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麗宏
宋朝時,蔡州有一道人善棋。每與人對局,總是讓對方先走一步。即便如此,他也從沒輸過。道士有詩云:“爛柯真訣妙通神,一局曾經(jīng)幾度春。自出洞來無敵手,得饒人處且饒人?!?/p>
“饒人”即“讓人一步棋”,后來慢慢演變成了“寬容、忍讓”之意。
饒,在漢語里還有豐足的意思。豐足,無論是物質(zhì)還是精神,都需以前傾的姿勢去進取,也須適當(dāng)“退一步”來回味。一味向前、向前、向前,馬不停蹄,無休無止,定有山窮水盡時。略停停,退后一步,放開視野,讓思想回旋一下,世界呈現(xiàn)給你的,常常是多情和驚喜。
饒,饒人,都貴在這退后一步。
饒人,不是一種姿態(tài),是一種情懷,是那種立在高處、視野涵容八方的自信,是大智閑閑的游刃有余。
就像那個宋朝的道人,身有絕技,可驕矜,可放曠,可目中無人,藐視四野;但他寬落落地讓人先行。這饒人處,便多了一重人格之“美”。
饒人之處,還在寬容之心。人心,寬闊在哪兒?寬闊在其中有一個饒人處。
按說,得理不饒人,是不逾矩的,屬個人權(quán)利;而得理且饒人呢,境界更為超拔。它是一種原諒,一種放下,一種人生大智慧。
人一得理,往往會理直氣壯,有聲勢,要討個說法,喧嚷,焦躁,振振有詞;但是,任何事,過猶不及。不講理,是缺點;硬講理,是盲點。
不管什么時候,留一點余地,便可以讓棘手的事情回旋自如。這饒人之處,像那雨過天晴,人情與霞光共散成綺,相映生輝。
人這一生,走萬里路,修百年身,難得的是長風(fēng)萬里;饒人處,便是一葉扁舟,乘風(fēng)破浪,載你到一個開闊地,那地界,柳暗花明,月朗風(fēng)清。這正應(yīng)了左宗棠那半個聯(lián)兒:擇高處立,尋平處住,向?qū)捥幮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