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璐
摘 要 近年來,由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而引發(fā)的惡性事件時有發(fā)生,暴露出在高等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短板。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有助于大學生個人成長,對于其家庭乃至整個社會都具有相當?shù)恼嬉饬x。本文對大學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解決策略。
關鍵詞 大學生 心理問題 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08.074
Some Thoughts on Strengthening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BAI Lu
(Xian Medic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21)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problems of malignant events are occurring, exposed the exist in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To strengthen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not only is helpful to college students' personal growth, for their families and the whole society has quite positive significance. This article analyze the main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solving strategy.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講,不僅要有扎實的政治素質(zhì)、過人的學識修養(yǎng)、強健的體魄,更要有健全的心智。當前,由于人際關系、學習環(huán)境以及生活環(huán)境等方面的變化,加之普遍存在的就業(yè)壓力等原因,使得很多大學生對未來生活感到茫然和無助,這時候就極易產(chǎn)生心理問題。據(jù)統(tǒng)計,在大學生中,存在心理問題者的比例高達40%~50%。針對這種現(xiàn)狀,本文就大學生存在的典型心理問題及原因進行探討,以期提出推進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舉措。
1 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主要類型
總體上看,大學生活相對簡單,但是與高中生活相比,大學生們也面臨著各種問題。這些問題大多體現(xiàn)在對新環(huán)境、學習方法等的不適應,無法處理人際關系以及就業(yè)壓力等問題。
1.1 環(huán)境適應問題
對于大學生來說,特別是大一新生,普遍會因為環(huán)境變化,而在人際關系、學習方法等方面產(chǎn)生不適應。大學生大多脫離家庭開始集體生活,而且許多學生都是背井離鄉(xiāng),面對的是完全陌生的校園,獨自生活,獨自面對問題,容易產(chǎn)生寂寞感和無助感。進入大學后,與中學比起來,課業(yè)的繁重程度有所下降,但在學習方式上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更多的是要講究自我約束、自主學習。部分學生,特別是以往的優(yōu)等生會發(fā)現(xiàn)用以前的學習方法無法跟上教學進度,容易產(chǎn)生疲憊感。加之受飲食、風俗等方面的變化,很多外地學生會產(chǎn)生不適感。
1.2 人際關系問題
進入大學后,相較于中學時代,學生的人際交往更加趨于社會化和復雜化。這時候部分大學生會因認知問題、溝通方法以及自我為中心等問題而使得交往受挫,任其發(fā)展下去,會使得大學生產(chǎn)生自卑、壓抑、痛苦、抑郁等負面情緒,這些心理波動不僅會影響其日常學習、社會實踐等,還會直接給學生帶來消極心理和自我否定,從而造成惡性循環(huán),出現(xiàn)更為嚴重的心理障礙。
1.3 戀愛心理問題
據(jù)統(tǒng)計,近80%的在校大學生有戀愛經(jīng)歷,在校大學生戀愛成為較為普遍的現(xiàn)象。但由于大學生仍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階段,加之在我國的教育環(huán)境中,對于學生戀愛的片面認識,導致大學生在情感問題上容易產(chǎn)生幼稚、急躁、緊張,做事不考慮后果的現(xiàn)象,一旦失戀,就容易產(chǎn)生負面心理情緒。
1.4 求職與擇業(yè)問題
當前,大學生就業(yè)壓力日益加大,大學生易于產(chǎn)生危機意識。同時,用人單位的招聘門檻越來越高,甚至有些單位在招聘信息中明確要求有工作經(jīng)驗,這些都給大學生帶來了極大的壓力。加之部分學生期望值過高,而就業(yè)現(xiàn)實卻容易令人沮喪,種種原因都將使得臨近畢業(yè)的學生對未來的職業(yè)生涯產(chǎn)生焦慮感。
2 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2.1 年齡階段的影響
大學時期是“心理斷乳”期,在這個階段大學生開始發(fā)現(xiàn)自我、認識自我。一方面,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逐漸形成,開始以道德意識、道德觀念來約束自己的行為。另一方面,由于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還不夠成熟,在處理復雜問題時缺乏經(jīng)驗,這導致了他們情緒不穩(wěn)定,心理問題時有發(fā)生。
2.2 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
當今社會競爭激烈,快節(jié)奏的生活,使得學生的壓力也逐漸增大,這對于承壓能力較弱的學生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另外由于文化碰撞、新思想、新觀念給學生帶來的沖擊力,以及社會上的一些不良風氣的影響,也使大學生產(chǎn)生心理問題。
2.3 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
正所謂,家庭是接受教育的第一站,家庭對大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有著重大影響。大學生會受到家庭成員性格、教養(yǎng)方式、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處事態(tài)度等諸多方面的影響。生活在和睦民主的家庭中的孩子,比較容易建立自信心、信任感,很容易與他人順利交往。相反,生活在不和睦的家庭或者單親家庭,會讓學生產(chǎn)生自卑、消極、暴力、極端、嫉妒等心理問題。
2.4 應試教育的影響
在很長一段時間中,我國的教育體制都存在著弊端,即以應試教育為主,重視學習成績而忽視綜合能力培養(yǎng)。這使得老師、學生、家長片面追求考試成績,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和引導比較欠缺。
3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
3.1 普及心理健康知識
要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理論知識是少不了的。對于大學生來說,應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通過校園廣播、校園網(wǎng)、宣傳欄,傳播基礎的心理衛(wèi)生和心理保健方面的知識,讓學生把握自身心理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特點,從而做到自我調(diào)節(jié)、自我控制、自我成長。除此之外,學校還可以通過心理健康講座、培訓、微信公眾號等方式,為學生提供線上線下的輔導,有針對性地為他們解決心理障礙。
3.2 開展心理咨詢服務
對大學生來說,開展心理咨詢服務是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徑,對于解決他們的心理問題有著積極作用,可以引導學生能更好地認識自己、把握自己。因此高校應建立心理咨詢室等為學生提供心理咨詢服務的機構(gòu),這不僅有利于第一時間發(fā)現(xiàn)學生心理問題,采取疏導措施,同時也能為學生們提供一個傾訴的平臺,讓他們能有機會宣泄自己、傾訴自己的心聲。
3.3 加強專業(yè)教師隊伍建設
教師專業(yè)水平高低會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因此,要抓好專業(yè)教師隊伍建設,形成一支以心理學教師為中心,從事教育和管理的輔導員、班主任為主力,科任老師為輔助的心理健康教育團隊,通過教師有計劃的、有目的地開展心理培訓及輔導工作,從課內(nèi)外與學生的相處中向?qū)W生傳達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同時應采取定期培訓、績效考核等方式增強教師們的責任心、服務意識和接受新觀念、新方法的自覺性,使教師具有專業(yè)的心理衛(wèi)生知識和解決心理問題的能力,能更好地為學生提供相關服務。
3.4 為學生建立心理檔案
建立心理檔案能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的心理障礙,便于心理輔導教師及時進行干預,采取各種針對性的措施來進行診斷和治療,通過早期治療,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還可以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跟蹤調(diào)查,評價心理輔導效果。因此,在學生入學后,高校應根據(jù)其年齡發(fā)展階段為其制定心理測試表,對其進行心理測試,根據(jù)心理測試結(jié)果對問題學生進行分類,并建立心理檔案。
3.5 加強對學生的關心和愛護
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關心和愛護,特別是對一些容易產(chǎn)生心理問題的特殊人群,如貧困生、學困生或者是心理、生理上存在缺陷的學生,更要及時進行心理疏通和引導。因此,教師要愛學生、愛教育事業(yè),對不同類型的學生運用不同的心理輔導方法,做到因材施教。需要注意的是對于這些特殊學生的心理教育,并非要教師給予他們憐憫或同情,而是要引導他們堅強、積極地處理問題,通過多種渠道幫助他們減輕壓力,培養(yǎng)他們樂觀向上、積極奮進的心態(tài)以及面對挫折困難的勇氣。
3.6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環(huán)境會影響人的性格和心態(tài),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僅依靠教師,校園文化也是提高學生心理素質(zhì)的有效載體。良好的班風校風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樂觀的、向上的心態(tài)。此外,學校要加強團支部、黨支部、社團等大學生組織的建設,積極開展校園文化活動,通過活動來促進心理健康教育。除此之外,要凈化校園周邊環(huán)境,消除那些不利于他們心理健康發(fā)展的外在因素,通過良好的環(huán)境來陶冶學生的情操,促使他們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4 結(jié)束語
總之,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大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需求,還是新時代對教育工作者的要求。高校教師要不斷加強責任感和使命感,為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做出努力,培養(yǎng)出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 張燕,史基升.關于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幾點思考[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06.26(s1):120-121.
[2] 梁艷麗,黃雷.關于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幾點思考[J].滄桑,2008(3):199-200.
[3] 謝守麗,鄧小龍.關于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幾點思考[J].才智,2012(12):120-121.
[4] 陳紅,劉穎.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幾點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2(2):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