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立欣
二十四節(jié)氣立冬到了,代表今年正式進入冬天。說到冬天,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吃什么?冬季作為一個養(yǎng)生保養(yǎng)的最佳時機,吃是冬季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剛剛入冬,吃什么比較好?
秋冬交替,你的入冬第一菜準備好了沒有?天氣一天天轉涼,人們需要攝入不同的食物來抵御寒冷,但是就算滋補養(yǎng)生也不可亂吃,合理準備入冬膳食,既能起到滋補養(yǎng)生功效又能讓你吃了不用減肥,美美的度過這個冬天。
入冬第一菜是什么
第一菜 白蘿卜
推薦理由:“冬吃蘿卜夏吃姜”。
蘿卜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和多種維生素,不僅不會與食物中的鈣結合,更有利于鈣的吸收。尤其是中老年人,冬天路滑,骨質好不怕摔跤。
第一果 山楂
推薦理由:山楂是冬日的應季食材,同時又有藥理,能開胃、消食、減肥、活血。血液有活力,身體就不會涼。
第一飲 紅糖水
推薦理由:紅糖有“東方巧克力”的美譽,其好處在于“溫而補之,溫而通之,溫而散之”,具有化淤散寒、暖胃健脾、緩解疼痛的功效,且富含鈣、鐵等人體必需的礦物質。這絕對是讓你自帶小宇宙的源頭啊。女性一定常喝,氣色真的會不一樣!
第一肉 “羊肉”
推薦理由:在冬季,人體容易出現(xiàn)手足冰冷,氣血循環(huán)不暢的情況。羊肉具有補腎壯陽、溫補氣血、開胃健脾的功效,所以冬天吃羊肉,既能抵御風寒,又可滋補身體。
第一補 枸杞
推薦理由:枸杞含有人體必需的各種營養(yǎng)成分:蛋白質、脂肪、糖、無機鹽和多種維生素,對肝腎陰虧、腰膝酸痛、視力衰弱和糖尿病都有一定食療效果。枸杞雖好不要多吃哦!不然干燥的冬天會流鼻血!
第一雜糧 紅薯
推薦理由:冬天吃個熱熱的紅薯,是最愜意的事情。紅薯富含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胡蘿卜素、維生素等,對于腸胃消化不好的人,紅薯能讓你的告別便秘,一身輕松。
第一零食 栗子
推薦理由:栗子有“千果之王”的美稱,還是益腎宜氣的“補藥”,老少咸宜。栗子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和各種維生素,對心腦血管都十分有益。
入冬養(yǎng)生妙招
精神調養(yǎng)神藏于內
“激動”“生氣”“緊張”等都是人的情緒表現(xiàn)。一個人如果情緒波動頻繁,其身體狀況會很容易受到影響。神藏于內,指的是重視和保持情緒的安寧,及時調整不良情緒,保持平靜的心態(tài)。
神藏于內并不意味著應當懶散嗜睡、昏昏沉沉,這是一種消極的情緒狀態(tài)。對于冬季昏沉倦怠的消極現(xiàn)象,預防的方法是多曬太陽,延長光照時間,太陽光帶來的溫暖和明亮是調養(yǎng)情緒的天然辦法。
起居保健享受陽光
冬天要早睡、晚起,尤其對于老人而言,每天起床的時間最好在太陽出來后。
要做到“藏”,就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要穿得“暖”,衣服里層與皮膚間的溫度保持在32℃-33℃。雙腳要溫,由于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少且慢,因此腳部溫度最低。中醫(yī)認為,足部受寒,勢必影響內臟,可引致腹瀉、月經(jīng)不調和腰腿痛等病癥。定時開窗換氣。新鮮的空氣有利于身體健康。不要蒙頭睡覺。蒙頭睡覺容易造成缺氧而致胸悶氣短。夜間忌憋尿。由于冬夜較長,長時間憋尿,容易使有毒物質積存而引起膀胱炎、尿道炎等。
入冬養(yǎng)生保健禁忌
冬季進補雖說是中醫(yī)養(yǎng)生保健的一大特點,但也并非人人都需要在冬季進行補益,切忌走入"進補"的誤區(qū)。
按現(xiàn)時我國的生活水平看,冬季進補的對象應為身體虛弱的中老年人;勞累過度,亞健康狀態(tài)的人;久病,術后或大病初愈等這樣的群體。年輕體壯無病之人,對寒冷有良好的適應能力者,則無需進補。
誤區(qū)一:地域不分“濫補”
我國幅員遼闊,地理環(huán)境各異,人們生活方式不同,同屬冬季,西北地區(qū)與東南沿海地區(qū)的氣候迥然有別。因此,千萬不要地域不分“濫補”。
冬季的西北、東北地區(qū)天氣寒冷,進補宜大溫大熱之味,如羊肉、鹿肉等,補品中如人參酒、參茸酒等,強壯補身,御寒助陽確有作用。
而長江以南地區(qū)雖已入冬,但氣溫較北方地區(qū)要溫和的多,進補宜清淡甘溫之味,如雞、鴨、鵝等。
誤區(qū)二:老少不辨“蠻補”
由于人有男女之別和老少之異,因而在冬季“進補”之時,也不盡相同。如老年人生理機能減退,大多體質虛弱,所以適當適量“進補”可增強抵抗力,有利于身體健康。
然而,小兒生理機能旺盛,正常發(fā)育的健康兒童,或生病尚未痊愈的兒童,就不宜“進補”,尤其對一些甘溫、溫熱之物,如羊肉、鹿肉、麻雀肉、麻雀卵等,只適宜于成年人,兒童即使體質弱,也應忌食或少食,反之則有損無益。
誤區(qū)三:辨證不清“亂補”
某人長期睡眠不好,白天精神疲困,認為自己體質差,自服人參、西洋參、參芪大補膏,其量又大,結果出現(xiàn)興奮、煩躁,失眠更厲害了。專家指出,這是典型的“亂補”,非但無益,反而有害。
為使冬季“進補”能更準確地達到預期效果,應根據(jù)人的不同體質和食物的屬性進行辨證施補。中醫(yī)按照食物的性味,可分為平補、溫補和清補等類。
誤區(qū)四:無虛盲目“求補”
某老人家平時喜歡吃些補藥、補品,有一次感冒了,幾天都沒有胃口,自認為是身體虛弱,而自行吃了過量的高麗參,以致被送到醫(yī)院時目呆口張,面赤無神,四肢顫栗,氣息奄奄,幸虧救治及時,才能轉危為安。
時下,由于媒體廣泛傳播,廣告中各種“補品”的神奇、靈驗功效的宣傳往往夸大其詞,人們基于求補心,出現(xiàn)了很多無“虛”求補者。
冬季謹記進補誤區(qū),專家表示說我們在冬季進補時一定要知道什么樣的人是不需要進補的,所謂進補就是給一些年老體弱或者是大病初愈的病人進行滋補,因此我們在選擇進補食材或者是營養(yǎng)品的時候一定要看好對象,千萬不要盲目進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