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曉丹
藝術金融化與藝術財富計量
文/劉曉丹*
西斯萊 莫雷特河畔的楊樹林 54×74cm 法國巴黎奧賽美術館收藏
當藝術財富僅作為消費品或收藏品時,完全可以按照自然屬性,比如件數(shù)、面積、重量、體積等對其計量。據統(tǒng)計,國內現(xiàn)存于博物館、美術館、企業(yè)及私人藏家手中的藝術品估值達數(shù)十萬億元,總體上便是計件保存。但當對藝術財富作為資產進行管理時,比如投資、評估、整合、租賃、捐贈、交易、繼承等,必須按照其承載的價值量加以計量。因為沒有按值管理,目前國內存量藝術品大多以“表外資產”的形式存在,無法成為資產配置和財富管理的組成部分,很難對其盤活并實現(xiàn)大規(guī)模的資產融通。
以藝術品作為資產進行融通古已有之,早期人類的重要藝術品貝飾是最典型的例證。
畢沙羅 倫敦水晶宮 47.2×73.5cm 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藝術學院收藏
因為海貝光潔多彩、小巧玲瓏,古人將其雕磨、鉆孔后當作裝飾品,是原始時期的重要藝術品類。在河南仰韶村墓葬、殷墟以及西周、西漢的墓葬中,都發(fā)現(xiàn)大量用海貝制作的項飾、胸飾、衣飾、帶飾、鞋飾等。海貝也是古人的重要財富,很多關于財產的漢字,如貨、財、資、貸、賄、債、賒、賬等都從貝,說明古時的財富積聚與貝關系很大。研究認為,墓葬中附著身體的貝是裝飾品,置于容器內的貝則是財富的象征。作為裝飾品和財富象征的貝,在夏商直至西周初期,成為廣泛使用的貨幣,不僅具備了支付、流通、貯藏功能,還成為衡量其他財富價值的重要尺度。這給我們的藝術財富計量很大啟示。
在業(yè)界,關于藝術金融和藝術金融化的概念見仁見智。筆者將藝術金融概括為,以藝術品作為媒介的資金融通活動,并將藝術金融化概括為:在特定條件下給藝術品賦予融資功能或將其作為融資工具??梢哉f,貝飾是金融化最徹底、最廣泛的藝術品。貝幣作為原始貨幣之一,在亞洲、非洲、美洲、澳洲都有發(fā)現(xiàn),在中國云南,直至清初一直是最主要的實物貨幣。究其原因,不僅因為貝殼承載的價值量大、易于攜帶、易于保存,還因為貝殼有天然的單位,非常方便計數(shù),貝幣十個一系稱為“一朋”。可見,方便計量是藝術金融的重要條件之一。
計量藝術財富可以從勞動價值和效用價值兩方面考察。
根據藝術品的差異性,可以將其劃分為復制型和獨創(chuàng)型兩類。復制型藝術品屬于經濟學中的同質化產品,價值計量比較容易。因為它們可以相互替代,價格最終傾向于勞動成本,馬克思勞動價值論中“商品的價值由社會必要勞動決定”,完全適用于其價值分析。獨創(chuàng)性藝術品屬于經濟學中的異質化產品,價值計量相對復雜。財富管理中的藝術品大多屬于獨創(chuàng)型,按照現(xiàn)代觀念,藝術品存在的意義在于滿足人的個性化需求,獨創(chuàng)性被當作藝術的最基本品質。獨創(chuàng)型藝術品的差異來自個性化生產,作者的獨特品行、修養(yǎng)、技法是價值的一部分,作品年代、題材、體裁、規(guī)格、質地、產地等方面的差異,讓其異質性更為突出。正是由于獨創(chuàng)型藝術財富的巨大差異,造成了“黃金有價玉無價”。
計量獨創(chuàng)型藝術財富的價值,只能采用效用價值理論。
效用價值論以物品滿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人對物品效用的主觀心理評價,解釋價值及其形成過程。事實上,對“有價值”的最直觀理解便是“有用”,“財富是有用物”也是人們定義財富的普遍共識。最代表性的觀點是古希臘思想家色諾芬(Xenophon)在《經濟論》中所說:“凡是有用的東西都是財富,而有害的東西不是”。所謂有用,是指外物能夠滿足人的某種需求,一旦某種天然或人工之物能夠滿足人的需求,不論生理或心理需求,不論消費或生產需求,它便成為潛在或現(xiàn)實的財富。
計量藝術財富的價值,是極為復雜的過程。
首先,所謂“財富是有用物”,并非僅指有形之物,包括一切人之外的事物。人的需求的多樣性使財富種類極為豐富,在形態(tài)上,財富既包括礦物、生物等有形財富,也包括時間、空間、信息、能量等無形財富,還包括人特有的精神財富。藝術品財富既是有形財富,同時也包含大量的無形信息;藝術品既可以滿足人的物質需求,更能夠滿足人的精神需求。所以,藝術財富是有形財富與無形財富、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綜合體,計量時必須從更多的維度加以考量。
一個月后,D市晚報又報道了王大明的消息。這次的案情更讓我吃驚:王大明跳樓自殺了!并且這起傷害案還有更大的隱情!
其次,人的各種需求不可分割,各種財富構成了相互依托的完整體系,具有相對穩(wěn)定的層次和數(shù)量結構,計量其中每一種的量都要考慮整體性、層次性、結構性。人的需求有必須需求和非必須需求之別,按照古希臘哲學家伊壁鳩魯(Epicurus)的說法:那些得不到滿足時并不引起痛苦的需求是不必要的,相應的財富屬于享樂品和奢侈品。相比必須品,享樂品和奢侈品的需求較為次要,但需求量卻是無限的。在財富體系中,藝術財富顯然屬于后者,其需要量的無限性使其計量變得復雜。
第三,需求是人的主觀感受,物的有用性不僅取決于物的性質,更取決于人自身需求的強烈程度,英國哲學家邊沁(Bentham)設定了快樂或痛苦的強度、持久性、確定性、擴展性、純凈性、廣度等標準。計量財富價值量的根本依據,是其滿足人的需求的效用量,個人之間的需求差異形成了財富偏好和財富價值變動。藝術品主要用于滿足人的心理需求,其有用性更加依賴于人的主觀體驗,人們對藝術財富偏好的巨大差異,使財富計量更加依賴于人的主觀評價,更加個性化。
第四,在交易過程中最容易判斷人們的需求程度,交易價格實際是依據交易意愿和供需關系確定的財富比值,流動性越強的財富越容易從中加以計量。但藝術財富大多數(shù)處于收藏狀態(tài),流動性極弱,同一件作品的重復交易非常少見,很多藝術財富的價值量只能靠主觀臆測,只能是非常模糊的相對值。
在市場上確定藝術財富價值,往往只是供需雙方的主觀判斷,同時還受到特定空間和時間限制。更為客觀、嚴格的財富計量,應該來自第三方,甚至由行政機關監(jiān)管。我國計量法規(guī)定,計量工作必須經過國家強制認證,由國家質檢總局負責鑒定、審查計量基準、計量標準,負責組織制定市場計量行為規(guī)范。在藝術財富計量為藝術金融創(chuàng)造條件的同時,藝術金融也在為藝術財富計量提供捷徑,成為藝術財富計量的第三方。
首先是歷史悠久的典當金融。
典當是現(xiàn)代銀行業(yè)出現(xiàn)前的最主要金融方式之一,當戶將財產抵押給典當行以取得當金,并在約定期限內償還當金、支付利息、贖回當物,不能贖回或不愿贖回當物時,典當行可將其出售。當物定價是整個運作過程的關鍵,定價過低當戶難以接受,定價過高典當行要承擔風險。在各種當物中,藝術品的價值最難判斷。典當行必須具有豐富的知識經驗,相當熟悉藝術市場行情,必須極為小心謹慎地辨識藝術品的真?zhèn)?、品相、?guī)格、材質、檔次,從而準確估算價值。這一過程,是藝術財富的精準計量過程。
其次是藝術品拍賣。
梵高 采石場入口 52×64cm 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美術館收藏
近年興起的銀行業(yè)藝術品質押融資,是目前最可信的藝術財富第三方計量。
相比典當融資額度有限、拍賣融資周期長,銀行以藝術品作為質押物向資金需求方提供貸款,具有明顯優(yōu)勢。為了解決藝術品融資中真?zhèn)舞b別、價值評估、質物保管、質押變現(xiàn)四大難題,濰坊銀行在原董事長史躍峰帶領下運用期權理論和契約治理原理,構建了完善的風控機制,成功引入了預收購人制度。所謂預收購人制度,是對質押藝術品有購買意向和購買能力者擔任預收購人,一旦借款人出現(xiàn)全部或部分不良,由預收購人收購質押藝術品以償還銀行貸款。由于預收購人需要為借款人違約承擔責任,必須具有極強的藝術品價值識別能力,必須對質押藝術品做出極為精準的鑒定和估價。
預收購人、借款人、銀行共同為質押藝術品定價,實際完成了便捷、理性、可靠的藝術財富計量。其便捷在于,質押融資中的定價是針對未來的虛擬交易,一般不會真正發(fā)生產權轉移,為藝術財富持有人提供了很大方便。其理性在于,質押融資中的定價既要參考當前的市場行情,又要預判未來一段時間的市場波動,更為冷靜。其可靠在于,質押融資中的定價除須得到預收購人和借款人雙方認可,還必須得到銀行的認定。濰坊銀行不僅對預收購人實行準入審批和動態(tài)監(jiān)管,要求預收購人具有較強的資金實力、專業(yè)水平,具有較高的市場知名度及運作能力,而且要嚴格考察鑒定評估是否認真、充分、專業(yè)、嚴謹。這種由正規(guī)金融機構認定的價格,比目前任何市場評估機構的單方估價都要嚴格,是最可信的藝術財富計量。
上述三種金融活動中,藝術品扮演的角色與在藝術市場交易中完全相反。在藝術品市場中,是以貨幣為媒介完成藝術品交換,而在藝術金融過程中,是以藝術品為媒介完成資金交換。甚至可以說,藝術品市場中是以貨幣度量藝術品,而在藝術金融中是以藝術品度量資金。藝術品在藝術金融過程中的這種本質變化,使其在某種程度上完全轉化為藝術財富的計量尺度。
西方發(fā)達國家的財富計量從20世紀中期以來,從只注重對有形的物質財富轉向兼顧無形物質財富和非物質財富,在藝術財富的計量方面有了成熟的方式和制度,為其藝術管理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正如西沐教授在《藝術品市場計量學引論》一書中提出:“開展藝術品市場量化研究并不斷使之體系化、學科化,是藝術品市場發(fā)展過程中的重要趨勢”,隨著國內藝術財富管理需求日益旺盛,藝術財富計量的地位將越來越重要。為發(fā)揮藝術品拍賣、藝術品質押融資等的計量作用,推動藝術財富計量常態(tài)化、規(guī)?;\行,提出以下兩點建議:
愛德華·維亞爾 瓶中花 75×64.5cm 法國巴黎奧賽美術館收藏
1.政府、企業(yè)、研究機構聯(lián)合推動
由國家行政機構或行業(yè)協(xié)會主導,聯(lián)合行業(yè)內信譽較高的銀行以及拍賣企業(yè),借助高校等研究機構的力量,以高端藝術品拍賣、藝術品質押融資業(yè)務為基礎,研究藝術財富計量的模式、路徑。共同解決藝術財富管理中的鑒定、估價兩大難題,共同推動藝術財富計量的科學化、標準化、規(guī)范化。
2.整合建設藝術鑒證-金融數(shù)據庫
目前,雅昌等企業(yè)已經建立比較完備的藝術品鑒證備案體系、高端藝術品拍賣數(shù)據庫,濰坊銀行以自有的質押融資數(shù)據和高端拍賣數(shù)據為樣本,建立了藝術金融數(shù)據庫并完成了藝術品估價模型建構。建議以二者為基礎整合成藝術鑒證-金融數(shù)據庫,以其為基礎建設藝術財富計量平臺,并開展相應的藝術財富計量服務。
*本文作者劉曉丹為鞍山師范學院副教授、《中國藝術金融》雜志副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