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蓮
摘要:現(xiàn)代教育改革逐步推進,新型教學模式應運而生,給小學語文教育注入了蓬勃的生機與動力。小學語文教育改革的重點在于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及人文精神、探索精神,提高學生在課堂學習的參與度。群文閱讀模式主張從教學內容到教學形式進行革新,突破教材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多更豐富的閱讀資源,拓展學生視野,有效延伸課堂內容,體現(xiàn)閱讀的價值。本文首先闡述了群文閱讀的涵義及原則,重點探討了群文閱讀的價值及教學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方法
引言:
小學語文作為小學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具有重要的作用。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主要環(huán)節(jié),很多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與閱讀量做出了多種嘗試。其中群文閱讀具有較強的優(yōu)勢,被廣泛應用在語文教學中。
一、群文閱讀概述
1、群文閱讀的涵義
群文是將許多文章結合在一起,而閱讀是指讀者和文章在思考及聯(lián)想過程中產生的共鳴。群文閱讀是指在語文課堂中,圍繞多個問題篩選出多篇文章,由教師和學生針對問題展開閱讀和思考的過程中,最終達成共識。群文閱讀就是打破常規(guī),摒棄舊的思想從一篇到一群文章的閱讀。
2、群文閱讀的原則
群文閱讀在實施過程中,應打破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模式,始終堅持創(chuàng)新原則,引導學生提高閱讀興趣,掌握閱讀技巧,體驗閱讀樂趣,在一系列的體驗過程中豐富知識結構,提高閱讀水平。另外,教師還要在群文閱讀教學中實現(xiàn)“以少概多” “一文帶單元”的原則,發(fā)揮出群文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目標和教學策略中的重要作用。
二、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的價值
1、提高學生的閱讀量
長期堅持群文閱讀能夠顯著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在閱讀過程中學生瀏覽更多的知識,開闊視野,在教材的基礎上擴大閱讀量。教師可以利用課前或課后幾分鐘的時間為學生推薦適合小學生閱讀的書籍或文章,并組織學生討論閱讀心得,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2、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
提高閱讀速度是掌握信息、增加信息量的關鍵,由于小學生理解能力尚在發(fā)展,很多教師為了確保授課質量,會刻意的放慢講課速度,這樣雖然會加深學生對授課內容的理解,但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閱讀速度。因此,通過群文閱讀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
3、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
受傳統(tǒng)教育的影響,教師將精力集中在知識的講授上,缺乏對學生思考能力、理解能力等綜合能力等方面的培養(yǎng),對于一些延伸問題缺乏討論和思考,這樣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展。在群文閱讀過程中,學生要積極思考,分析和思考教師預留的問題,找到問題的答案,在此過程中完成一系列觀察、分析、總結的過程,有助于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
4、優(yōu)化學生的閱讀方式
長期以來,很多教師和家長并不重視閱讀,學生閱讀速度慢、閱讀質量差等問題影響語文成績。在課堂上,大多數(shù)教師整節(jié)課圍繞一篇文章內容進行詳細講解,但卻容易忽略了閱讀部分的正確指導,這也是閱讀學習中存在的一個重要問題。通過群文閱讀能夠改善這一情況,教師給予科學指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不僅增加了閱讀量,同時也能夠糾正錯誤的閱讀方式,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技能。
三、小學群文閱讀策略研究
1、以教材為核心,提高教材使用效率
群文閱讀要以教材為依據(jù),在課本基礎上適當進行拓展和延伸,便于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教材內容。教材中的閱讀材料是經過精心研究和篩選出的適合小學生閱讀和學習的文章,是值得反復閱讀的。教師可以利用某一單元中的某一篇文章引導學生群文閱讀這一單元的其余課文以及略讀課文、綜合性學習課文,并結合這一單元課文的主旨及特點適當補充課外閱讀材料。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可以設置閱讀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并組織學生們共同討論,談談自己的閱讀感受和閱讀心得。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八組關于“愛的奉獻”主題的教學中,筆者在《掌聲》《一次成功的實驗》《給予樹》三篇精讀課文基礎上,補充了《地震中的父與子》《背影》《誰是最可愛的人》等文章。相同主題的多篇文章有利于學生從不同的維度深化對“愛”的理解。
2、以興趣為導向,激發(fā)課外閱讀潛能
在學習過程中我們應充分重視興趣的作用和價值,通過興趣能夠鼓勵和引導學生積極自主的閱讀。首先,教師應根據(jù)小學生的心理特點,選擇一些鮮明而富有趣味性的議題,這樣能夠調動大家的學習興趣。例如:“我的同桌”、“難忘的一件事”、“春游”等,這些議題非常適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也很容易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在教材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很多課文具有很強的趣味性和可讀性,例如,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上冊《孔子拜師》《盤古開天地》等。其次,教師可以在教材內容基礎上適當進行拓展,補充相應的課外讀物,也可以組織開展課外讀書交流活動,讓大家一起討論和分享近期閱讀的書籍或材料。這樣能夠增加閱讀的趣味性,提高學生課文閱讀的積極性。
3、重視層次性和問題導向,推動參與式教學
文章具有一定的邏輯性和結構順序,要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應引導學生對文章分清層次,進行層次化閱讀。群文閱讀雖然是提倡學生自主閱讀,但教師要發(fā)揮引導作用,閱讀前應引導學生思考每篇文章的語言風格、中心思想及作者表達的情感,將這些問題貫穿于閱讀過程。帶著問題閱讀有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在閱讀過程中思考和分析問題。同時,群文閱讀時,教師可以根據(jù)多篇文章的共同主旨,設置相應的線索,將文章聯(lián)系起來,在整體上把握閱讀材料的共同點。并為學生補充同類型的課外閱讀材料,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有助于學生吃透同類型材料的內涵。另外,在群文閱讀后,教師應引導學生對所閱讀的材料進行討論,包括主題、文章主旨、文章結構等內容,引導學生形成自主思考的好習慣。
結語: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意識到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的重要性。閱讀作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內容,閱讀能力的提升也是小學語文教育的重要方向。為此,群文閱讀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及閱讀能力,以其獨特的優(yōu)勢,在語文教學中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教師要在教學中給學生預留更多的閱讀時間與空間,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發(fā)揮群文閱讀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李暉.鏈接生活,點擊教學——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實踐探索[J].學周刊. 2015(04).
[2]陳玲.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特色課程建設的探索[J].考試周刊. 201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