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彬
摘要:科學探究的基本步驟是“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5個步驟,數學作為一門研究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F(xiàn)如今在教學中,提倡多種學科的融合與綜合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因此在數學課程中培養(yǎng)學生形成科學探究思維十分重要。
關鍵詞:數學課程;科學探究思維;數學推理
《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在學生學習了三角形的特性、三邊關系和分類之后,對三角形角的特點的進一步學習,為今后學習多邊形的內角和及解決其它相關實際問題奠定了理論基礎。
一、淺析教學設計:
(一)學生思考,提出探究問題。
從身邊常見的三角尺出發(fā),通過計算這兩種三角尺各個角的度數,學生發(fā)現(xiàn)兩個三角尺的3個角度和都是180°,進而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并引發(fā)思考:所有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嗎?
(二)教師引導,學生大膽猜想,作出假設。
生1認為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與角的兩邊開口大小有關。所以猜測,三角形內角和的大小應該和三角形的大小沒有關系。
生2認為三角形按角的不同可以分成3類,所以猜測三角形內角和的大小可能和三角形的形狀有關。不同形狀的三角形,內角和不同。
生3猜測三角形的內角和是一樣的,因為剛才我們計算的兩種不同形狀的三角板,雖然形狀不一樣,可是內角和都是一樣的。
生4猜測所有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
教師通過有趣可愛的視頻動畫,把復雜問題簡單化,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為學生對提出的問題進行大膽猜測,提供了思路,有效地輔助了教學。學生在課堂中互相討論和爭辯,思想發(fā)生碰撞,從而使學生加深了對三角形內角和問題的認識。
(三)學生設計實驗,自主探究,驗證猜想。
教師在課前已經為每組同學準備了活動材料包,里面有3種類型的三角形,學生4人為一小組自由活動,制定活動實驗方案,小組實驗探究與交流,教師在小組活動中巡視指導,小組活動后分組在班中進行集體匯報和分享成果。
活動一:量一量,算一算(學生小組活動,自主探究)
學生代表匯報:我們使用先用量角器測量三角形每個內角的度數然后通過計算發(fā)現(xiàn)各類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所以我們組推斷所有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活動數據如下)
可是,老師在剛才的活動中發(fā)現(xiàn)有些小組同學測量的角度值不完全是180°,這是怎么回事呢?學生猜測可能是他測量角度或者計算內角和時出現(xiàn)偏差,他應該再仔細檢查一下。此時,教師適時引導:那我們怎么樣才能在實驗活動中減少誤差呢?學生想辦法可以試著不用測量,而通過撕、拼、擺、折等方式,看能不能有新的發(fā)現(xiàn)。
活動二:撕一撕,拼一拼(學生代表課堂板演和小組活動結合)
學生代表匯報:我們組討論發(fā)現(xiàn)三角形的3個內角不在一起,我們就想辦法把3個內角分別撕下來,然后拼到一起,發(fā)現(xiàn)能湊成一個平角,之前我們學過平角是180°,所以我們組推斷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活動三:折一折,拼一拼(學生動手折與教師課件動態(tài)展示結合)
學生代表匯報:我們通過折疊的方法,把三角形的3個內角向內翻折,發(fā)現(xiàn)也能湊成一個平角,所以我們組推斷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活動四:畫一畫,拉一拉(教師通過幾何畫板輔助進行教學)
教師運用幾何畫板為三角形的內角和情況作動態(tài)展示,學生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三角形的3個內角在動態(tài)拉升過程中不斷發(fā)生變化,但是三角形3個內角的和卻始終保持不變,從而幫助學生得出了三角形內角和是180°這一基本結論。
(四)得出結論: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二、案例特色與課后思考:
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學生學與教師教的統(tǒng)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疤岢鰡栴}——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是科學探究的5個基本步驟,數學作為一門研究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素養(yǎng)是現(xiàn)代社會每一個公民都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yǎng)。基于此,我在設計本堂課程教學內容時,突出以下三大特色:
1、數學課堂凸顯科學探究的思維
課堂教學的整體設計思路依照課程標準展開,從認識事物從特殊到一般,突出“提出問題——大膽猜測——實驗探究——得出結論”的整體設計主線,指導學生形成科學探究與問題解決的基本思路。
2、挖掘學生的探究能力,提升數學推理能力
本課設計安排了4個課堂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運用多種方法(量、算、撕、拼、折、畫等),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小組實驗、交流探究、推理歸納出本課的教學重點,得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這個基本結論。
3、利用教育技術輔助教學,彰顯媒體優(yōu)勢
使用ppt、幾何畫板、視頻動畫、學具卡片等多種方式,將教育技術應用輔助教學,并貫穿于整節(jié)數學課,使得原本枯燥無趣的數學定理推導課變得教學內容豐富、教學形式多樣、教學活動有趣,從而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在“玩”中收獲新知,獲得樂趣。
綜上所述,科學探究思維可以為我們解決很多生活實際問題,小學生在數學課程中,加強對科學探究思維的培養(yǎng),不僅有利于使學生掌握現(xiàn)代生活和學習中所需要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發(fā)揮數學在培養(yǎng)人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