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行
“名不虛傳”與“名副其實”
“名不虛傳”的意思是名聲符合實際情況,不是徒有虛名。用于褒義。例如宋·華岳《白面渡》詩:“系船白面問溪翁,名不虛傳說未通?!薄都t樓夢》十五回:“北靜王笑道:名不虛傳,顯然如‘寶似‘玉?!庇暨_夫《南游日記》:“立在瀑布下流的溪旁,向上一看,果然是名不虛傳的一個奇景?!?/p>
這個成語也常常被誤用。比如:“每一名中學生都應遵守學校一切規(guī)章制度,學好全部課程,可是他既不守紀,又不好好學習,是個名不虛傳的混混。”“混混”的名聲是傳開了,也還符合實際,但不是好名聲,不能用“名不虛傳”這個褒義詞語,充其量只能用“名副其實”?!懊逼鋵崱币彩敲暸c實際相符合,但它是中性詞語,只要“副其實”,名聲好壞都可以用。如魯迅《華蓋集續(xù)編·小引》:“這里面所講的仍然并沒有宇宙的奧義和人生的真諦……名副其實,‘雜感而已。”張軍昱《首宗強迫乞討案宣判的標本意義》:“金庸的武俠小說里有一種藥人,因為服用了什么‘七情丸六欲丹之類的東西,失去了自己是一個獨立的人的意識……成了名副其實的行尸走肉。”
“牢不可破”與“顛撲不破”
“‘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這個英明論斷是牢不可破的,是放諸四海而皆準的。”“英明論斷”能不能說“牢不可破”?
“牢不可破”的意思是非常堅固,不可摧毀。如宋·陳亮《馬燧》:“魏據(jù)河北,蔽捍諸鎮(zhèn),唇齒相固,牢不可破?!币仓溉说囊庵緢远ɑ驊B(tài)度固執(zhí),不可改變。如《儒林外史》四十四回:“因五河人有個牢不可破的見識,總說但凡是個舉人、進士,就和知州、知縣是一個人。”現(xiàn)在多指友誼、關系等不可動搖,經(jīng)得起時間的考驗。如霍達《穆斯林的葬禮》:“阿訇宣讀婚書已畢,眾人接‘堵阿以,韓子奇和淑彥她爸再次‘拿手,以示婚親已經(jīng)圓滿締結(jié),牢不可破?!敝劣凇皟蓢嗣竦挠颜x牢不可破”之類的例子更是經(jīng)常見諸報端,盡人皆知。
說“英明論斷”牢不可破,顯然是不確切的,應該改為“顛撲不破”。“顛撲不破”是說無論怎樣摔打都不會破,形容言論、學說等完全正確,永遠不會被推翻。這兩個成語的共同之處在于都是不可摧毀、不可動搖的,但是適用的對象不同。對于這種同中有異、大同小異的成語,使用時不能只看到它們的“同”,更重要的是區(qū)別它們的“異”,否則稍不留意就會用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