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茫、野性、遼闊、壯美;
荒涼、沉寂卻又勃勃生機。
11天,游走于絕美的大西北,從一座城市穿行到另一座城市,賞大漠孤煙、看余輝下的月牙泉,撩撥喀納斯靜謐的湖水……將地圖上一個個紅色的標注,變?yōu)樯砗笊钌顪\淺的車轍和變幻的風景。
別等,一樣的生活,總該有場不一樣的旅行。
DAY 1:坐標格爾木
策劃了許久的旅行終于從踏上格爾木的土地開始。逃離了鋼筋水泥森林的桎梏,高原的天空灰亮而廣闊。
“格爾木”一詞源自蒙古語音譯,意為“河流密集的地方”,遠處高聳的格拉丹東雪峰是長江和瀾滄江的發(fā)源地,此外境內(nèi)還遍布著星星點點的鹽湖、堿灘和沼澤,被稱為“鹽湖之王”的察爾汗鹽湖就在這里。這座地處青藏高原腹地的小城是世界上轄區(qū)面積最大的城市,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以東是西寧,以北是敦煌,以南是拉薩,是前往西藏、敦煌和絲綢之路的必經(jīng)之地,也是游客們觀賞青藏高原風光和登山探險的上選。我們努力壓抑下自己那顆“不安分”的心,畢竟格爾木只是我們這次“西行”的起點和中轉(zhuǎn)站。一晚的輾轉(zhuǎn)難眠之后,第二天,我們便迫不及待地駛向此行的第一個目的地——昆侖山。
DAY 2:昆侖山&可可西里
萬山之巔覓靈根,千江之源遠俗塵
從格爾木出發(fā),沿著109國道一路向南,遠遠地便可以看見綿延不絕的昆侖山脈。古人曾形容昆侖山是玉龍騰空之地,因而有著亞洲脊柱之稱。但玉龍是怎樣的,世人終究不曾見過,想來大約是這巍巍昆侖的千溝萬壑和風起云涌的氣勢,也只有“玉龍騰空”才能擔得起。
我們一路前行,遠處的雪山也逐漸清晰。由于昆侖山海拔較高,因而山頂?shù)姆e雪終年不化,遠遠看過去群山峻嶺一片銀裝素裹,高聳的雪峰萬仞云霄,與藍天和白云相銜,構(gòu)造出另一個不染俗塵的世界?;蛟S正因如此,昆侖山也被奉為“神山”,孕育出一個又一個美麗動人的神話和傳說。
距離昆侖山口不遠的地方,便是傳說中神秘的可可西里。當年那部同名電影的火爆,讓這片被遺忘的高原凈土走進了人們的視線。電影無疑是真實而悲壯的,生命、信仰、環(huán)境、生存,大到哲學范疇的詞匯被糅合在短短的一部影片中,沉重到窒息。
好在眼前的景象可以讓我們暫時忘記電影的灰暗。作為我國面積最大、海拔最高、野生資源最為豐富的保護區(qū)之一,可可西里荒涼、沉寂,卻又有著勃勃生機。4.5萬平方公里的保護區(qū)里生活著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驢和藏原羚等珍稀的野生動物和200多種珍奇植物,獨一無二的自然景觀成為探險者和科考者向往的神圣之地。此刻,遠處正有幾頭藏羚羊正在悠閑漫步,似乎并不在意我們這些不速之客貿(mào)然打擾了它們的生活,或許是它們愿意與我們分享這片土地,抑或許對于它們而言,能夠生存已然是恩賜。
DAY 3:察爾汗鹽湖
天空之鏡的壯美
返回格爾木時已是傍晚,我們一面回味著昆侖山和可可西里的美景,一面卻又忍不住開始憧憬明天的察爾汗鹽湖之行。
察爾汗鹽湖距離格爾木只有50km,是中國最大的鹽湖,也是世界最著名的內(nèi)陸湖之一,與大名鼎鼎的茶卡鹽湖齊名。察爾汗鹽湖東西長160km,南北寬20~40km,鹽層厚約為2~20m,面積達到5800km2。湖中儲藏著500億噸以上的氯化鈉,可供全世界的60億人口食用1000年,而“察爾汗”正是蒙古語“鹽澤”之意。
我們驅(qū)車而行,鹽湖周圍的地勢平坦,雖荒漠無邊,但卻風景奇特。浩瀚的湖面猶如一面巨大的寶鏡,又像是一片片巨大的魚鱗,一層層,一浪浪,再配上湖邊晶瑩的鹽灘,美得猶如仙境。只可惜,這里雖美,其實卻是地無綠草、水無游魚,天無飛鳥,一片死寂。
DAY 4—5:鳴沙山、月牙泉和魔鬼城
上弦掉落月牙泉
既然是西行,來了大漠,又怎能不去敦煌。這顆古絲綢之路上的璀璨明珠,千百年來見證了人類歷史長河中的戰(zhàn)爭、遷徙、融合和繁榮,它有著西北大漠獨特的氣質(zhì),蒼茫而壯闊,茫茫戈壁、金戈鐵馬,歷史的厚重感總讓你不由得生出一絲敬畏之心。
鳴沙山和月牙泉就在距離敦煌市區(qū)不遠的地方,金黃色的沙丘延綿40km,寬20km,像是兩條張開的沙臂,擁抱著一汪清澈的泉水,更像是大漠深處一對相互依偎的孿生姐妹。遠遠望去,陽光下一道道沙脊呈波紋狀,黃濤翻滾,層次分明,如輕波蕩漾的漣漪,時而湍急,時而潺緩,時而縈回渦旋。狂風起時,沙山會發(fā)出巨大的響聲,似鐘磬和鳴,金鼓齊發(fā);輕風吹拂時,又似管弦絲竹,鳴沙山也由此而得名。天地奇響,自然妙音,所謂鳴沙,不過是大自然彈奏的樂章。
鳴沙山環(huán)抱的便是月牙泉,這汪黃沙中的清泉因形似月牙兒得名。月牙泉依靠黨河的河水不斷充盈,泉水清澈明麗,千年不枯,著實令人稱奇。泉邊建有亭臺樓榭,生長著茂密的植被,一片郁郁蔥蔥的掩映下,竟生出幾分江南水鄉(xiāng)才有的清麗雋永。夕陽西下才是月牙泉最美的時候,太陽的余輝傾灑在金色的沙丘上,清澈的湖面反射著如錦緞般旖旎的華光,亭臺閣樓都被描上了一道金邊,加之不遠處悠然而過的駝隊,定格成一幅絕美的風景油畫。
離開月牙泉,我們的下一站是雅丹的魔鬼城。魔鬼城并不是什么陰森恐怖的地方,而是一處外觀典型的雅丹地貌群落。遇有風吹,鬼聲森森,夜行轉(zhuǎn)而不出,因而被稱為“魔鬼城”。這片雅丹地貌群落遠遠超出了書中所定義的規(guī)模和形態(tài),其規(guī)模之大,形態(tài)之奇異實屬舉世罕見。整體看上去更像是一座中世紀的“城堡”,有城墻,有街道,有廣場、有雕塑,形象生動,維妙維肖,令人不得不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DAY 6—7:火焰山和庫木塔格沙漠
沙中煮雞蛋,墻上烙大餅
有多少人和我一樣,對于火焰山最初的記憶源自兒時的《西游記》,此番西域?qū)?,定是不能錯過的。于是匆匆打點行裝,繼續(xù)西行。
火焰山位于吐魯番盆地的北緣,古絲綢之路的北道,是南疆最出名的景點。雖然海拔僅500m左右,但綿延卻有100多公里,規(guī)模宏大,氣勢雄偉?;鹧嫔街苓叴绮莶簧?,飛鳥匿蹤。每當盛夏,紅日當空,赤褐色的山體在烈日照射下,砂巖灼灼閃光,熾熱的氣流翻滾上升,就像烈焰熊熊,火舌撩天,火焰山也因此而得名。據(jù)說裸露的地面在太陽的烘烤下溫度可達70℃以上,看來“沙中煮雞蛋、墻上烙大餅”一說絕非虛言。
不過,火焰山的高溫可不是因為當年孫猴子打翻了太上老君的煉丹爐,而是另有原因。有學者發(fā)現(xiàn)構(gòu)成山體的地層中含有煤層,其中有的煤層厚達11m,它們曾發(fā)生過自燃,近地表較厚的煤層已經(jīng)燃燒殆盡,甚至還可以看見留下的紫紅色燃燒結(jié)疤……不知道這算不算為猴哥平了反。
了了兒時的心愿,看過了真真切切的火焰山,也見識到了世界上距離城市最近的沙漠——庫木塔格沙漠的大漠孤煙和長河落日。我想,我們該去拜訪“女神”了……。
DAY 8:喀納斯湖
你的眼睛真美,
就像喀納斯的湖水蕩漾……
對于喀納斯的美,其實早有耳聞,它被喻為是“人間凈土”和“神的花園”。如果說羅布泊是煉獄,那么喀納斯或許就是仙境。
喀納斯湖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區(qū)布爾津縣北部,湖水來自奎屯、友誼峰等山的冰川融水和當?shù)亟邓婧0?374m,面積為45.73km2,比 “高山明珠”博格達天池大了差不多整整10倍。“喀納斯”一詞為蒙古語,意為“美麗而神秘的湖泊”,或許正是因為其坐落在深山密林的深處,常年籠罩著一層神秘的仙云神氣,因而多了幾分神秘的色彩,成為讓人心神向往,卻又感覺神圣不可侵犯的“女神”。
湖邊四周群山環(huán)抱、峰巒疊嶂,峰頂銀裝素裹,森林密布、草場繁茂,山坡一片蔥綠,湖面碧波蕩漾,群山倒映湖中,使藍天、白云、雪嶺、青山與綠水渾然一體,美不勝收,既具有北國風光的雄渾,又具江南山水的嬌秀。更神奇的是,湖水會隨著季節(jié)和天氣的變化變換著自己的顏色:或湛藍、或碧綠、或黛青、或灰白……有時諸色兼?zhèn)?,濃淡相間,變幻莫測。而受強勁谷風的吹送,倒入喀納斯湖的浮木,會逆水上漂,在湖的上游湖灣處聚堆成千米枯木長堤,成為喀納斯湖的又一大奇觀。
還記得多年前,曾偶然讀到一句話,“你的眼睛真美,就像喀納斯的湖水蕩漾……”, 如今,終于心下了然。
DAY 9 —11:可可托海
不是海的可可托海
從喀納斯湖輾轉(zhuǎn)到可可托海,也意味著我們的西行已近尾聲,于是,可可托海也成為了此行的最后一站。
沿著216國道前行,穿越準格爾盆地,便可以到達可可托海。可可托海雖占得一個“?!弊?,卻并不是海,而是位于阿爾泰山間的一片童話之境。這里的氣溫極低,僅次于極寒的漠河。可可托海景區(qū)是由額爾齊斯大峽谷、可可蘇里、伊雷木湖和卡拉先格爾地震斷裂帶4部分組成,每一處都美得絕不雷同,極具風情的景色匯聚成北疆獨特壯麗的自然畫卷。
告別可可托海,11天的西行也終于告一段落,戀戀不舍地踏上回程,腦海中卻回放著一路走過的美景:荒漠、戈壁、湖泊、冰川,連綿起伏的山脈還有那被歲月和風沙侵蝕的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