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小貓
南希奶奶去世了。她去世時,阿富汗總統(tǒng)、喀布爾大學、美國大使館、路透社,甚至包括德國、印度、巴基斯坦的媒體……都在悼念她。阿富汗學者阿什拉夫·甘尼這樣形容南希:“她是阿富汗的祖母、阿富汗的母親,是她給予了我們阿富汗的文化遺產,是她見證了我們的歷史。”
南希從小對歷史悠久的古老國度充滿向往,常常騎著馬游蕩在印度的各個村莊。長大后,她一到阿富汗就深深地愛上了這個國家。這里曾是古文明的交匯處,南希閉上眼想象自己站在歷史的河中,似乎還可以看到中國的絲綢商隊在這里留下了一串串馬蹄印,還可以聽到古羅馬的駱駝的鈴鐺響聲。南希找到了一生要去追求的目標——向世界介紹阿富汗。
不久,她就在阿富汗遇到了自己的靈魂伴侶路易斯,他是一名美國考古學家。志同道合的兩個人開著越野車,帶著相機,尋找阿富汗的每一處考古遺址。不幸的是,這段美好的時光被突如其來的戰(zhàn)爭打破了。蘇軍入侵,南希和路易斯跟難民一起被驅逐到了巴基斯坦的白沙瓦。當路易斯目睹許多珍貴的遺產被戰(zhàn)火毀滅時,他與南希商議,一定要盡可能地保存人類文明的證據(jù)。從此他們就在白沙瓦附近搜集各種卷宗和典籍,期盼著戰(zhàn)爭結束就把這些資料帶回阿富汗。
蘇軍終于走了,阿富汗卻陷入無休止的內戰(zhàn),路易斯也不幸離世。南希感到前所未有的痛苦。然而,她決定把痛苦化作力量,獨自完成她和路易斯共同的愿望。南?;氐搅诉€在槍炮夾擊之中的阿富汗。她孤身一人,在阿富汗的集市里搜集古典書卷、典籍和錄音;四處籌款,建立基金會;設立古文明檔案館,為流離失所的阿富汗青年提供教育支持;建設圖書館,成立阿富汗中心來保存十多萬份珍貴的阿富汗文物卷宗。
戰(zhàn)爭從未消失,情況從未好轉,最讓她郁結于心的是被坦克和炮彈炸毀的巴米揚大佛。當她聽聞大佛被炸毀的消息時,悲慟地哭了很久。這座有近一千五百年歷史的大佛,曾歷經三次劫難屹立不倒,卻無法幸免于塔利班故意的殘酷轟炸。
2015年,南希聽說來自中國的一對夫婦想要用光影技術讓大佛重新展露光芒,她激動不已。她握著來自中國的張昕宇和梁紅夫婦的手,告訴他們她所知道的一切,并且愿意竭盡全力提供幫助。她說:“現(xiàn)在全世界都在躲避阿富汗,而你們卻還愿意來到這里,為這個國家做點兒什么,實屬難得?!碑敯兔讚P大佛在南希面前一點點亮起來時,南希的眼中閃耀著淚光,她把喀布爾大學孔子學院的二十幾個孩子叫來,一邊瞻仰大佛,一邊講巴米揚大佛的故事。
自從戰(zhàn)爭開始,南希常常對年輕人說:“你們不知道這個國家曾經有多美。我希望看到戰(zhàn)爭結束的那天。”她終究沒有等到戰(zhàn)爭結束,就離開了。
文明是人類的共同記憶,默默無聞的守護者應該被銘記。雖然在戰(zhàn)爭和丑陋的人性面前,個人的力量如蚍蜉撼樹,但是南希實現(xiàn)了她的目標,向世界介紹了阿富汗,為世界保護了璀璨的阿富汗文明。她的名字和貢獻值得我們銘記。
【外鏈·同類素材】
呂清森,吉林省樺甸市一名送電檢修班工人,被人們稱為“光明守護者”。他穿林海,臥雪原,在東北長白山深處獨行,巡護線路安全;他追太陽,尋雷電,首創(chuàng)“采光巡線法”等工作方法,發(fā)現(xiàn)供電隱患數(shù)千處,為國家節(jié)約維修開支數(shù)千萬元。他寂寞堅守,苦中作樂,在這條吉林省內環(huán)境最惡劣、巡護難度最大的輸電線路上,一走就是三十一年,七萬多千米,相當于繞地球赤道近兩圈。他做的這一切,只是為了守護“萬家燈火的事業(y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