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剛
隋唐五代:盛衰治亂變奏曲(六)
武則天(約624—705),自己取名為武曌,公元655年農(nóng)歷十月,被唐高宗立為皇后。此前她曾是唐太宗的才人,并被賜號武媚娘。唐高宗死后,武則天的兩個兒子中宗、睿宗相繼繼位,她以母親的身份,當(dāng)了幾年“太上皇”(正式的名頭是皇太后),后來又當(dāng)了15年的大周皇帝。
從當(dāng)皇后算起,武則天在大唐歷史上活躍了半個世紀(jì),超過了任何一位大唐的皇帝!陳寅恪有個說法,武則天執(zhí)政,是比安史之亂還要重大的歷史事件。他認(rèn)為,武則天作為一個庶族出身的政治人物登上歷史舞臺,徹底打擊了關(guān)隴貴族集團(tuán)。關(guān)隴集團(tuán)是陳寅恪提出的一個概念,是說西魏、北周、隋唐的統(tǒng)治集團(tuán)大都來自關(guān)隴地區(qū),盡管統(tǒng)治了全國,其權(quán)力的核心還是出自關(guān)隴地區(qū)的官僚貴族。為了適應(yīng)大一統(tǒng)國家的需要,關(guān)隴集團(tuán)勢必逐漸衰退??墒菬o論隋朝一統(tǒng),還是唐朝一統(tǒng),都沒有做到這一點。武則天的崛起加速了貴族門閥制度的退場。
本文不想據(jù)這些宏大的視野進(jìn)行分析,只是集中談?wù)勎鋭t天個人登上權(quán)力巔峰的人生之路。
一、武則天的家世
在中古門閥制度下,并州文水的武氏家族,從世家譜系來說,不算高門。她的父親武士彟,只是山西文水的一個商人,在太原與李淵是老朋友,大概屬于政商勾結(jié)那種關(guān)系。李淵在太原起兵,武士彟是元從功臣,立有大功。李淵統(tǒng)治的武德年間,武士彟官至工部尚書,屬于大唐新貴。
武士彟的前妻相里氏曾留下兩個兒子。李淵又給武士彟做媒,娶了弘農(nóng)楊氏,也就是武則天的母親。說起來弘農(nóng)楊氏的開宗之祖,乃是著名史學(xué)家司馬遷的女婿楊敞,楊家在東漢出過楊震等名人,著實是一個名門望族。
楊氏給武士彟生了三個女兒,老二就是武則天。武則天出生之年,史無明載,根據(jù)推測應(yīng)該是武德七年,即公元624年,屬猴。父親武士彟去世后,母親楊氏帶著子女,扶柩回到故里山西,并州都督李勣奉詔為其父親舉行了葬禮。武士彟去世后,武家家道有些衰落了,更要命的是武則天母女受到了武士彟前妻生的那兩個兒子的欺負(fù),孤兒寡母的,過得很難受。
唐太宗的妃嬪里,有好幾個出身弘農(nóng)楊氏的,她們都跟唐太宗講,武則天長得漂亮,人也聰明,就這么半公開、半托人情的,武則天進(jìn)宮當(dāng)了才人。史書上講,“則天年十四時,太宗聞其美容止,召入宮,立為才人”。入宮時間大概是在貞觀十一年(637)。
二、武則天的才人生涯
才人是什么地位呢?才人一般都比較年輕,或者有貌,或者有其他長處,“才”嘛,可以是各種才能。在女官系統(tǒng)里,才人為正五品職級。
隋唐時代的妃嬪,貴妃、淑妃、德妃、賢妃各一人,四妃叫夫人,正一品;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各一人,號稱九嬪,正二品;婕妤九人,正三品;美人九人,正四品;才人九人,正五品。下面還有寶林、御女、采女,各有名額27人,分別是六品、七品、八品。才人正好在五品這個唐代各種政治身份的分界線上,是管皇帝的居室陳設(shè)、寢食安排的女官。
當(dāng)初,武則天入宮的時候,媽媽楊氏有點傷感,女兒出嫁嘛,不管如何母親都會因不舍而難過??墒俏鋭t天卻豪氣萬丈地安慰眼圈發(fā)紅的母親說:見天子安知非福!
令她沒想到的是,進(jìn)宮12年,從14歲到26歲,在少女最浪漫的青春年華里,武則天的生活是十分枯燥的,唐太宗似乎對她并不感興趣,她既沒有生下皇子,也沒有職位的升遷。在她入宮以后,唐太宗跟別的女人是有生孩子的記錄的。
歷史上就一件事,說唐太宗跟她有關(guān)系,這還是武則天自己講的。唐太宗有一匹烈馬,叫獅子驄,沒人可以馴服,武則天自告奮勇地說我能馴服,但需要給我三件東西:一是鐵鞭,二是鐵棒,三是匕首。問她要這三件東西干什么。武則天蛾眉一揚,狠狠地說,它不聽話就用鐵鞭抽它,再不聽話就用鐵棒打它的頭,還不聽話就用匕首把它喉嚨割了。你看武則天狠不狠,簡直就像個“女漢子”呀!
如果比較一下比武則天還小兩歲的徐妃,你就能發(fā)現(xiàn)問題了。徐妃進(jìn)宮大約比武則天要晚,從小聰慧過人,能詩文,也是被封為才人。不久就受到太宗的寵幸,升為婕妤,再遷充容。婕妤正三品,充容正二品。人家從正五品直接跳升到正三品,然后立馬上升到正二品。一個年齡比你小,入宮也很可能比你晚,資歷還比你淺的人,竟如此神速地得到升遷,你是武則天,會有何感想呢?可見武則天在當(dāng)時是很不得志的。
有一次,唐太宗召見徐姑娘,徐姑娘磨磨蹭蹭很晚才到,唐太宗一臉惱怒。徐妃嫣然一笑,當(dāng)即寫了一首詩,遞給太宗:“朝來臨鏡臺,妝罷暫徘徊。千金始一笑,一召詎能來?”意思是說,清晨起來臨鏡,梳妝打扮,涂脂抹粉,難免耽誤點時間,可是,千金才能買我一笑呢,你怎么說找我來我就來了呢?唐太宗讀罷,撲哧一笑,剛才的氣自然就化解了。你發(fā)現(xiàn)了吧,徐姑娘猶如女神般調(diào)皮可愛。
武則天的“女漢子”性格,唐太宗這種雄才大略的人未必喜歡,他喜歡的是女神??墒?,唐太宗的兒子李治(即后來的唐高宗)這個人偏偏喜歡“女漢子”。李治的性格有點懦弱,對于有主見又比較剛烈的女子,反倒會心生愛慕。在宮中侍奉父皇的時候,他看見武則天處事果斷,辦事利落,大概就有點喜歡上她了。
唐太宗一直讓李治與自己住在一起,在終南山翠微宮養(yǎng)病期間,空間相對狹小封閉,李治有更多的機(jī)會近距離接觸武才人。武才人掌管皇帝的飲食起居,兩人有機(jī)會加深了解,也就是說,李治跟武則天,在宮中悄悄地戀愛上了。
武則天這個時候,其實沒有跟男人有很實質(zhì)的接觸。李治生第一個兒子的時候才15歲,現(xiàn)在雖然只有二十多歲,卻是六個孩子的爸爸,生有四個兒子,兩個女兒。女生有憧憬,男生有經(jīng)驗。但是,戀愛這種感覺,對于李治來說,也是陌生的。
當(dāng)然,我們不好猜測,在太宗崩駕之前,李治和武則天的關(guān)系到了什么程度。我們只能說,李治很喜歡武才人,至少雙方已經(jīng)是暗通情愫,武才人甚至芳心暗許?!度圃姟返谖寰?,收了武則天的一首詩:“看朱成碧思紛紛,顦顇支離為憶君。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紅顏色的朱都看成綠的了,看朱成碧思紛紛,腦子亂了,顦顇支離為什么呢?是因為思念君,思念你。如果你不相信我說的話,不相信我經(jīng)常暗中垂淚,那你打開箱子看看,我的石榴裙上都是斑斑淚跡。你看,寫得非常有感情,但絕對不是思念唐太宗,她跟唐太宗不會有這樣的感情。這分明是一個戀愛中的女人寫給自己日夜思念的情郎的,這個情郎只能是李治。
太宗崩駕以后,武則天跟其他所有先帝的女人一樣,都是按照制度來安排出路的。有孩子的就跟著孩子生活,沒有孩子的就被打發(fā)了。武則天被打發(fā)到感業(yè)寺為尼,不知道這是武則天自愿的呢,還是被迫安排的。在感業(yè)寺為尼的日子里,整日面對青燈黃卷,武則天很可能想起了與李治相愛的日子。
三、“二進(jìn)宮”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
永徽二年(651),28歲的武則天,被從感業(yè)寺接進(jìn)宮中。這件事是唐高宗的王皇后極力促成的。王皇后為什么要招引這個已經(jīng)“過氣”的女人入宮呢?
話說唐太宗駕崩以后,武則天進(jìn)了皇家寺院——感業(yè)寺為尼。太宗去世一周年的時候,高宗皇帝到感業(yè)寺去燒香,見到了武則天?!拔涫掀弦嗥??!蔽鋭t天流淚,皇上也流淚了。兩個人相對而泣,這是什么場景?女生哭是可以理解的,怎么男生也哭呢?你現(xiàn)在看兩個人談戀愛,好長時間沒見面,相見時女生掉眼淚,男生掉眼淚嗎?一般沒有。男生掉眼淚,說明兩個原因:第一個,唐高宗這個人有點軟,有點柔,多情善感。第二個,男兒有淚不輕彈,李治對武則天還有真感情,甚至有一些委屈(偷偷相好是會委屈的),觸景生情,于是就流淚了。
這個事讓王皇后知道了,“陰令武氏長發(fā)”,暗暗讓武氏蓄發(fā),說你不要當(dāng)尼姑了。然后又跟皇上主動提出來,讓他把武則天接到后宮去。
王皇后這么做可不是為皇上的感情操心,而是為自己的感情打小算盤。當(dāng)時蕭淑妃有寵,唐高宗的六個孩子中,就有三個是跟她生的,兩個女兒一個兒子,其他三個孩子都是與無名分的宮人生的。王皇后卻沒有生下一兒半女。蕭淑妃作為一品的夫人,對王皇后的地位,威脅很大。
王皇后想,把武則天引到宮中去,可以離間唐高宗跟蕭淑妃的關(guān)系。武則天比唐高宗大三四歲,肯定也比王、蕭二人要年長,在年齡上是大姐的輩分。
永徽二年(651)七月,就是唐太宗去世以后兩年多一點,武則天再度進(jìn)宮,立為昭儀,昭儀是二品了。第二年七月,她生了第一個兒子李弘,永徽四年(653)生下個女兒,永徽五年(654)二月,第三度懷孕,年底生下第二個兒子。三年半生了三胎,幾乎一年生一個,其他妃嬪都沒有生育的記錄。唐高宗一共有八個兒子,四個女兒:在武則天二度入宮前跟別的女人生的有四個兒子、兩個女兒;入宮后的四個兒子、兩個女兒,都是跟武則天一個人生的。她為高宗生的最后一個孩子是太平公主(約665—713),當(dāng)時的武則天已經(jīng)42歲了。
武則天進(jìn)宮以后,剛開始對皇后卑躬屈膝、低眉順眼,皇后很喜歡她;柔曲不恥以就大事,她對皇帝也很溫順,所有的人都說她的好。她不久就得到了皇上的大幸,否則怎么會生這么多孩子呢。王皇后、蕭淑妃失寵,尤其是王皇后,腸子都悔青了,兩人團(tuán)結(jié)起來攻擊武則天,說武則天壞話,可皇上不聽她們的,“上皆不納”?;噬闲闹兄挥形湔褍x。
四、一波三折的皇后夢
在皇子李賢生下來的這年十月,原來拉武氏入宮的王皇后被貶為了庶人,武則天被立為皇后,冊封儀式是十一月舉行的。31歲的武則天用了不到四年半的時間,便夢想成真,從一個尼姑搖身一變,成了大唐的皇后。
為什么武則天能夠取代王皇后呢?原因要從兩方面去找。一是王皇后的不足,二是武則天的優(yōu)勢。
王皇后的不足是缺乏政治經(jīng)驗。王皇后出身太原王氏,先祖是東漢末年的司徒王允,就是結(jié)交呂布、殺死董卓的那個王允。王皇后的祖父王思政,在西魏、北周時期擔(dān)任大將軍、都督河南諸軍事的要職。王皇后從小錦衣玉食,當(dāng)然談不上什么政治經(jīng)驗??墒?,皇后在后宮實際上擔(dān)任的是領(lǐng)導(dǎo)職務(wù),后宮中成千上萬的女人都由她領(lǐng)導(dǎo)。
當(dāng)領(lǐng)導(dǎo)當(dāng)然威風(fēng),威風(fēng)的原因有二:一是你有制度化的權(quán)力,你可以定人生死、予人賞罰;另一條就是你還得善于籠絡(luò)人,這是軟的影響力。這后面一條往往為人所忽視。王皇后就是這樣,不能“曲事”皇帝的左右,不能放下身段,善待皇帝身邊的人?;实凵磉呌惺裁慈耍痪褪菍m女和宦官嘛?;屎蟮哪赣H和舅舅中書令柳奭,見了六宮也不為禮。他們一定以為,我女兒是皇后,你們都是她的屬下,你們巴結(jié)我還來不及呢。這樣就給了武昭儀籠絡(luò)這些下人的機(jī)會。凡是皇后所不禮待的宮人,她都傾心接納,自己得的賞賜都分給她們。由此她就掌握了王皇后、蕭淑妃的動靜。從后來蕭淑妃罵武則天的態(tài)度看,我估計蕭淑妃也是很有個性的人。
武則天跟她們不一樣。武則天的心機(jī),不僅來自她的多權(quán)略,而且來自她的人生經(jīng)驗。她是在宮廷的政治風(fēng)雨中長大,在勾心斗角的夾縫中生存下來的人。那些年不為人道的辛酸,讓她意志堅強(qiáng)。人生至此,她輸不起。
《資治通鑒》和兩《唐書》,都有這樣的記載,說王皇后寵雖衰,但是高宗并沒有下決心要廢她。653年,武昭儀生下個女兒,前面說過,武則天跟高宗共生了兩個女兒,最小的女兒就是大名鼎鼎的太平公主。前面這個女兒是兒子李弘之后的第二胎。王皇后得知此事,禮節(jié)性地過來看看,皇帝有了孩子,不管是跟哪個女人生的,皇后總得來看看。王皇后逗了逗小寶寶,也就走了。據(jù)說武昭儀暗中把這孩子扼死了,然后用被子給她蓋上?;实巯鲁瘉?,武昭儀假裝說還不來看看你的寶貝女兒。打開被子一看,這個小女兒已經(jīng)死了。武昭儀馬上嚎啕大哭,怎么回事啊,怎么回事??!左右宮人都說,剛才皇后來過這里。于是,王皇后就成為弄死武昭儀女兒的最大嫌疑人。
高宗大怒,說皇后居然殺我的女兒,你自己不生孩子,還殺我與武昭儀生的女兒!真是可恨!武昭儀趁機(jī)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訴說皇后如何對自己不好?;屎笠矝]法證明自己的清白?;实鬯煊袕U后之志。
我本人對于這件事是很懷疑的。過去生孩子夭折的事并不少見,說武則天扼殺自己的女兒,不僅過于殘忍,更重要的是充滿疑竇。因為在后來廢黜王皇后的過程中,從來沒有提及這個罪名,只是說“王皇后、蕭淑妃謀行鴆毒”a。即使這個鴆毒包括了對武則天的女兒下手,但“謀行”二字說明,并未遂行。
那么,王皇后無子,是不是廢掉她的一個很大的理由呢?高宗前三個兒子的母親都是宮女,第一個兒子陳王忠(643—665)出生時,高宗才15歲。第四個兒子李素節(jié)(648—690)的母親是蕭淑妃,淑妃的職位為正一品,要高于昭儀,為什么不立蕭淑妃為皇后呢?所以,因為武昭儀有子而被立為皇后,理由并不充分。何況王皇后已經(jīng)母養(yǎng)李忠,并且在永徽三年(652)立李忠為皇太子。拿無子來解釋廢皇后一事,實在是不足以服眾。大臣們反對,也是可以理解的。尤其是長孫無忌(594—659)、褚遂良(596—659),堅決不同意皇帝廢皇后。他們認(rèn)為這樣就太對不起先帝唐太宗的重托了。
于是,武則天陪同唐高宗一起到長孫無忌家去說情,還送上十車金銀珠寶、綾羅綢緞,當(dāng)場許諾給長孫無忌諸寵姬尚在襁褓中的孩子,拜授五品散官?;实圻@樣做,無非是希望長孫無忌能網(wǎng)開一面,支持他廢王立武??墒牵L孫無忌完全不理會皇帝的心意,故意王顧左右而言他,搞得皇帝和武昭儀都不開心。武昭儀又讓母親楊氏到長孫無忌府上說情,長孫無忌也沒有給她這個面子。
這么一來,唐高宗就很難堪了。唐高宗親自到舅舅家去談“換老婆”的事,可這個舅舅不給面子,客觀上造成了這樣一個局面,唐高宗廢王立武,不僅是對武則天的支持和寵愛,還是掙脫舅舅控制的一個象征。高宗本身比較懦弱,登基以來,一直依賴著舅舅長孫無忌,長孫無忌也大包大攬,不把自己當(dāng)外人。長孫無忌以太尉的身份檢校中書令,同時還知門下省事,又以同中書門下三品的身份參與宰相之職。a等于是掌管了決策、審議和行政的全部權(quán)力,說是一手遮天,也不為過。永徽元年(650),有洛陽人控告長孫無忌謀反,大概就是這個緣故。
唐高宗無疑很倚仗長孫無忌,可是,再懦弱的人,也是有尊嚴(yán)的,何況還是皇帝。當(dāng)自己的感情生活也要受舅舅的約束時,在武則天的慫恿下,唐高宗心中的不滿和窩火,是可想而知的??傊?,現(xiàn)在要廢黜王皇后、立武則天為后,不再只是高宗的情感問題,而是成了他的情緒問題。他要擺脫你們這些老臣的控制,不僅是為了武則天,更是為了贏得自己的面子,贏得自己的尊嚴(yán),贏得做皇帝的權(quán)力。不知不覺,唐高宗就被這件事給綁架了,他下不來臺了?,F(xiàn)在的唐高宗,不顧一切地完全跟武昭儀站在一起了,兩人現(xiàn)在有了共同的奮斗目標(biāo),表面看是為武則天爭皇后,背后的情緒則來自為皇帝爭權(quán)力。
武則天首先以王皇后的母親入宮為巫祝厭勝之事,禁止皇后的母親入宮;又以皇后母舅中書令柳奭泄露禁中語,將其貶出朝廷。這其實是敲山震虎??墒腔实巯虢o武昭儀提升一級,立為宸妃(正一品),卻遭到了老臣們的一致反對:“故事無之!”a皇帝吃了個悶棍。
五、轉(zhuǎn)機(jī)來自李義府
轉(zhuǎn)機(jī)發(fā)生在李義府(614—666)身上。
李義府是中書舍人,正五品上的重要職務(wù),掌管皇帝的機(jī)要事務(wù)。但是長孫無忌不喜歡李義府,要左遷他到外地——四川壁州(今四川巴中通江縣)任州司馬,這是一個毫無實權(quán)的閑職。從中書舍人左遷壁州司馬,可以說是罕見的重貶。李義府是唐太宗李世民為李治的晉王府選用的幕僚b;李治為太子,李義府升為太子舍人;李治即位,李義府立即被提拔為中書舍人;永徽二年(651)還任命李義府兼修國史,加弘文館學(xué)士??傊?,李義府是跟隨高宗二十年左右的舊臣c,也是高宗身邊少有的紅人。現(xiàn)在,李義府沒有犯明顯的錯誤,只是為長孫無忌所厭惡,就遭如此重貶,可見長孫無忌做事的顢頇,以及對唐高宗的蔑視。
李義府打聽到了這件事,憂郁地和同僚商量怎么辦。同僚中書舍人(中書舍人滿員為六人)王德儉提醒他說皇上要立武昭儀為皇后,就怕宰相不同意。如果這時候你能夠順著皇上的意思,上書立武昭儀為皇后,那就可以轉(zhuǎn)禍為福了。李義府茅塞頓開,立馬上表,請廢黜王皇后,立武昭儀為皇后。這一下可說到皇帝的心坎上了。
皇帝立即召見李義府,賞賜珍珠一斗,并留居舊職。這等于是與長孫無忌頂著干嘛!這種情況下長孫無忌應(yīng)該知道風(fēng)向標(biāo)了。這位懦弱的外甥皇帝通常是不敢這么得罪舅舅的!武昭儀還暗中派人去給李義府打氣鼓勁。不久,李義府超拜中書侍郎,官升一級。中書侍郎是正四品,若加一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就是宰相職級了。這件事一下子就讓很多官員都明白皇帝需要什么了,他們紛紛出來表態(tài)支持廢后。
有了眾多朝臣的支持,皇帝膽子壯了起來,最后唐高宗攤牌,說皇后無子,武昭儀有子,要立武昭儀為皇后,盡管長孫無忌、于志寧、褚遂良、韓瑗統(tǒng)統(tǒng)反對,唐高宗也不予理睬。最后讓他下定決心的是李勣,大唐軍方的最高代表。李勣說,“換老婆”是陛下自家的事,你不用問外人,你自己決定就行了。這是最貼心的一句話。皇帝就是想自己能夠決定自己的事情。小時候是媽媽決定自己的事情,媽媽沒了,老爸決定自己的事情,李治就沒有離開過父親單獨生活過。當(dāng)了皇帝,由舅舅包攬一切,舅舅決定自己的事情?,F(xiàn)在李勣說,您可以自己決定立誰為皇后,這不是最貼心的一句話嗎?
十月二十日,唐高宗正式下詔,廢黜王皇后。二十六日,百官上表請立中宮。于是,皇帝下詔立武則天為皇后,詔書是這么寫的:“武氏門著勛庸,地華纓黻,往以才行選入后庭,譽(yù)重椒闈,德光蘭掖。朕昔在儲貳,特荷先慈,常得侍從,弗離朝夕,宮壸(kǔn)之內(nèi),恒自飭躬,嬪嬙之間,未嘗迕目,圣情鑒悉,每垂賞嘆,遂以武氏賜朕,事同政君,可立為皇后。”a
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說武氏出自“老革命”家庭,過去是因為才華被選入后宮,在后宮當(dāng)中,頗有聲譽(yù),我過去當(dāng)太子的時候,經(jīng)常侍奉先皇左右,由于武氏在宮中的優(yōu)異表現(xiàn),先皇對武氏的為人處事十分贊賞,就把她賞賜給我了。就像當(dāng)年的西漢宣帝把王政君賜給他的兒子漢元帝劉奭一樣,故可立武氏為皇后。
西漢宣帝劉詢,身邊有很多宮女,他擔(dān)憂太子劉奭無子嗣,就將一個叫王政君的宮女賞賜給他做太子妃。劉奭當(dāng)了皇帝,即漢元帝,王政君為他生下個兒子叫劉驁,就是后來的漢成帝。王政君也當(dāng)上了皇后。武則天盡管是太宗身邊的才人,并沒有為太宗生育,她甚至不一定有過侍寢的經(jīng)歷。因為普通宮人不好說,但有才人身份的,如果有過與皇上侍寢的經(jīng)歷,篤定會給她提升一級、二級的,武則天入宮十二年都沒有晉升,就很說明問題了。
武則天的冊封大典,是李勣以司空的身份主持的。其他的老臣都逐漸被貶黜到地方去了,大多數(shù)就死在貶所。
六、武則天嘗到了權(quán)力的快感
武則天當(dāng)了皇后,理當(dāng)心滿意足。但有兩件事讓她必須繼續(xù)努力。
一是丈夫的身體讓她不得不出來工作,協(xié)理朝政。一是有人要把她掀翻在地,她必須自保。
顯慶五年(660),唐高宗患病,風(fēng)眩病,頭暈、頭重、頭疼,視力模糊。按照現(xiàn)在的醫(yī)學(xué)看法,這可能是心血管的毛病。李世民家族有心血管的病史。百司奏事,皇上有時候就讓武皇后幫助處理一下。武則天聰明敏銳,有一定的文史基礎(chǔ),處理起朝政來,并不外行,甚至還能得到高宗的贊賞。因為幫助皇帝處理朝政,需要的不單是專業(yè)能力,更是綜合判斷能力、決斷拍板能力。干練果決,這一點武則天是強(qiáng)項。高宗既然身體不好,皇后處理政事又得心應(yīng)手,就索性放手讓她處理,“由是始委以政事,權(quán)與人主侔矣”。武則天真正嘗到了權(quán)力帶來的快感!對于唐高宗決定的事情,她可能也有自己的意見;有時候重大的事情,她不請示皇帝就自行決斷起來。
這樣一來,難免引起高宗的不快,也引起了朝臣的不滿。
從后來的執(zhí)政實踐看,武則天是有政治才能的,無論朝廷的事、民生的事、外交的事,還是軍事方面的事,武則天輔佐高宗時期,應(yīng)該說都處理得不錯。
麟德元年(664),唐高宗有一次跟宰相上官儀(608—665)議論朝政,流露出對武后攬權(quán)的厭惡。據(jù)說是武則天專作威福,“上欲有所為,動為后所制,上不勝其忿”。就在這個時候,有一個叫王伏勝的宦官,告發(fā)武則天引道士出入禁中,行厭勝之術(shù)。
皇帝就召宰相上官儀等人來商量這個事。上官儀建議把武皇后廢黜了,皇帝也同意了。按照程序,是與宰相大臣商量,然后草擬好詔書,皇帝批準(zhǔn)之后,就對外公布。
但是皇宮中許多太監(jiān)宮人都向著武則天,他們成為皇帝身邊的暗探。善待皇帝身邊的下人,這是宮廷生活的基本功,武則天最會的就是這一手。于是,有人趕緊去給武皇后報信,武皇后馬上就找皇帝作解釋,一看那個起草的詔書還在皇帝的案子上呢。
這下子高宗有點不好意思了,本來恩恩愛愛的,夫妻感情挺不錯的,有可能武則天這時候還挺著大肚子呢(他們的孩子太平公主,大約生于次年,即665年)。唐高宗不該在外人面前流露出對皇后的不滿意。他怕皇后不高興,趕忙哄著武則天說,“我沒有這個意思,都是上官儀教我的”,把責(zé)任全推給了上官儀。
這個事情最終的結(jié)果是,上官儀和王伏勝都以謀逆之罪被殺。武則天發(fā)現(xiàn),上官儀跟王伏勝,都是陳王李忠(643—665)的舊部。
唐高宗的大兒子李忠,最早被封為陳王,永徽三年(652)被立為太子。656年,即武則天當(dāng)皇后的次年,太子李忠被廢,改封梁王,同時立武則天的大兒子李弘(652—675)為太子。660年,李忠進(jìn)一步被廢為庶民,安置在黔州。上官儀過去曾是李忠的幕僚,王伏勝也曾是李忠身邊的宦官。于是,武則天指使許敬宗指控上官儀、王伏勝企圖勾結(jié)故陳王李忠謀反。
這個指控是有一定說服力的。你們過去是李忠的部下,現(xiàn)在你們倆合起來廢黜皇后,皇后如果被廢,不就動搖現(xiàn)任太子李弘了嗎?動搖了太子,不就為陳王李忠翻案了嗎?這么一掛連,上官儀等人可以說是百口莫辯。于是上官儀一家和王伏勝都被處死,李忠也在流放的地方被賜死。上官家的女眷,包括孫女上官婉兒等等,都被沒入宮中為奴。
從此之后,武則天的權(quán)力更大了。史書上說,自此以后,皇上每次處理政事,皇后都垂簾在后面,政事無大小,皆預(yù)聞之,天下大權(quán),悉歸中宮,天子拱手而已,中外謂之“二圣”。674年,皇帝稱天皇,皇后稱天后,這就是真正的“二圣”了。武則天現(xiàn)在幫著高宗處理朝政,就已經(jīng)成為一種“二圣”的格局了。683年底,高宗崩駕,武則天走到了臺前。690年,她干脆改唐為周,自稱皇帝,這只是這一格局的自然延續(x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