王新民
(江蘇省沭陽縣中醫(yī)院·223600)
白及粉沖服對支氣管擴張咯血治療的作用機制研究*
王新民
(江蘇省沭陽縣中醫(yī)院·223600)
目的:通過觀察白及粉沖服對支氣管擴張咯血治療的臨床療效,明確白及治療支氣管擴張咯血的作用機制。方法:選取70例支氣管擴張咯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35例,對照組35 例采用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治療組35 例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白及粉沖服。經過1周治療觀察兩組臨床療效,檢測治療組治療前后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時間(PT)、部分凝血酶原時間(APTT)、凝血酶時間(TT)、纖維蛋白原(FIB)。結果:兩組臨床療效差異無顯著性(P>0.05);兩組輕度和中度出血的止血時間差異有顯著性(P<0.05),重度出血的止血時間兩組差異無顯著性(P>0.05);治療組用藥前后PLT、PT、APTT、TT、FIB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結論:白及粉沖服治療支氣管擴張咯血療效確切,對輕中度出血能縮短止血時間,止血時效性優(yōu)于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組。其作用機制考慮與白及增強血小板第III因子的活性,縮短凝血酶生成時間,抑制纖維蛋白酶的活性有關。
白及 支氣管擴張 咯血 作用機制
支氣管擴張癥是各種原因引起的支氣管樹的病理性、永久性擴張,導致反復發(fā)生化膿性感染的氣道慢性炎癥,臨床表現為持續(xù)或反復性咳嗽、咳痰,有時伴有咯血,可導致呼吸功能障礙及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大咯血是支氣管擴張癥致命的并發(fā)癥,嚴重時可導致窒息,如何快速止血是支氣管擴張咯血治療的關鍵。對于白及治療支氣管擴張咯血,現在的大多數文獻多重視臨床療效的觀察,對其作用機制的研究比較薄弱。本臨床研究,通過觀察白及粉沖服對支氣管擴張咯血治療的療效,明確白及治療支氣管擴張咯血的作用機制。
本組70例患者均為2014 年12月—2016年12月來我院呼吸內科住院的支氣管擴張咯血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進行隨機分組,分為對照組35 例與治療組35 例。對照組35 例,男22 例,女13 例;平均年齡(69.36±12.18)歲;病程2-40年。治療組35例,男24 例,女11 例;平均年齡(70.57±11.26)歲;病程3-38年??┭潭确州p度(< 100ml/d)、中度(100~ 500ml/d)、重度(> 500ml/d或一次咯血量> 100ml)。兩組間年齡、性別、病程、出血程度經統(tǒng)計學處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西醫(yī)診斷標準參照第八版西醫(yī)《內科學》,中醫(yī)診斷標準參照《中醫(yī)內科學》第九版。
符合以上西醫(yī)診斷標準;患者同意參加本項臨床研究者。
②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者(如心肌梗死、腦梗死、腦出血);③嚴重的原發(fā)肝腎疾病者、精神病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婦女及對本藥過敏者;④年齡超過75歲或不足18 歲者;⑤屬于妊娠期、哺乳期的婦女,以及精神病患者;⑥對于本次試驗藥物有過敏史者;⑦受試患者合并有嚴重的心血管疾病、腎病以及造血系統(tǒng)疾病等,不適宜接受試驗的患者。
對照組給予西醫(yī)常規(guī)處理:包括氧療、根據經驗用藥及藥敏結果選用抗菌藥物、止血、止咳化痰及支持對癥治療等。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白及粉3-6g沖服,一日2次,療程為1周。
觀察患者治療前后咯血量,檢測治療前后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時間(PT)、部分凝血酶原時間(APTT)、凝血酶時間(TT)、纖維蛋白原(FIB)。
臨床療效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咯血的療效評定標準。治愈: 治療后,咯血停止,痰血消失,未見活動性出血;好轉: 咯血量明顯減少,但仍偶有小口咯血或痰血;無效: 咯血無好轉,甚至加重。
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計量資料用均數± 標準差表示,符合正態(tài)分布且方差齊者采用t 檢驗,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采用秩和檢驗。所有數據在SPSS19.0軟件上進行統(tǒng)計分析,以P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1 兩組止血療效比較見表1,兩組止血療效差異無顯著性(P>0.05)。
表1 兩組止血療效比較
3.2 兩組止血時間比較見表2,兩組輕度和中度出血的止血時間差異有顯著性(P<0.05),重度出血的止血時間兩組差異無顯著性(P>0.05)。
表2 兩組止血時間比較
3.3 治療組用藥前后PLT、PT、APTT、TT、FIB比較見表3,治療組用藥前后上述指標差異無顯著性(P>0.05)。
表3 治療組用藥前后PLT、PT、APTT、TT、FIB比較
支氣管擴張咯血是內科常見急危重癥,其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治療的關鍵在于快速止血。支氣管擴張咯血的發(fā)病機制主要是支氣管動脈擴張,非支氣管源性動脈擴張,支氣管動脈和肺動脈終末支氣管擴張與吻合、肺動脈畸形、及支氣管動脈瘤破裂引起咯血。目前西醫(yī)治療支氣管擴張咯血的常用方法有藥物止血、支氣管動脈栓塞術、經支氣管鏡止血、手術治療,其中藥物止血是最重要的治療手段。
白及是蘭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及的干燥塊莖,性味苦、澀、寒,質粘而澀,入肺、胃、肝經,功能收斂止血,消腫生肌。白及可應用于咯血、嘔血、衄血、外傷出血等病癥,用法可以煎服、研粉沖服、外用?,F代西醫(yī)研究表明白及主要化學成分是聯(lián)卞類、菲類及衍生物、白及甘露聚糖等,具有止血、促進創(chuàng)傷愈合、抗菌、保護胃黏膜、促進骨髓造血、抗腫瘤等作用。其止血的機制是增強血小板第III因子的活性,縮短凝血酶生成時間,抑制纖維蛋白酶的活性,使血細胞凝集形成人工血栓從而止血。但白及粉沖服在治療支氣管擴張咯血中的療效及作用機制未見報道。本臨床研究通過比較表明,白及粉沖服治療支氣管擴張咯血療效確切,對輕中度出血能縮短止血時間,止血時效性優(yōu)于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組。其作用機制考慮與白及增強血小板第III因子的活性,縮短凝血酶生成時間,抑制纖維蛋白酶的活性有關。通過檢測治療前后PLT、PT、APTT、TT及FIB,發(fā)現白及粉對全身凝血功能無明顯影響,考慮與白及粉中白及甘露聚糖可在消化過程中被破壞,形成低聚糖或單糖而失去其原有功能有關。
由于觀察的樣本量偏小,實驗室檢測指標所限,對白及粉沖服治療支氣管擴張咯血作用機制的研究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通過用科學的語言闡明白及在體內的代謝過程、藥理作用和作用機理,從而對白及治療支氣管擴張咯血的中醫(yī)藥理作出更為全面深入的詮釋,為中藥走向現代化,走向國際市場都奠定基石。
[1] 田東紀,張玉錦,盧燕,侯嘉;大黃與白及輔以治療重癥病人并發(fā)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觀察[J];寧夏醫(yī)學雜志;2001年02期.
[2] 韓廣軒, 孫義華,羅曉靜; 中藥白及藥理作用及臨床應用進展[J]; 藥學實踐雜志;2004年04期.
[3] 陸波,徐亞敏,張漢明,李鐵軍,邱彥;白及不同提取部位對家兔血小板聚集的影響[J];解放軍藥學學報.2005.330-332.
* 該課題為2014年度第二批宿遷市指導性科技計劃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