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雪春 李建軍
諄諄教導 情深意長
——懷念記張森水先生指導福建舊石器考古調(diào)查與研究
范雪春 李建軍
大家風范,平易近人,治學嚴謹,扶持基層,無私奉獻——這是我們對敬愛的張森水先生最美好的記憶。從1994年11月,作為“閩臺史前人類及其環(huán)境的綜合研究”課題組主要成員之一的張森水先生,首次來到福建漳州蓮花池山考察,2000年后的萬壽巖遺址發(fā)掘和論證,永安市,將樂縣、大田縣的舊石器調(diào)查、發(fā)掘、指導、論證的10余年里,先生前后20多次對福建各地舊石器遺址進行考察、指導和研究:漳州的蓮花池山,泉州的晉江,三明三元區(qū)的萬壽巖遺址、永安貢川的黃衣壟遺址、將樂萬安的機磚廠遺址、大田廣平的慧靈洞遺址、清流的狐貍洞遺址,明溪的南山遺址,都遺留下老人矯健的身影和堅實的腳印。先生為福建的舊石器考古、保護、展示、研究是“有求必應”,對萬壽巖遺址申報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及保護規(guī)劃、博物館建設、科學研究、成果出版、開發(fā)利用更是“牽腸掛肚”。福建舊石器考古與研究短短的時間里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業(yè)績,這與先生的精心指導、熱情扶助是分不開,先生的豐功偉績至今仍被國內(nèi)同行們津津樂道,難以忘懷。
2005年張先生在晉江考察指導
1999年11月,三明市三元區(qū)巖前村萬壽巖遺址發(fā)掘、保護過程歷經(jīng)艱難,行政上壓力巨大,保還是不保,整體保還是局部保,或是發(fā)掘取出出土文物后炸毀,一直困擾著當?shù)卣臀奈锕芾聿块T。1999年11月15日,三明市政府分管領導指派李建軍和福建省博物院陳子文前往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萬分焦急中,我們在辦公室找到了剛從國外考察回來的張森水先生,說明來意,先生即刻幫我們鑒定帶去的30多件石器,并書寫了鑒定表,還親自向邱鑄鼎所長匯報并加蓋了研究所公章。我們拿著“尚方寶劍”不日回到三明市,即刻向市政府領導認真匯報。2000年1月24日,時任福建省文物局局長的鄭國珍陪同張森水先生實地考察了萬壽巖遺址,同行的還有北京大學王幼平教授以及省博物院范雪春、林公務、王振鏞研究員等人。大家都擔心先生長期血栓導致左腿一時失去功能而出現(xiàn)險情,均護衛(wèi)著先生??疾鞎r,先生不顧身體不適和年事已高,一會兒低頭鉆洞,察看洞內(nèi)堆積,一會兒俯身、摸摸石鋪地面,一會兒拿起手鏟刮刮文化層,看看文化層的石器和用火痕跡,多次跪著對遺留于石鋪地面上的部分打制石器進行撫摸、鑒定。老人家顯得非常專業(yè)和興奮,還時不時對陳子文和李建軍發(fā)問,提出許多文化層、石鋪地面如何處理的細節(jié)問題,之后肯定了考古組的野外操作水平,帶著滿意的笑容說道:“石鋪地面的人工性質不能考古部門一家說了算,建議你們請北京大學的夏正楷、北京師范大學的李容全教授從地質學、河流學等角度進行科學論證,這樣才能以理服人?!?月27日國家文物局專家組、福建省文物局對萬壽巖遺址考古發(fā)掘成果和遺址性質進行了集體論證,張森水先生親自書寫了論證意見,這樣萬壽巖遺址保護取得了有學術依據(jù)和法規(guī)與法律意義的保障。
2000年4月14日,張森水先生陪同北京大學環(huán)境學院夏正楷教授、北京師范大學李容全教授、福建師范大學曾從盛教授、福建區(qū)域地質隊陳澤霖、梁詩經(jīng)高級工程師等專家對石鋪地面做了實地考察,充分肯定船帆洞洞內(nèi)的石鋪地面是非自然形成的,其規(guī)模之大,實屬罕見。
2001年11月至2003年,張森水先生協(xié)同中國文物研究所馮麗娟編制完成《福建省三明萬壽巖舊石器時代遺址總體保護規(guī)劃》;2003年6月,在張先生的悉心指導下,國家文物局、福建省文物局、國家文物局專家組順利地通過了《萬壽巖遺址保護規(guī)劃》的評審,該規(guī)劃成為福建乃至我國第一個規(guī)范、科學的舊石器時代大型遺址保護規(guī)劃,也成了我國舊石器遺址保護、開發(fā)、利用的一個范本,在陜西、貴州、廣西等地推廣。
2003年10月20日,為了盡快將萬壽巖遺址發(fā)掘成果形成研究報告,張森水先生特意抽出寶貴的10來天時間,在實地簡陋的庫房內(nèi)起早貪黑地幫助整理出土的800多件打制石器,并手把手教我們?nèi)绾伪孀R舊石器,如何對舊石器進行分類、描述,對古人類打制技法進行分析。我們想用大張完整、干凈的白紙給他當“黑板”,同時說要永久留存先生這珍貴的資料,他大家風范地拒絕了,說沒意思,就用這張牛皮紙吧,如今這張被先生密密麻麻分析、書寫、草繪的萬壽巖舊石器類型分析圖還珍藏在三明市文物管理委員會檔案櫥內(nèi),每每想起,先生對我們的教誨都讓我們感到無比的幸運和幸福。
2006年11月15日,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期間,我請示張先生:要借助此次會議的契機為研討會和萬壽巖遺址博物館開館留下有意義的東西。第二天,先生一大早就敲醒了我,說最有意義的就是讓國內(nèi)外專家學者在萬壽巖遺址博物館前栽種紀念林,一共種32棵樹——這里的含義是萬壽巖遺址能保護下來、還連升三級直接進入國保單位,又是2000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又是福建第一個得到國家文物局批準的大型古遺址保護規(guī)劃,可謂是十全十美,就種10棵;再就是希望萬壽巖遺址接下來的保護、開發(fā)、利用能順順利利、再接再厲,就再加6棵,而200多位代表一起種16棵樹顯得少了點,就雙順利,那就種32棵,給年會留下有意義的印記。更令人難忘的是先生指導年會理出了《古生物化石保護三明宣言》,并讓中外200多人,包括院士等自愿在紀念冊上簽名呼吁,同時還在《光明日報》、《中國文化報》、《中國文物報》等報刊登,給國家文物局等相關管理部門一個良好的建議,還就該宣言形成法律性文件,成為此次年會最大的成就。
福建省舊石器考古曾經(jīng)一直是一個空白,80年代賈蘭坡先生特意到福建實地考察舊石器遺存,按他的說法是“燒一把火”,之后大家努力過,但都沒有重要的突破,為此省文物局專門成立了舊石器考古專家組配合中科院古脊椎所開展工作,1994年11月,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成立“閩臺史前人類及其環(huán)境的綜合研究”課題組,作為課題組成員之一的張森水教授首次前來漳州蓮花池山考察,對出土石制品進行了再研究,充分肯定了蓮花池山遺址出土的石制品。
2005年5月,晉江深滬灣在申報國家地質公園期間,中國科學院地質所的袁寶印和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黃慰文研究員發(fā)現(xiàn)距今70萬年的舊石器,張先生應邀前來考察并參與舊石器遺址論證,晉江賓館房間地上攤滿了幾十件打制石制品,張森水先生一一辨識,同時還將銳棱砸擊石制品教我們?nèi)绾舞b定。2006年11月,由高星副所長帶隊,張森水、謝飛、王幼平、徐新民等先生,應邀參加福建漳州蓮花池山遺址第二次發(fā)掘論證會,張先生對蓮花池山遺址給予高度定位,并對蓮花池山遺址的發(fā)掘給予充分肯定。
2009年張先生在漳州指導觀摩蓮花池山遺址舊石器標本
張森水先生對萬壽巖遺址環(huán)境、地質地貌、舊石器文化特征進行綜合分析后指出,沿著閩江中上游地區(qū)的三明地區(qū)石灰?guī)r溶洞發(fā)育良好,且合適古人類生存,應在萬壽巖遺址考古成果的基礎上全面、系統(tǒng)、認真地進行一次普查。為此,先生從2000年至去世前的近10年時間里,對將樂縣古鏞鎮(zhèn)的隕石坑、硅化木、巖仔洞、九八洞、莫源等洞穴遺址進行勘察,采集了一批舊石器標本和哺乳動物化石;對永安貢川、大湖的十幾個溶洞進行了局部試掘,發(fā)現(xiàn)了一批哺乳動物化石;對明溪縣南山遺址、剪刀墘遺址地層中出土的疑似石制品進行了排除,為兩個遺址中出土的化石進行了分析和教學;對清流狐貍洞遺址的年代問題建議由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進行釉系法測試;對寧化老虎巖遺址和靈隱洞遺址考察時說:寧化是福建省第一個舊石器時代遺址考察區(qū)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基礎,但成果至今未見,還要深入調(diào)查、研究。
張森水先生一直對我們說,基層舊石器考古技術、基礎知識普及、基本研究水平的培養(yǎng),是省、市、縣舊石器考古的保證,古脊椎所專業(yè)人員畢竟少,大量的發(fā)現(xiàn)還得靠基層文物工作者,因此,我今后的工作重心轉向有可能發(fā)現(xiàn)舊石器遺址的地方和目前還沒有發(fā)現(xiàn)舊石器的地方,特別是我的老家浙江。為此,先生用“聯(lián)誼”的方式,找機會把福建、浙江、安徽相關縣市考古人員匯集到一起,跑點普查結合業(yè)務培訓,收到了極佳的效果,經(jīng)過先生培訓、教導的學生業(yè)務水平明顯提高,先后出版了專著,??跈嗤W報上發(fā)表了許多論文,這些人成為各地舊石器考古的中堅力量,為當?shù)嘏f石器考古及古人類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我們是張森水先生學術上的直接受惠者。先生無私奉獻的精神,永遠是激勵著我們奮發(fā)向上的動力;先生的諄諄教導,永遠是我們科學研究的養(yǎng)分;先生的音容笑貌,永遠留在我們心中!
第一作者單位:福建博物院
第二作者單位:福州大學建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