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紅艷 / 四川職業(yè)技術學院
淺析高職院校對少數民族學生的教育管理
蘇紅艷 / 四川職業(yè)技術學院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各類高職院校也逐步興起,在高職院校中加強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逐步引起了個高校的注意,特別是近幾年的招生規(guī)模的擴大,對少數民族學生的 思想政治教育更引起高度重視.這就要求學生工作者要從其少數民族學生的特殊性出發(fā),在教育中選擇有效的教育方法對其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本文從學生自身和學校管理者兩個角度分析少數民族學生管理的難點,提出管理工作對策,并探求高職院校少數民族學生管理工作有效措施,以實現管理工作的有效推進,促進少數民族學生健康成長.
高職院校;少數民族學生;學生管理
隨著高等教育制度和政策的改革,越來越多的少數民族大學生到內地大學接受高等教育。少數民族學生已經成為民族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社會進步的新生力量,但是由于多因素的影響,少數民族學生表現出與漢族學生不同的心理特征,尤其是文化沖入與適應問題表現的更為突出。高職院校中少數民族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它關系到人才培養(yǎng),民族地區(qū)的現代化建設和祖國的統一,發(fā)展。本文結合實踐,分析了少數民族學生的特點,學生管理工作的難點,并提出管理方面的工作對策和主要措施,以實現管理工作的有效推進,促進少數民族學生健康成長。
(1)從單一,閉塞的環(huán)境向多民族的,開放的聚居環(huán)境轉變,部分少數民族學生較難適應新的學習環(huán)境。我國少數民族聚居地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和東北等邊疆地區(qū),而這些邊疆地區(qū)由于地勢問題,交通,通訊等現代設施還較為落后,所以我國大部分少數民族還處在一個較為閉塞的生活環(huán)境中。當這些地區(qū)的少數民族瀟灑到外地接受職業(yè)教育時,外部地區(qū)大量信息,資訊,各種現代化設施撲面而來,難免會使部分少數民族瀟灑感到恐慌,再加上文化上的差異,生活習慣的不同,部分少數民族學生很難適應新的生活環(huán)境。
(2)文化衫的巨大差異,再加上普遍來自經濟較為困難地區(qū),容易形成孤僻性格或自閉傾向。我國55個少數民族中,有53個民族使用本民族的語言。在漫長的歷史歲月里,少數民族創(chuàng)造了大量優(yōu)美動人的神話,傳說,史詩,以及音樂,舞蹈,繪畫,有價值的科學典籍;建造了很多雄偉壯觀,絢麗多彩,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這些優(yōu)秀的文化藝術遺產,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財富,是人類文化的重要成果。突然從本民族的文化氛圍中走出來,在一個全新的文化環(huán)境中生活,這對于任何人來說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再加上大部分少數民族學生都來自經濟較為困難的地區(qū),物質生活的巨大落差,很容易促使他們形成孤僻的性格或自閉的傾向。
(1)從學生自身角度而言,高職院校少數民族學生管理難點有以下幾點:
1.教育基礎差,跟不上學習進度,從而產生厭學情緒。就上課出勤而言,少數民族學生中很大一部分同學存在曠課的現象,厭學逃課現象比較普遍。隨著招生規(guī)模的擴大,高職院校學生自身素質下降現象普遍嚴重,其中少數民族學生錄取水平比較低,自然給學生管理工作加大難度。
2.人生價值觀不明確,人生目標模糊,甚至沒有明確的未來職業(yè)目標。對自己專業(yè)不夠了解,沒有職業(yè)規(guī)劃的少數民族學生大有人在。
3.自我保護意識強,有一定的民族情緒,容易引發(fā)學生之間的沖突。同學之間有了矛盾,會選擇自行解決。
4.語言問題亟待解決。在學習方面的不適應主要是言語障礙帶來的壓力。許多少數民族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接受的都是本族語言文字的教育,在學習過程中,通常將漢語言文字轉化為本族語言加以理解,,這就表現出思維節(jié)奏慢,敏捷性不高等情況,這些現象嚴重挫傷了他們的自尊心。
(2)從學校管理者的角度而言,在管理工作中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對民族語言,民族風俗,民族信仰及地域人文不夠尊重,忽視了由此產生的民族學生差異性距離。
2.教學課程安排上沒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忽略少數民族文化對育人的作用,缺乏人文素養(yǎng)的培育。
3.在學生管理中,忽略少數民族學生民族背景,民族認同產生的心理素質不同,不夠重視民族心理導致的特殊性,心理健康工作不夠科學。
4.學生管理工作者素質偏低,工作方法單一,缺乏少數民族管理人員。高職院校學生管理隊伍中少數民族管理者人員比例不合理,甚至缺乏,加大了管理的難度。
針對上述問題,在具體的工作方面,我們可以歸納為如下幾個方面:
1.育人為本的原則。這是一般原則,其具體要求是:堅持教書與育人相結合;堅持教育和管理相結合。堅持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堅持繼承優(yōu)良傳統與改進創(chuàng)新相結合‘堅持扶正祛邪;要以基本道德規(guī)范為基礎,深入進行公民道德教育;要以高職院校少數民族學生全面發(fā)展為目標,深入進行素質教育?!?/p>
2.尊重少數民族學生主體地位的原則。這是特殊原則,包括尊重民族工作規(guī)律與堅持教育規(guī)律相統一的原則和堅持民族團結的時代精神原則。堅持教育工作規(guī)律,就是要堅持尊重少數民族學生的主體地位,一切為了教育學生,為了教育一切學生,尊重學生的正當權益;堅持民族團結的時代精神,就是高職院校的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要為國家的政治穩(wěn)定和民族團結事業(yè)服務,要體現民族團,民族進步這一時代精神。這個原則要求教育者要從民族團結的大局出發(fā),全面關心少數民族學生的健康成長,對他們既要嚴格要求,又要熱情關懷,積極主動幫助他們解決思想,學習,生活等方面的實際問題,多做深入細致的思想教育工作。
3.因材施教的原則。因材施教的原則涉及思想政治工作過程如何對待民族感情的問題。要本著真心實意幫助,關心少數民族學生的態(tài)度,使每位學生都能得到發(fā)展和提高;要聯系國內外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的發(fā)展變化及少數民族學生的思想實際,回答各族學生普遍關心的問題,有的放矢地教育和引導。在思想政治工作過程中,既要加強理論教育,又要注重實踐環(huán)節(jié);既要貫徹教書育人,又要強化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特別要講求教育的實效性,防止和克服教條主義和形式主義。
4.傳授民族思想道德傳統中的積極因素的原則。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主動繼承和發(fā)揚各民族思想道德中的優(yōu)秀傳統,積極選擇有利于民族自身發(fā)展和馬總團結的道德因素,豐富思想政治工作的具體內容,將各民族思想道德的優(yōu)良傳統因素傳授給學生。
高職院校少數民族學生的管理問題是高等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探索和分析存在的問題,現狀和成因有利于進一步改善和完善少數民族大學生教育管理的體制。因此,提供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原則,可以引導少數民族大學生更好的融入新的文化氛圍,促進民族和諧和民族團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