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世昌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與深化,貴州農村初中語文教育迎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zhàn)。本文從初中語文拓展式閱讀的概念和意義出發(fā),結合到貴州農村地區(qū)初中語文拓展式閱讀實踐,對新時期貴州農村初中語文拓展式閱讀教學方法的運用與實踐進行探究。
關鍵詞:貴州農村;初中語文;拓展式閱讀;運用與實踐
閱讀作為初中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愛好、訓練學生的閱讀技巧和邏輯思維具有重要意義。隨著初中語文教育教學觀念的不斷推進,諸多語文教師嘗試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引入拓展式教學方法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為了提高貴州農村地區(qū)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切實推行拓展式閱讀教學方法十分必要。
一、初中語文拓展式閱讀教學的概念與意義
語文拓展式閱讀,顧名思義,即是在現(xiàn)有閱讀文本的基礎之上、鼓勵和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開動腦筋,去聯(lián)系和回憶其它的與現(xiàn)有閱讀文本主題思想相關聯(lián)的文章,進而開拓學生的語文視野、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對于初中語文教育而言,實施拓展式閱讀具有以下三個方面的意義:
1.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通過拓展式閱讀教學,學生能夠在閱讀過程中練習自身的生活實際對閱讀文章進行拓展,將一些生活經(jīng)歷、新聞事件、民俗文化等引入到相關文章中,這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字概括能力、語文思維以及知識遷移能力。
2.促進初中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
根據(jù)構建主義學習理論,任何學科的學習都并非單純地模仿,學習者總是要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以自身的經(jīng)驗(包括以前所接觸到的非正式的學習和生活經(jīng)歷等)來理解、接受和構建新的知識體系。初中語文擴展式閱讀教學就很好地響應了構建主義學習理論,其將語文閱讀教學從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主導的單向課堂過渡成為了師生雙向互動的課堂(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拓展閱讀,學生發(fā)散思維進行拓展、聯(lián)想閱讀),這有利于促進初中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
3.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和語文視野
語文是一門包容的、廣闊的學科,可謂是生活處處皆語文?!墩Z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課程應當是開放且極具活力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努力在不同的教學內容中施以相適應的教學方法,不斷開拓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而對于貴州農村地區(qū)的初中語文教育而言,其受到地理環(huán)境與經(jīng)濟條件等因素的影響,學生的語文知識面、語文視野都相對較為狹窄。在這種背景之下。教師更應當千方百計地利用一切教學資源(自然風光、民俗背景、校園活動、文物古跡等),使之成為學生拓展式閱讀的良好素材,努力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和語文視野。
二、貴州農村地區(qū)初中語文擴展式閱讀教學的運用與實踐
1.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進行拓展式閱讀教學
初中語文拓展式閱讀教學,要根據(jù)學生已有的知識進行合理拓展,循循善誘,將學生的已有的知識作為鋪墊、階梯,以此登上新知識的殿堂。舉個例子,初中語文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涉及到古文中的一種常見文體——“記”。對于“記”這種文體它的一般形式、文章結構和主題思想的教學則可以考慮采用拓展式閱讀教學方法。例如,在《醉翁亭記》這一篇古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回憶前面所學的《桃花源記》《小石潭記》《岳陽樓記》等古文,并將《醉翁亭記》的形式、文章結構以及主題思想與前面所學的古文進行對比,幫助學生通過回憶“舊文”來理解“新文”。這是一種典型的利用學生已有知識進行拓展式閱讀教學的方法,根據(jù)筆者的經(jīng)驗,這種教學方法往往能夠起到兩個方面的作用:一是觸類旁通,有“拋磚引玉”之效。通過對已有知識、方法的回憶來推敲、學習新知識,有助于學生加快、加深對對于新知識的學習。二是增加學生的知識深度。學生通過相似知識的類比,其能夠了解到不同體裁、不同作者、不同主題思想之間的異同,進而形成自身關于語文知識的獨到且深刻的理解,這對于增加學生的知識深度是很有幫助的。
2.利用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進行拓展式閱讀教學
語文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利用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來進行拓展式閱讀教學能夠增強學生語文學習的“歸屬感”和親切感。上文已經(jīng)提到,生活處處皆語文,教師應當努力將語文教學延伸到學生的生活之中,將“有字之書”(語文教材、語文書籍)與“無字之書”(自然風光、生活經(jīng)歷等)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真切感受到語文與生活的統(tǒng)一性,提高學生的觀察、實踐、感悟、思考和表達的能力。例如,在進行《羚羊木雕》這一課教學時,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設計這樣一個拓展話題:如果你是文中的“我”,而恰好萬芳又沒有追出來(沒有主動原諒“我”),那么“我”會如何去挽回這段友誼呢。這對于學生而言是一個比較現(xiàn)實的問題,他們在生活中或多或少會有類似的經(jīng)驗,對于這個問題他們是深有感觸的。教師可以鼓勵他們就此積極發(fā)言、討論或者以小作文的形式表達自身的觀點。再比如,在進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這一文章教學時,教師可以聯(lián)系到中國古代歷史(這是學生所學習并熟知的知識)幫助學生更加透徹地理解這篇古文的中心思想:秦朝末年,天下大亂,四方百姓揭竿而起反抗秦朝的統(tǒng)治,這是為何呢(由教師向學生提問);因為秦朝“失道”,施行暴政,所以百姓才奮起反抗(學生們這樣回答)。唐太宗李世民開創(chuàng)了著名的“貞觀之治”,海內百姓安居樂業(yè),海外“各國”均奉唐太宗為“天可汗”,唐朝威名遠播海外,這是為何呢(由教師向學生提問);因為唐朝“得道”,推行和平友好的政策,所以得到百姓的熱愛和海外“各國”的擁戴。
3.利用校園文化氛圍對學生進行拓展式閱讀教學
初中語文閱讀拓展式教學要擺脫傳統(tǒng)課堂的束縛,營造一個積極、融洽的校園文化氛圍對于提高拓展式閱讀教學質量具有重要作用。具體而言,可以借助于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重陽節(jié)等傳統(tǒng)文化節(jié)日,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文娛表演、詩歌朗誦等),將語文教學從課堂之中延伸至校園之內,利用校園文化氛圍開展拓展式閱讀教學。同時,貴州農村地區(qū)的一些民俗文化活動也是語文拓展式閱讀教學的良好素材,教師應當努力將這些民俗文化活動與語文教學相聯(lián)系起來,以此推動語文擴展式閱讀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總結
綜上,在初中語文中開展拓展式閱讀教學對于提高初中語文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貴州農村地區(qū)教師應當努力克服困難和問題,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積極開拓和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進行拓展式閱讀,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曾國建.淺談農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內容拓展的標準和尺度[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6(3).
[2]溫北由.淺談農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與對策[J].新課程學習:中,2011(10).
[3]熊長芬.淺談農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困惑與應對策略[J].語文學刊,2015(16):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