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
不能設想,古羅馬的角斗場需要重建,龐貝古城需要重建,柬埔寨的吳哥窟需要重建,瑪雅文化遺址需要重建。
這就像不能設想,遠年的古銅器需要拋光,出土的斷戟需要鍍鎳,宋版圖書需要上塑,馬王堆的漢代老太需要植皮豐胸、重施濃妝。
只要歷史不阻斷,時間不倒退,一切都會衰老。老就老了吧,安詳?shù)亟唤o世界一副慈祥美。假飾天真是最殘酷的自我糟踐。沒有皺紋的祖母是可怕的,沒有白發(fā)的老者是讓人遺憾的;沒有廢墟的人生太累了,沒有廢墟的大地太擠了,掩蓋廢墟的舉動太偽詐了。
還歷史以真實,還生命以過程——這就是人類的大明智。
當然,并非所有的廢墟都值得留存,否則地球將會傷痕斑斑。廢墟是古代派往現(xiàn)代的使節(jié),經(jīng)過歷史的挑剔和篩選。廢墟是祖輩曾經(jīng)發(fā)動過的壯舉,會聚著當時的力量和精粹。廢墟是一個磁場,一極古代,一極現(xiàn)代,心靈的羅盤在這里感應強烈。失去了磁力就失去了廢墟的生命,它很快就會被人們淘汰。
還歷史以真實,實在是氣魄宏大,但也實在艱難,去改變之更不可能。但是生命卻是每人實實在在所擁有的,因此可以選擇自己的生命軌跡,可以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是由點點滴滴的細節(jié)組成的,每一個節(jié)點都是需要我們?nèi)フ湎У?,所以不要為了明天的耀眼而讓今天如此黯淡。希望每天都是溫和的陽光,去享受生命中的每個細節(jié),還生命以過程。
以前讀書時非常信服這樣一句話:“不要只懂得過生命,而忘記了如何過生活?!泵恳环N動物都有生命,但唯獨人才擁有體現(xiàn)個人思想的生活,一個平凡人過著自己平凡的生活,對于他來說,有生命的目的在于過生活。也許這樣想太小民思想了,但是我就是這樣一個平凡的人。
思辨體悟:文章通過一系列的“不能假設”指出“假飾天真是最殘酷的自我糟踐”,實際上是肯定了過程的意義,雖然作者也承認并非所有的結果都是有價值的。改變歷史不可能,但對于個體生命來講,“可以選擇自己的生命軌跡,可以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就是說可以秉承珍惜的態(tài)度塑造自己的生命過程。
思辨提示:歲月既然終究要“失去”,那我們又如何“擁有”未來?請問如何看待這種矛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