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攝影誕生一百多年來,攝影作品的思想性與真實性都是重點探討的對象,攝影的真實感是任何其它藝術傳播媒介都無法企及的,但是有的時候攝影又成為了虛假的代名詞,成為了政治的附庸物,影像的真實性與思想性究竟是如何擔負時代的變遷的,本文將對此進行探討。
關鍵詞:攝影藝術;思想性;真實性
進入二十一世紀,圖像文化正在生成。世界圖像時代,是世界被以圖像的方式把握的時代。在我們這個時代,視覺方式更加凸顯出來,人可以通過“看”來知覺并且理解世界。對“看”的依賴和“看”所承受的重負是這個時代的特征之一。
一、攝影創(chuàng)作中的思想性
圖像時代的到來使每一個攝影人肩上的責任更重了,而攝影最重要的裝備是頭腦。整體來講,任何創(chuàng)意都是很重要的,任何一個有成就的藝術家也是一個思想家。對攝影人來講,技術很重要,但是如何把你的思想、情感灌注到作品中,就更加重要。攝影藝術的創(chuàng)新,最根本的是難在它的思想深度和意境的高度。
愛德華·韋斯頓,他那兒童般單純的注意力轉向了蔬菜、昆蟲、水果、貝殼之類平凡事物的表面質感和形態(tài),把這些熟悉的事物留在膠片、相紙上,形成影像。他采用最小的光圈“F64”,并與愛好者組成了“F64”小組,倡導通過集中精神觀察事物的表面質感與形態(tài)來觸及生命的核心。韋斯頓常拍人體,只不過他的人體照片里都沒有人的情緒,連臉都不露。美妙的胴體與造物主的其他作品一樣有著令人驚訝的質感與形態(tài),并吸引人長時間地注視,直到看出外形下面不可思議的內在精神。
美國攝影家埃利奧特·歐威特作品中的人物,看上去像是遭到人們莫名其妙的誤解的默默受害者。這些受害者又像是很難表演的戲劇中的蹩腳演員,他們表情木然地等待別人的幕后提示。歐威特正是從這些平平淡淡的非決定性瞬間中提取簡潔、智慧與優(yōu)雅。歐威特認為自己的攝影創(chuàng)作思想極為簡單:“我力圖使觀眾獲得快樂,但我首先要求的是富有情感、具有人性的照片。在今天的世界上,太多的事情都是由毫無情感、缺乏人性的人干的。我的意思是有的照片即便能引人入勝、充滿機智詼諧,技術上也完美無暇,但若不具有人性,那它便失去了作為一張有趣的照片所包含的神韻。”
因此,一幅好的攝影作品除包含畫面簡潔、構圖合理、合理剪裁、具有視覺沖擊力外,最重要的就是突出一個明確的主體,向觀者傳達一種思想,而不應只是形式上的唯美、時尚,更應注重其思想性和藝術性的結合。
二、攝影創(chuàng)作中的真實性
攝影最顯著的特點就是真實性,攝影最初就因其逼真的紀實特性,從而人們都選取它清晰的實用價值來拍攝人物和風光形象,以滿足精確記錄大自然和社會生活的目的。隨著時代向前發(fā)展,科學技術飛速進步,影像正在強有力地介入、包圍甚至控制人們的生活。
盡管現(xiàn)代交通提供了周游世界的可能,但是人們對于全球信息的主要了解還是依賴種種傳播媒介,尤其是影像傳播。人們甚至可以推斷,因為影像傳播前所未有的發(fā)達,現(xiàn)代人掌握的信息似乎更多,但親眼目睹的景象卻更少。對于許多人來說,影像成了了解世界的唯一途徑。
如今影像再度提供了目擊的快感,人們產(chǎn)生了置身現(xiàn)場的體驗。影像讓人眼界大開,換一句話說,這些影像被當成了觀看世界的一面鏡子。
因此,影像的真實性擺在無比重要的地位上。那么,什么是更本真的真實?
真實是一種敘述方式,它必定要把藏在它背后的敘述者暴露出來,不管它是以什么樣的方式隱藏著或躲避著,它一定是存在著的。那么,與此存在的就是敘述者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所以真實其實是一種價值判斷,它是基于價值立場上的敘述,它本身就是對價值立場的建構。
記錄類攝影創(chuàng)作要求“完全生活真實”。所謂“完全生活真實”,就是攝影者要用“鐵的事實形象說真話”,不能有絲毫的“人為虛構”,使觀賞者看照片后有如親臨其境的真切、生動、自然之感而完全信服。記錄類攝影要求社會生活真實的“再現(xiàn)”,“再現(xiàn)”是客觀世界的逼真反映。
藝術類攝影創(chuàng)作要求“雙重真實”。所謂“雙重真實”,就是“生活的真實”與“藝術的真實”的相互融匯,亦即客觀世界的高度真實與攝影者審美理想的高度真實的完全契合。它不僅可以“人為虛構”,也可經(jīng)“暗房、電腦加工”,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藝術作品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藝術攝影作品反映生活,但絕不是復制生活,這就需要攝影家細心觀察,選擇、提煉、概括生活素材,并用藝術手法使表現(xiàn)于畫面上的形象能提示當代事物的本質。所以這“雙重真實”是藝術類攝影創(chuàng)作追求所獨具的,也是它與記錄類攝影創(chuàng)作追求“完全生活真實”的根本不同之處。藝術類攝影要求世界事物審美的“表現(xiàn)”,“表現(xiàn)”是主觀情意的藝術投射。
三、當代攝影創(chuàng)作中的思想性與真實性
當我們回顧上個世紀的老照片時,都會深深地被感動著。他們的作品是質樸而純潔的,不但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還能啟發(fā)人們去深思。亞當斯用“純粹”的攝影藝術去表現(xiàn)真實美麗的世界,喚起攝影家對純粹攝影藝術表現(xiàn)特性和偉大潛力的注意。他的區(qū)域曝光理論,是半個多世紀以來攝影科學的基本理論之一。精確的曝光形成豐富的影調,細膩的層次將世界原本真實的面目更完整地表現(xiàn)出來,它使攝影的真實性得到最大的體現(xiàn)。
攝影家鏡頭中的所有景物,都是他借以表達審美趣味、生命體驗和社會思考的“模特兒”,是相對意境而言的物象。在景物之外,還要引發(fā)欣賞者去想更多的東西,有更多的駐足徘徊、沉思良久。
當今數(shù)碼時代帶給攝影的沖擊就是數(shù)碼攝影,這在我國是一個爭論不休的熱門話題。數(shù)字圖像屬于鏡頭影像,盡管是數(shù)碼,但是鏡頭影像真正的記錄,未經(jīng)任何的加工,也就是說,鏡頭的真實性并沒有改變。另一種是非鏡頭影像,是經(jīng)過電腦處理的數(shù)碼技術的應用,它極大地推動和拓展了攝影創(chuàng)作的表現(xiàn)力,把攝影推上了一個嶄新的臺階。我們應當正確看待數(shù)碼技術,認清其“是一種工具”的本質,擺正新技術與攝影本質的關系;發(fā)揮新技術優(yōu)勢,豐富提升攝影創(chuàng)作理念和技巧,審視不足;修補完善我們知識鏈中脫扣的環(huán)節(jié),認真全面系統(tǒng)地學習數(shù)字技術,找出它與傳統(tǒng)攝影的共性和差異、優(yōu)勢與局限,弄清兩者在技術操作上的手法以及影響創(chuàng)作審美的因素,做到心中有數(shù),掌握主動。數(shù)字技術并非取巧之途,它不能替代長期積累學習而取得的真才實學,更不會自動生成辨證的藝術哲學。決定的因素是人,不能本末倒置,不可盲目夸大亂用技巧,這是運用數(shù)碼技術創(chuàng)作中的重要理念。
四、結語
唯物辨證法認為,內容和形式必須謀求有機的結合,才能實現(xiàn)充實的內容和完美的形式的統(tǒng)一。在深刻的思想內涵的統(tǒng)帥下,以內容決定形式,又用周到、精密、富于變化的形式表達內容,從而達到豐富內容與完美形式的統(tǒng)一。這是用形式創(chuàng)新對內容創(chuàng)新的奮力張揚,是對攝影人觀念更新的進一步擴展,也對建設“中國攝影文化”的發(fā)展有著實際意義。
【參考文獻】
[1]周洪吉.攝影中的虛假與藝術論[J].藝術品鑒,2016(02).
[2]田向群.攝影創(chuàng)作中鏡頭真實感研究[J].明日風尚,2015(03).
作者簡介:施小軍(1977—),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攝影。單位:上海工程技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