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林蔓
指南針:子孫公司現虧損潮一場訴訟10年未了
本刊記者 林蔓
日前,北京指南針科技發(fā)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指南針”)披露了招股說明書,公司擬發(fā)行不超過5690萬股,募集資金6.66億元,用于PC金融終端系列產品升級優(yōu)化項目、移動端金融產品建設項目、華南研發(fā)中心及客戶服務中心建設項以及大數據營銷及研究中心項目。
股市動態(tài)分析周刊記者注意到,指南針旗下子公司、孫公司頻頻虧損,甚至部分公司成立多年仍未開展經營活動。同時,公司還有一起近10年都未曾了結的重大訴訟,未來可能因涉訴事項導致經濟利益的流出,從而影響當期的經營業(yè)績。
指南針成立于2001年4月28日,并于2007年1月18日正式掛牌新三板,主要從事證券工具型軟件的研發(fā)以及提供投資咨詢服務。
招股說明書顯示,指南針旗下有8家全資子公司,2家控股孫公司,另有2家已全額計提減值的參股公司。
具體來看,全資子公司方面,除了今年上半年底成立的指南針信息,其余7家公司中5家在2016年出現不同程度的虧損,而指南針保險、指南針技術虧損最多,分別為230.6萬元、294.09萬元;2017年情況雖然有所好轉,虧損數量減少至4家,但是指南針保險業(yè)績進一步下滑,虧損額高達739.47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公司中問題頗多,首先,成立已14年的上海指南針,在2014年-2016年以及2017年上半年始終未開展經營業(yè)務;廣州指南針成立至今已逾5年,但自設立后卻一直未開展經營活動;上海及時雨近三年內未開展經營性業(yè)務,指南針便擬將其進行注銷,更有意思的是,2016年僅有的收入還是營業(yè)外收入,主要來自于出售擁有的房產。天一星辰是指南針2014年收購而來,如今主要負責為指南針提供技術及研發(fā)支持服務,營業(yè)收入很大部分來自于指南針,是典型的“自產自銷”。其當時的收購價遠超其凈資產,以2014年9月30日作為評估基準日,天一星辰100%股權的評估值為1.42億元,增值率為259.11%,雖然協商后確定天一星辰作價為1.4億元,增值率仍高達255%。
控股和全資孫公司中,駱峰科技業(yè)績毫無亮點可尋,2016年、2017年上半年分別虧損363.28萬元、155.91萬元,而另一家指北針商務于今年下半年成立,目前暫無經營數據。
此外,指南針2014年、2015年處置兩家子公司,均為計算機行業(yè)。注銷太力信息的同時也給公司帶來了損失,指南針在備注表示,“已于2014年和2015年全額計提減值”,另一家建合軟件早在2010年就被計提全額減值準備,但直到2015年才正式辦理注銷手續(xù)。
招股說明書顯示,指南針雇傭了大批量的銷售人員,以更好的實現直營銷售模式。
股市動態(tài)分析周刊記者注意到,2014-2016年以及2017年上半年指南針及子公司在冊員工中的銷售客服人員分別為705人、1334人、1262人和1630人,占員工總人數的比例分別為 88.79%、89.53%、87.82%和90.06%。缺乏較強技術性的工作使得公司銷售客服人員流動性較大,累計離職銷售客服人員為2867人。值得一提的是,銷售客服人員有為期3個月的試用期,任職時間少于3個月的銷售客服人員未納入統計。
從離職人員級別分布來看,其中絕大部分為初級員工,只有極少數中、高級員工。數據顯示,報告期內指南針的初級員工離職人數占當年離職總人數的比例分別為74.61%、81.15%、76.37%和96.76%。指南針方面對此解釋稱,公司在招聘售客服人員時堅持“廣泛招聘、培養(yǎng)精英”的原則,部分新員工在經過一定時間實際工作后會選擇離職,對于不符合要求的少數員工公司也會予以主動勸退。
不僅員工數量龐大,公司在銷售費用上更是舍得投入。指南針2014年-2016年以及2017年1-6月銷售費用分別為1.05億元、2.91億元、2.76億元和2.01億元,而同期的凈利潤分別為0.29億元、1.05億元、1.44億元和1.28億元,后者明顯小于前者。此外,公司同期銷售費用率分別為52.95%、54.01%和48.34%、46.89%,但同行業(yè)可比上市公司均值為37.47%、28.63%、27.25%、23.35%,相差甚遠。
指南針子公司上海指南針與北京阿原世紀傳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阿原世紀”)于2008年3月簽訂股份轉讓協議,上海指南針合計受讓了阿原世紀持有的中華衛(wèi)視1000萬股(澳門幣),受讓價格為人民幣1500萬元。
同年6月,上海指南針將其持有的中華衛(wèi)視600萬股(澳門幣)股份轉讓給大中華國際實業(yè)(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中華”),轉讓價格為人民幣1500萬元。
2009年3月,亞太影視媒體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亞太影視”)、華通泰豐衛(wèi)星網絡資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通泰豐”)、Asia Broadband Network Pte Ltd.(以下簡稱“Asia Broadband Network”)在澳門特別行政區(qū)初級法院針對中華衛(wèi)視、黃益騰、李杰、阿原世紀、上海指南針和大中華提起訴訟,要求:宣告所有關于由黃益騰、李杰、阿原世紀、上海指南針和大中華在中華衛(wèi)視取得股權的法律行為和之后相關行為無效,并返還所持股權;請求黃益騰、李杰、阿原世紀、上海指南針和大中華連帶賠償亞太影視、華通泰豐、Asia Broadband Network財產損失不低于澳門幣760萬元(合計);同時賠償亞太影視、華通泰豐、Asia Broadband Network非財產利益損失澳門幣240萬元(合計)。
2013年12月6日,澳門特別行政區(qū)初級法院作出裁決,之后上海指南針2014年1月8日委托澳門方盛律師事務所提起上訴,認為《判決書》在事實認定和法律適用上存在較大瑕疵。2015年4月23日,澳門中級法院就上訴作出裁定,撤銷一審判決,發(fā)回重審。
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日,該案尚在審理過程中。對于此案件,指南針表示,由于上述未決訴訟的所在地屬于澳門地區(qū),法律訴訟程序復雜且時間跨度較長,當地法院對發(fā)行人訴訟請求的支持與否及支持程度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未來公司可能因涉訴事項導致經濟利益的流出,從而影響公司當期的經營業(yè)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