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薇
產品滯銷誰之過?
文/陳薇
最近,有兩家企業(yè)成為大家議論的熱點:一家是當紅炸子雞,以社交網絡的新型模式運營;一家是百年企業(yè)尼康,以傳統(tǒng)的市場模式進行經營。前者產品大量積壓,損失上千萬美元,后者產品銷量銳減,最終不得不關閉相關工廠。那么,上述兩家企業(yè)出現(xiàn)產品滯銷的根源究竟在哪里?是產品不對路,還是市場太小,或者由于營銷策略不給力?下面通過對這兩個案例的解析,找出癥結所在,也許對廣大眼鏡營銷人員不無裨益。
在Google Glass沉寂后,還沒有哪款“高科技”眼鏡再次爆紅。不過在2016年,美國年輕人最喜歡的社交平臺之一Snapchat卻選擇了眼鏡作為它的第一款硬件產品,推出能拍短視頻的眼鏡——Spectacle,該公司隨后又推出了移動自動販賣機,這種銷售模式被很多媒體譽為市場營銷的杰作。隨后,該公司成功融資,并順勢上市,重點投資無人機市場,一時間,風光無限。然而,時隔僅一年之后,國外媒體卻爆出Snapchat嚴重高估了消費者對眼鏡的需求,出現(xiàn)了產品嚴重滯銷的局面,數十萬副未售出的存貨積壓在中國的倉庫中,且公司股價跌至發(fā)行價,無人機項目也擱淺了。
面對這種出乎意料的高開低走的結局,不少專業(yè)人士戲謔地說,這就是軟件科技公司的魔咒,只要一推出產品,必死無疑,不管是Google Glass、亞馬遜,還是Facebook等,都難逃此厄運。
其實,如果客觀冷靜地分析,Spectacle眼鏡敗走市場的原因顯而易見:作為一款眼鏡產品,最初Spectacle確實新奇,外觀時尚又靚麗,既能當太陽鏡,還能拍攝視頻,與Google Glass怪異的外觀形成鮮明對比,自然受到一些年輕消費者的喜愛。然而,這其中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前期的過度炒作,而非真正契合消費者的需求,所以注定是曇花一現(xiàn),一旦熱炒退潮,部分年輕人新鮮勁一過,市場行情立馬就趨冷了。此外,該公司還犯了以下兩個錯誤:首先,為了擴大市場大量鋪貨,購買變得容易,需求便迅速消散;其次,該公司高層看到了前期(極短期內)似乎還算優(yōu)異的業(yè)績,嘗到甜頭便急劇膨脹,開始進入另一個領域,造成了人員及資金的浪費;第三,該公司沒有持續(xù)地為自己的產品進行推廣和宣傳,再加上新品更替滯后,品牌影響力微乎其微,自然就難免敗走沙場的命運。綜上所述,或許Snapchat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歸根結底,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沒有真正研發(fā)出深度契合消費者需求的優(yōu)良產品。這也是廣大眼鏡企業(yè)經營者最應該引以為戒的教訓!
著名企業(yè)文化與戰(zhàn)略專家陳春花說:“產品是一個需要持續(xù)關注并付諸行動的東西,同時更是連接企業(yè)與顧客的平臺,只有持續(xù)地關注產品才能獲取顧客的心智,也正是與顧客交心,企業(yè)才能夠保持持續(xù)領先的地位。一個能夠體現(xiàn)顧客價值的產品一定能帶領企業(yè)走上領先之路?!?/p>
日前,尼康中國官方宣布,決議停止子公司尼康光學儀器(中國)有限公司(簡稱NIC)的經營活動。該公司于2002年在江蘇無錫成立,負責生產低價位卡片式數碼相機和用于單反的鏡頭。據尼康公司有關人士解釋,尼康敗走中國市場的原因是受智能手機普及的影響,卡片式數碼相機的市場急速縮小,導致公司經營日益困難,因此不得不選擇停產。
那么,尼康公司的這一解釋是否真正找到了問題的癥結呢?恐怕未必盡然。誠然,近年來,隨著智能手機成為消費者在出游或者日常生活中的拍照首選,的確讓數碼相機企業(yè)的日子不好過,包括佳能、尼康、奧林巴斯、松下在內的相機產品銷量持續(xù)下跌,大家都摔了跟頭??墒且繗w罪于智能手機的普及,并非客觀。其實,更多的原因在于尼康公司自身。仔細分析,尼康公司至少在以下兩個問題上犯了致命錯誤:第一,反應遲緩。與同行業(yè)其他相機品牌相比,尼康始終沉醉于在自己小范圍內的技術更新,雖然這讓尼康在業(yè)內暫時擁有了優(yōu)勢地位,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以往的輝煌和成功恰恰成為它與時俱進的嚴重障礙,固步自封、自我陶醉必將導致日后的被動,等到市場環(huán)境特別是顧客需求發(fā)生顛覆性的變化時,舉目四望,自己早已落后于時代,就像柯達稱霸膠片時代而錯過了數碼相機的市場機遇一樣。第二,視野狹窄,沒有突破固有的業(yè)務范圍。雖然相機行業(yè)不景氣,但也有相機制造商選擇迎難而上,與其他行業(yè)的強勢企業(yè)合作,例如索尼與蘋果合作,擴展圖像傳感業(yè)務;百年相機品牌徠卡聯(lián)手華為,用鏡頭設計算法;蔡司與諾基亞合作等。大家都在改變以往的產品模式,以贏得未來的市場空間,而尼康卻一籌莫展,坐視機遇的流失而無所作為。
縱觀尼康失敗的教訓,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產品、業(yè)務的轉型與升級雖不能一蹴而就,但是面對發(fā)展的困局,只有迎難而上,以積極進取的心態(tài),與時俱進,求新求變,才能找到出路。固步自封,最終會被拍死在沙灘上。善于審時度勢、敢于擁抱變化,這才是當下企業(yè)最應當具備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