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行
為什么愿意“聽天由命”?
——抓鬮兒
抓鬮兒的“鬮”字常說卻并不都會寫。
當各種方案都不能通過的時候,當人們互相都不能說服對方的時候,當有些理由不好當眾講的時候,當不情愿放棄自己機會的時候,當不愿意明確表態(tài)的時候……抓鬮這種聽天由命的決策方式就很容易得到大家的贊同。請看下面兩例。
例一:全組有兩個優(yōu)秀指標,評優(yōu)方案是列出候選人,然后進行不記名投票。有人公開反對,認為投票是人情關(guān)系,會做人的得票高,并不是工作業(yè)績好的能當選。爭來爭去,不得要領(lǐng)。這時有人大叫一聲:“抓鬮!”一聲下來,頓時鴉雀無聲,過了一會兒,卻齊聲贊成。
例二:小胡與哥哥同是金寨縣古碑鎮(zhèn)中心學校初二學生,今年10月,成績優(yōu)異的兄弟倆卻分別被診治出患有惡性骨瘤和白血病,面對著窮困的家庭和無助的父母,哥哥大胡對父母說:“我能夠堅持住,你們趕快治療弟弟吧,他的病要急治?。 钡艿苷f:“我這病治療要花太多的錢,哥哥成績比我好,讓他先治療,治好了,以后考上大學孝順父母。”他們抓鬮決定誰來治療……弟弟把兩張紙上都寫著“治療”,然后讓哥哥先抓。不知情的哥哥在去北京治療的那天,哭著對弟弟說道:“既然我們倆只能活一個,那讓我們來生再做好兄弟吧。”
例一中,參與者都有各自的想法。有人擔心自己業(yè)績不突出選不上,有人擔心自己人際關(guān)系不好選不上,有人擔心名額太少輪不到自己,有人業(yè)績不好卻想碰碰運氣,有人業(yè)績突出卻不愿公開反對,抓鬮的方案自然就通過了。
例二中,哥哥說服不了態(tài)度堅決的弟弟,只好聽天由命,弟弟為救哥哥,早就想好了在抓鬮中作弊的方案,才提出抓鬮的主意。
渾身起雞皮疙瘩
——瘆人、瘆得慌
“這些墳頭都是最近突然冒出來的,太瘆得慌了,誰敢在這兒遛彎??!”住在公園對面柳岸景園小區(qū)的曹先生說。(《法制晚報》2006年4月29日)
曹先生話里的“瘆”字讀sh-n,意思是驚恐或使人驚恐。常見的用得著這個字的詞有“瘆人”和“瘆得慌”。一般人不會寫這個字,有的人誤寫作“蜃人”“蜃得慌”。但是一查字典就知道錯了,“蜃”只是音同,根本沒有恐怖的、嚇人的、令人害怕等意思。
有人說“瘆”是“源于滿語的漢語音譯詞”(見《北京人愛說的“姥姥”原是來自滿語》一文),這一點我不太相信。因為明代湯顯祖《牡丹亭》里就有這樣的話:“一霎價心兒瘆,原來是弄風鈴臺殿冬丁?!碧拼と招莸摹冻跞胩吩娎镎f到“起雞皮疙瘩”時也用到了這個字。大約在唐代和明代時,滿語對漢語的影響不會有那么大。
正像皮日休和湯顯祖使用的那樣,“瘆”字的本義應(yīng)該是“起雞皮疙瘩”,因為雞皮疙瘩多因寒冷而起,有時也因驚恐心寒而起,所以引申指“令人害怕了”。人在害怕鬼神時常常感到“瘆”,例如:
“古廟里陰森森的,真瘆人?!?/p>
“哪還叫估衣街啊,整個一名副其實的‘壽衣街。從街頭到巷尾,壽衣店比比皆是。瘆得俺直起雞皮疙瘩?!?/p>
聽到不同尋常的聲音也會感到“瘆”:
“別看孔雀長得漂亮,可這叫聲卻讓人渾身起雞皮疙瘩,加上樓間的回音,孔雀瘆人的叫聲顯得格外響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