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朗晉美,阿古達木,仁增羅布,古 加,益西平措,唐正琪
西藏那曲地區(qū)人民醫(yī)院
姜洪磊
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yī)院
·病例報告·
利用常規(guī)器械行經臍單切口腹腔鏡膽囊切除術1例報告
索朗晉美,阿古達木,仁增羅布,古 加,益西平措,唐正琪
西藏那曲地區(qū)人民醫(yī)院
姜洪磊
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yī)院
患者女,藏族,35歲,以“反復發(fā)作右上腹疼痛”為主訴入院,患者十余年來反復發(fā)作右上腹疼痛,疼痛向右側肩背部放射,有時伴惡心嘔吐。入院后行腹部彩超提示:膽囊明顯增大,膽囊內多發(fā)結石,膽囊壁增厚。CT示:膽囊明顯增大,下緣已超過肚臍平面,膽囊壁增厚,膽囊內多發(fā)結石。余化驗檢查無異常。術前診斷:膽囊結石、慢性膽囊炎。利用常規(guī)腹腔鏡器械行經臍單切口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手術器械包括:10 mm 30°腹腔鏡、5 mm分離鉗、5 mm抓持鉗、剪刀、電凝鉤、沖洗吸引器、Hem-o-lok夾、施夾鉗,普通10 mm、5mm Trocar?;颊呷⊙雠P位,取臍部2 cm縱行口,常規(guī)建立氣腹,切口下角穿刺10 mm Trocar,作為進鏡觀察孔,變換體位為頭高腳低、左側傾斜,切口右上角利用5 mm Trocar芯穿刺一孔后,直接插入5 mm抓持鉗,此抓持鉗手術全程不再更換;切口左上角穿刺10 mm Trocar為主操作孔。2枚10 mm Trocar與1枚5 mm抓持鉗于切口內盡量散開,呈倒“品”字形(圖1)。抓持鉗抓住膽囊向右上外方向牽引,以充分顯露膽囊三角,主操作孔分離鉗解剖膽囊管、膽囊動脈(圖2),分別用Hem-o-lok夾閉后切斷,由膽囊床電鉤剝離膽囊,切除的膽囊經臍孔取出,留置肝下引流管,由臍部切口引出,縫合臍部切口,恢復臍部原有形態(tài)(圖3)。手術時間55 min,術中出血量20 ml,術后1天胃腸功能恢復,患者排氣排便,術后第1天進食,術后第3天拔除腹腔引流管(圖4),術后第5天復查無異常出院,住院費用1.3萬元。出院后1個月、3個月進行電話隨訪,患者無明顯不適,恢復正常生活。
圖1 器械呈倒“品”字形放置 圖2術中分離膽囊三角(A:膽囊管,B:膽囊動脈)
圖3 術后縫合重建肚臍,肝下引流管由臍部引出圖4 術后引流管已拔除,臍部切口愈合良好
討 論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目前已在各級醫(yī)院得到普及,成為膽囊手術的“金標準”。西藏自治區(qū)那曲地區(qū)人民醫(yī)院地處4 500 m高原,醫(yī)療水平相對落后,在國家醫(yī)療援藏的扶持下,自2012年開始我院逐漸開展腹腔鏡手術,目前大部分膽囊手術已可在腹腔鏡下完成,在此基礎上,我們在援藏專家的指導下開展了經臍單切口腹腔鏡膽囊切除術。
在保證手術安全的前提下,盡可能減少手術帶來的創(chuàng)傷是外科醫(yī)生不懈追求的目標,也是微創(chuàng)外科的發(fā)展方向。單切口腹腔鏡手術(single incision laparoscopic surgery,SILS)為微創(chuàng)外科發(fā)展的一個主要方向[1]。SILS是將傳統(tǒng)腹腔鏡手術中多個體表穿刺孔匯集于一個操作孔道,以減少對腹壁的創(chuàng)傷,使體表更加美觀;因肚臍是先天瘢痕,經臍入路更安全,切口愈合后可取得幾乎無瘢痕的良好效果[2]。1996年Kala報道了世界上第一例經臍SILS:經臍單切口腹腔鏡闌尾切除術[3]。目前市場上有專門的單孔腹腔鏡器械及三合一Trocar(TriPort),但價格昂貴,在基層醫(yī)院普及困難,有學者報道使用專用單孔腹腔鏡器械價格是普通腹腔鏡器械的3倍以上[4]。實踐證明,采用常規(guī)腹腔鏡手術器械行經臍SILS也是安全、可行的,與其他方式的SILS相比,在減少手術費用與創(chuàng)傷、術后美容效果等方面均具有明顯優(yōu)勢,值得推廣應用[5]。
利用常規(guī)普通的腹腔鏡器械行SILS,由于腹腔鏡器械是直的,與鏡頭角度平行,器械間相互干擾、遮擋,“筷子”效應明顯,手術操作相對困難;此外,手術視野的良好暴露相對困難。借鑒以往學者總結的經驗,我們體會:(1)臍部切口的選擇:我們選擇縱行2 cm切口,劈開肚臍,這樣做的優(yōu)點是術后縫合恢復肚臍原貌后美容效果更佳,幾乎看不到疤痕(圖4),也有學者主張于臍上方做弧形切口,優(yōu)勢是Trocar放置空間更大,操作更加方便、自如,但缺點是肚臍處會看到小的瘢痕。(2)Trocar的擺放??v行切開肚臍后,切口下角置入10 mm Trocar,主要作為置鏡觀察孔。切口右上角用Trocar內芯穿刺后直接插入5 mm抓持鉗,這樣減少了一枚Trocar,增加了操作空間,明顯減少了Trocar間的干擾,雖然術中不能方便的更換此抓持鉗,但對手術影響不大,其作用主要是牽拉膽囊,術中幾乎無需更換。切口左上角穿刺10 mm Trocar,兩枚Trocar與一把抓持鉗的擺放呈倒置的“品”字形(圖1),注意三者不能緊挨著,之間要保留一定的軟組織,以免漏氣。(3)患者體位與術者站位。患者體位調整為頭高腳低、左側傾斜位,目的是利用重力作用充分顯露術野。術者站位與常規(guī)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相同,因術者操作及扶鏡者操作均經臍部切口,因此站位相對向足側靠近。如果扶鏡者與術者靠的很近,術者后背會對著扶鏡者的前胸、手臂,不符合無菌原則,因此術者后背應加蓋一層無菌手術單。(4)膽囊切除:抓持鉗抓住膽囊頸體部向右上外側牽拉,充分顯露膽囊三角,分離膽囊三角區(qū),游離膽囊管、膽囊動脈。辨清膽囊管、膽總管、肝總管三管關系后,夾閉膽囊管后切斷。膽囊動脈近端上夾,遠端離斷。電鉤自膽囊床順行切除膽囊。膽囊床徹底止血,吸盡肝下、肝上積液。(5)引流管:如需留置引流管,建議放置18號左右硅膠引流管,經臍部右上角抓持鉗孔引出(圖3),這樣放置的引流管能更好的擺放到位。(6)膽囊的取出:改切口左上角10 mm Trocar進鏡,經切口下角10 mm Trocar取出膽囊,膽囊內膽汁或結石較多時可先吸盡膽汁、取凈結石后取出。(7)臍部縫合:建議使用1-0可吸收線縫合,確保腱膜無裂隙,盡量恢復臍部原有形態(tài)。
經臍單切口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雖然操作較傳統(tǒng)三孔法、四孔法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復雜,但術后恢復更快,切口疼痛明顯減輕,微創(chuàng)美容效果尤其顯著,基本可達到“無瘢痕”的效果。利用常規(guī)腹腔鏡器械施術,手術成本、費用并未增加,尤其適合基層醫(yī)院開展。
[1] 吳碩東.單孔腹腔鏡操作技術[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0:72-74.
[2] 徐大華.單孔腹腔鏡手術的技術瓶頸分析[J].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2010,10(1):21-32.
[3] Kala Z,Hanke I,Neumann C.A modified technic in laparoscopy-assisted appendectomy--a transumbilical approach through a single port[J].Rozhl Chir,1996,75(1):15-18.
[4] Ponsky TA.Single port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in adults and children:tools and techniques[J].J Am Coll Surg,2009,209(5):e1-6.
[5] 劉澤良,王家興,朱建方.常規(guī)器械行改良經臍單孔腹腔鏡膽囊切除術[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7,22(5):356-359.
1009-6612(2017)11-0879-02
10.13499/j.cnki.fqjwkzz.2017.11.879
姜洪磊,E-mail:hongleijiang@163.com
2017-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