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唯唯+侯杰
元旦佳節(jié),崇山之外,爆竹聲聲賀新歲。大山深處,駐守在雪域高原的XXX哨所官兵在濃濃地年味中,開始了新年首巡。
一條從哨所右側伸向山的另一邊的“動感地帶”,是哨所官兵巡邏的必經(jīng)之路。沿著這條起伏不斷的生死路,哨所官兵用實際行動踐行了高原火箭軍的使命擔當。
首巡在即,班長袁明像往常一樣早早起床,他凝望著地圖上呈醬紫色的每一寸防區(qū),在海拔4200米的山地圖上劃了一道紅線,“危險就在此地潛伏”。此時已是凌晨6時,幾百里山野上空依舊夜色朦朧,靂風呼嘯,雪勢不減,氣溫已降至零下30℃。對哨所官兵來說,這注定又是一次艱難歷程。
在哨所有這樣一條不成文的慣例,每當執(zhí)行急難險重任務,哨所官兵都要舉行升旗儀式。在新年鐘聲敲響的時候,升國旗、唱國歌激勵即將出征的戰(zhàn)士更顯豪情……哨所官兵說,只要能遠遠地看見國旗,心里就踏實,無論前方路途多么艱辛。
早飯后,帶上干糧、裝著巡邏圖……一番精心準備,班長袁明和幾名哨所官兵便策馬揚鞭,踏上了巡邏的征程。
萬里彤云厚,長空雪亂飄。眼前的雪域高原,雖有著詩意般的蒼茫,但哨所官兵已無暇觀賞。風雪巡邏線上,他們一會兒上馬疾馳,一會兒牽馬慢行,每個人的睫毛上都掛著霜,面罩上滿是冰碴子。慢行的起點,便是危險的開端。袁揚說,面前的這座山本是無名山,山勢陡峭、怪石嶙峋,因山石呈紅褐色,官兵取名“紅石山”。別看山石顏色好,卻因為這里常年積雪,山石結構被改變,路面石塊松碎,探路稍有不慎便有墜崖落馬的危險,因此翻越“紅石山”也是巡邏線上最驚險的一段路程。
“大家踩著我的腳印走!”走在最前面的“探險老兵”朝后面的戰(zhàn)友招呼道。
突然一聲戰(zhàn)馬嘶鳴,走在后面的一匹戰(zhàn)馬踏碎一塊山石,整個身體大半滑落崖邊,哨兵奮力拉拽韁繩,幾番掙扎,才險免于難?!瓣犖橥V骨斑M!”受驚的戰(zhàn)馬驚魂不定,“唋唋……”喘著粗氣,哨兵心疼的把臉貼近戰(zhàn)馬安慰這位無言的戰(zhàn)友……
像這樣驚險的一幕,哨所官兵已記不得經(jīng)歷過多少次!去年春天,一名經(jīng)驗豐富老兵探路時,誤踩一塊活石,連人帶馬一起栽了跟頭,老兵左胳膊骨折。班長袁明說得很平靜,但是記者卻感受到了哨所官兵巡邏的艱辛與驚險,而他們卻自嘲“命硬”。的確,生命禁區(qū)里的每一個存活個體都是生命的奇跡。
“大家抓緊韁繩,跟緊我的腳印。”探路老兵又叮囑了一遍。短短幾公里的山路,因為要踏穩(wěn)每一塊石塊,哨所官兵走了近2個小時才到達山頂。
“紅石山”是巡邏線上最高點,在這里防區(qū)一切都可盡收眼底。瞭望國旗飄揚的方向,官兵們深深地敬了一個軍禮,“這就是我們的護身符,它總能保佑他們化險為夷?!?/p>
上山一路驚險,下山更是多艱。哨所官兵原本打算在山頂埋鍋做飯,卻因風雪太大不得不下山再休整。做完巡視記錄,來不及停歇,“敢死隊員們”又深一腳、淺一腳地向著山下繼續(xù)行進。
“大家跟緊我的腳步,成蛇行路下山?!鄙铰菲閸?,一路磕磕絆絆,雪路上既有深深淺淺的腳印,也有無數(shù)次跌跌撞撞砸出的雪坑,但總算是闖過了這道“鬼門關”。
翻越幾座雪丘,一片廣袤的雪地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積雪不是很厚,雪白之中偶有枯黃的牧草探出。因為擔心在草原上生火引起火災,官兵頗費一番周折找到一塊空地,從行囊中取出干馬糞,生火煮雪,席地而坐喝雪水啃起了干糧。班長袁揚悄悄從羊皮袋中掏出了出發(fā)前給兄弟們準備的新年禮物——罐頭和蘋果,慶祝新年第一崗。官兵的“小確幸”,一路緊張的氣氛此時才稍緩輕松,圍坐篝火旁,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分享起家鄉(xiāng)新年的熱鬧場景……
吃完飯,喂飽軍馬,巡邏隊繼續(xù)向草原進發(fā)。
“任它長路漫漫,看我躍馬揚鞭,一片誠心,一往無前……”班長袁明自告奮勇唱起了歌?!岸臼亲詈米叩募竟?jié),夏季卻不敢這么放肆。”袁明說,七八月份草原牧草瘋長,加上霧氣重,很容易迷路。那年,巡邏隊經(jīng)過這片草原,暮色加上霧氣,一時迷失了方向,隨著氣溫驟降,戰(zhàn)士們感到恐慌,情急之下,老班長騎上一匹服役時間較長的老馬,才得以成功返回。
去年,田力和戰(zhàn)友們幾人同行巡邏,路過紅石山,這是被騎兵連官兵稱為天塹的石山,光禿禿的山頂,卻危機四伏,因為常年被烈日、風雪侵蝕,山石風化,“踩到‘活石就算是踩雷了”。為了給大家探路,田寸良自告奮勇走在前,卻不想誤踏一塊“活石”,連人帶馬差點摔下山崖,拼命掙扎才從崖邊上死里逃生,但是手臂卻因此留下抹不去的疤痕。
巡邏,除了與風雪、迷霧為伍,還常與野獸遭遇。哨所官兵巡邏,需要走過峽谷、冰河、陡坡、雪山……,其中必經(jīng)的這片草原危機四伏。這也是野狼的領地,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受到這些野獸的傷害。
那年初冬,霧鎖群山,哨所官兵巡邏來到這片草原,大霧彌漫能見度極低,一名掉隊的戰(zhàn)士被幾匹饑餓的野狼盯上,狼群四面出擊,企圖撕碎他和戰(zhàn)馬。急中生智,他想起一位老班長說過狼怕火,于是決定生火一試?;鸸鉂u升漸高,狼群越退越遠,最后消失在茫茫大霧中。
從那時起,哨兵們每次巡邏都必備火把,并且每一次路過這里都要大聲唱歌,從那以后,野狼襲人的事件再也沒有發(fā)生。官兵們像打了勝仗一樣開心,縱馬唱起了他們喜愛的《高原火箭兵之歌》——雪域邊關鐵血男兒,人民的重托記心間。扎根過硬奮斗奉獻,餐風飲雪也無悔無怨……
沒人能記得曾經(jīng)多少次與野狼擦肩,或許野狼正在隱蔽之處窺伺著我們的官兵,與野狼共舞、與大山為伴似乎成了他們的宿命。多年來,哨所官兵們戰(zhàn)天斗地,亦敵亦鄰?!陡咴鸺琛窡o數(shù)次在雪域高原唱響,醉了大草原,醉了冰河山川……
通往騎兵連的每一條路、每一座山、每一棵樹都流傳著令人心酸感動的故事,一代代官兵犧牲了青春,犧牲了陪伴家人的時間,換來了軍事禁區(qū)的絕對安全!
正是一代代騎兵甘于犧牲、奉獻的可貴精神澆筑的騎兵文化的魅力所在,它將激勵著新一代騎兵繼續(xù)踏上巡邏路。
許多人疑問,為什么?是什么力量牽動著他們的心?盡管他們所處的時代不同、表達不一、年齡也有代差,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情懷:這里就是家,家在,無論走到哪里都不會迷失方向。至此,那些盤繞在我心間種種關于磐石的疑惑都已化解,唯有“磐石”綻放的偉力,我仍無法丈量明了。當我陷入沉思時,卻發(fā)現(xiàn)我已然身處在“磐石”文化的光芒照耀下。巍巍昆侖,浩浩群山。半個多世紀的堅守,火箭軍某旅官兵用忠誠和信仰經(jīng)營起一方精神沃土——“磐石”文化。
曾經(jīng)一部暢銷書《誰的青春不迷?!返莱隽瞬簧倌贻p人的心聲。當許多青年還處在人生的迷茫、混沌時,在軍營中,有許多像“士官船長”這樣一群扎根基層的年輕人,他們的青春里有奮斗,有擔當,有情懷,但絕對沒有迷茫。
參天大樹必深扎沃土,青春奮斗必依托平臺?;鶎邮乔嗄旯俦砷L、成才的沃土,奮斗的平臺。練強軍事本領,離不開火熱的訓練場;精益專業(yè)能力,必須苦熬裝備機房……然而,基層又不僅能強本領、長技能,還能錘煉官兵的鋼鐵意志、增長官兵的閱歷和思維。青年官兵只有自覺置身于基層,經(jīng)受基層事業(yè)的磨礪才能在改革強軍的大時代有所作為,才能得到人們的贊許,時代的認同。
作者簡介:汪唯唯(1992.09-),男,漢,湖北安陸人,本科,火箭軍工程大學。研究方向:建筑工程。
侯杰 (1992.10-), 男,漢,湖北武漢人,本科,火箭軍工程大學。研究方向:建筑工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