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揚杰 / 廈門南洋職業(yè)學院
淺談90后大學生誠信現狀及原因分析
周揚杰 / 廈門南洋職業(yè)學院
自2009年以來,90后一代陸續(xù)踏入高校,90后大學生逐漸成為高校的主體。由于社會經濟大發(fā)展,家庭環(huán)境,校園生活都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許多90后大學生都出現誠信意識弱化和誠信缺失等現象,90后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嚴峻的挑戰(zhàn),為提高90后大學生誠信道德修養(yǎng),現對大學生誠信現狀進行分析,探究其誠信道德缺失的主要原因。
90后大學生;誠信缺失;成因對策
(一) 學業(yè)或學術研究中的誠信缺失
學業(yè)考試是現代大學生在校期間最核心的要求也是最基本的任務。在90后大學生群體中,學生的課余作業(yè)普遍存在相互抄襲,或欠交,拒交的情況。有80%的學生承認自己曾經以不同形式在考試中進行作弊,其中不乏各類重要學生干部,都有過此類經歷。大學生作業(yè)抄襲、考試作弊的現象不僅在90后大學生群體中廣泛存在,而且很多學生本身并不以之為恥,甚至習以為常。在各級各類等級證書考試中,不少學生通過各種違規(guī)手段,包括抄襲,購買答案等手段獲取成績資格證書。在論文寫作中,更有學生通過花錢請人代筆,論文作假等不誠信方式獲取學分。
(二)日常人際交往中的誠信缺失
在日常人際交中方方面面中,90后大學生也存在嚴重的誠信缺失問題。在校園日常生活中,各類豐富多彩的學生會社團組織,學生評優(yōu)評先中,有部分學生不是以自身努力爭取先進,而是通過幕后請客吃飯,送禮賄賂,通過各種有違規(guī)章的方式謀取個人名利和福利,嚴重影響學生各類組織公平性和有序性看,嚴重損害其他學生的權益。
許多學生在學業(yè)出勤上出現令人擔憂的現狀,常有學生編造各種理由遲到、請假、曠課,上課期間私自逃課到娛樂場所,編造各種不負責任的理由,欺騙老師,欺瞞家長。有的學生在貧困生資格認定中,向學校提供虛假的家庭經濟困難證明,騙取國家和學校的助學金。有的甚至出現不同程度的拖欠學費現象。
90后大學生在集體及宿舍生活中,還有個人不成熟的戀愛交往中,往往欺騙和隱瞞個人實際情況,以提升個人形象和吸引力,特別是90后大學生一代,常常以“富二代”、“官二代”隱瞞自己真實身份,同時通過各種欺瞞方式在生活中進行超前或透支消費。
(三)網絡誠信缺失
計算機互聯網,智能手機在90后一代的巨大普及,使網絡誠信問題成了一個棘手的難題。大學生網絡詐騙層出不窮,許多大學生在網絡活動中受騙,人財兩失。豐富多樣的網絡形式深刻影響著90后大學生的思想行為方式和廣闊的言論空間,使大學生網絡輿論在現實生活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和沖擊,90后大學生的價值取向,網絡誠信都面臨嚴峻的挑戰(zhàn)。網絡的虛擬化催生了大量的虛假、不良信息,調查顯示,僅有兩成的被調查學生表示會在網上填寫個人的真實信息,多數學生表示不能如實填寫個人信息,或冒用填寫他人信息。
(一)社會誠信缺失和社會大變革的影響
當前我國經濟發(fā)展正處在大發(fā)展大變革時期,社會各項制度發(fā)生深刻變革。市場經濟充斥下,各類不誠信,道德失守現象此起彼伏?!岸灸谭邸保白⑺H狻?,“毒膠囊”,各類一味牟利,違反誠信的商業(yè)事故影響著人們的價值取向,使得新生代90后大學生群體對社會誠信道德觀念的淡化和漠視不斷加深。市場經濟體制的不完善,給失信和欺詐提供了可趁之機,因為社會流動性不斷加大,也使失信者有了從事欺詐社會環(huán)境。社會大變革,各項制度不夠完善,大學生的價值觀受到了社會誠信價值觀潛移默化的影響。
社會轉型中,90后大學生的迷茫和缺乏正確引導,讓他們在誠信問題上有了異樣的偏差。社會誠信缺失很大程度上影響著90后一代大學生群體。
(二)高校及家庭誠信教育弱化
在應試教育深刻影響下,成績往往被社會和家長視為評價一個學生的最終標準,忽視甚至無視學生的誠信和人文教育,使得考試作弊,論文作假,抄襲現象屢禁不止。當前,很多學校的德育教育課程仍然被擺在次要的課程之中。學生在校期間,未能接受系統(tǒng)規(guī)范的誠信德育教育,這也是90后大學生誠信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當代90后大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父母的溺愛,且大多一味強調孩子的學業(yè)成績,常常忽視孩子的德育教育。甚至有家長,認為孩子只要成績好,可以忽略孩子其他方面的表現,往往造成不可彌補后果才恍然大悟。也有家長,本身就存在道德誠信問題,在公共場合等很多誠信失守行為嚴重影響孩子的誠信價值取向,有很多家長甚至誤導孩子要如何鉆社會誠信的空子,謀取個人私利。家庭教育在90后大學生價值觀念中起著深遠持久,潛移默化的作用。
學校和家庭缺乏完善的約束和監(jiān)督機制,缺少對“誠信失守”的有效制約和懲罰機制,導致了這部分學生背離誠信,一定程度打消守信者的熱情。
(三) 90后大學生誠信意識的漠視和匱乏
90后大學生生活在經濟飛速發(fā)展的變革時期,他們更加注重個人利益及物質追求的實現。在物質利益催使下,催生了許多大學生誠信失守的現象。90后大學生誠信缺失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虛榮心過強,常常隱瞞自己實際的家庭情況,偽裝成“富二代”,“官二代”等;其二,變相信用卡透支消費,和超前消費。開銷遠大于家庭支出能力:其三,人際交往和戀愛中,經常撒謊以達成個人目的;其四,各類考試中弄虛作假,投機取巧。
90后大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他們中很多都是到大學才開始獨立生活。學校,宿舍兩點一線的生活使他們缺少足夠的社會經驗,和誠信觀念。心理的不成熟,分辨是非的標準尚未成熟。他們在處理解決問題,往往過于注重個人利益,而忽視交往中誠信公平互利的原則。高校過分注重學生的專業(yè)學術水平教育,缺少足夠的誠信德育教育,未能給學生樹立明確的誠信道德標準。這致使學生對誠信意識的漠視,學生在價值選擇中本能的淡化了誠信意識。
90后大學生在網絡中占據了主流地位,網絡的虛擬性為誠信缺失提供了場所,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大學生可以有大量的時間,并且以虛擬的身份出現。網絡本身具有的開放性為不良信息的傳播提供了便捷的媒介,本土腐朽文化,外來不良文化,充斥著大學生尚未健全的世界觀,人生觀。90后大學生的叛逆性,使他們成為網絡誠信缺失的輿論主體。辨別力低下的大學生非常容易主動去接觸那些具有反社會法規(guī),誠信道德的不良性,并以網絡媒介迅速傳播。當前網絡仍處于缺少監(jiān)管和有效的監(jiān)督機制,不負責任的虛假言論不能得到及時的處理和懲處,這也滋生了90后大學生網絡誠信的匱乏和缺失。
90后大學生已成為高校主流,大學生誠信缺失也成為一個刻不容緩的問題。對90后大學生進行誠信教育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高等教育目標的必然要求。針對目前90后大學生出現誠信意識弱化,誠信缺失等現象及成因分析,建立健全的社會誠信道德制約和監(jiān)督機制,提升高校對大學生誠信教育水準,不斷提升大學生自身誠信意識是一項需要堅持的工作。
[1]秦冰. “90后”大學生誠信問題及其對策研究[D].廣西大學,2012.
[2]李東陽. 國內大學生誠信教育問題與對策研究[D].河南工業(yè)大學,2012.
[3]王廣飛. “90后”大學生誠信觀教育現狀與應對策略[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10:121-123.
[4]鄭蒼鈞. “90后”大學生誠信建設略論[J]. 西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7: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