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鵬輝
【摘要】當前,高校學生管理無論是從形式還是措施上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革。傳統(tǒng)的高校學生管理理念與模式越來越不適應其發(fā)展的需要,不僅制約了學生自身的個性發(fā)展,而且束縛了學生自身素質的培養(yǎng)。因此,許多高校正逐步改善傳統(tǒng)的學生管理現狀,開始提倡一種體現道德和"以人為本"的創(chuàng)新管理途徑,但由于受到舊體制的潛移默化,在創(chuàng)新高校學生管理新局面的同時,存在許多障礙因素,本文將對舊模式下高校高學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梳理,并對其發(fā)展對策進行優(yōu)化整合。
【關鍵詞】創(chuàng)新;高校管理;對策
一、創(chuàng)新高校學生管理的必要性
(一)高校自身建設要求管理的創(chuàng)新。高校學生管理向來是現代社會高等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社會公眾共同關注的焦點,其既是培養(yǎng)學生多方位能力和價值觀的基礎保障,也是高??蒲许椖亢徒虒W得以正常進展的積極因素。我國傳統(tǒng)的高校學生管理大多以"管教形式"與"說教形式"相結合,即對學生管理強調共性制約,高校在教育教學上單方面重視教學與科研,忽視學生管理,不重視學生管理的能動性,參與力度以及對學生服務的管理,并且沒有把它置于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個體全面發(fā)展的高度來進行討論與實施。面對朝氣蓬勃的年輕人,高校對其管理講究的不僅僅是技巧與方式,最重要的是利用先進教育理念對他們予以正確引導,并對管理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所以在我國高等教育的大眾化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的重要階段,不再是精英教育階段那種培養(yǎng)單純受教育者,學生管理的創(chuàng)新對高校自身而言,需要新方式、新理念、新途徑。
(二)社會發(fā)展要求管理模式的轉變。隨著經濟的不斷蓬勃興起,經濟與科技日趨激烈的競爭,國際經濟的日益活躍以及科技化、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對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產生了先導性的影響。大學是社會現象的濃縮,社會上的價值觀必定會反映在大學校園里。而學生群體又是新知識、新理念、新文化先驅者,了解社會的渠道是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這使得學生素質的狀況呈現出參差不齊的情況。高校對學生管理的目的不僅是培養(yǎng)精英領袖,更為主要的是面向大眾、服務大眾。學生們的視野開闊以及高等教育主要功能的不斷變化,使學生選擇高校的層面也愈發(fā)的廣泛。隨著社會發(fā)展學生們享受教育的權利不斷增加,其所擁有的價值追求、閱歷不同,學生可以結合自身條件與高校條件進行擇優(yōu)選擇。他們接受教育教學的過程中"主人翁"意識不斷加強,在某些方面將自己視為高校教育的消費主體與投資主體。因此對于高校學生管理而言,要適應社會發(fā)展的多層次與多樣,要求管理模式的轉變。
二、舊模式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人本思想的管理理念。以來,在學生管理中把制度管理看作唯一武器并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操控與灌輸教育。強調"服從"、"計劃"與"統(tǒng)一",過分強調在制度面前一律平等。片面重視學生管理的硬性指標,忽視柔性管理,逐漸使人本管理與制度管理脫節(jié)。
(二)信息化管理的不健全。當前,我國高校在校園網建設、信息技術設備配置、網絡安全建設等許多方面大體上存在著網絡基礎薄弱,安全系數低的技術性問題。在信息化基礎設施參差不齊的大背景條件下,對于學生管理工作,難以適應當前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加之由于信息化建設投入大,對學生管理而言短期效應不會明顯凸現出來。
(三)學生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第一,管理制度與機制不健全、不完整,在對學生進行管理時存在許多"空白點"導致管理無章可循,這樣就對管理制造了很多麻煩;第二,管理過程存在短期性,臨時性的特點,并且應急的通知與常態(tài)化的規(guī)章制度并存,在管理過程中存在"朝令夕改"的現象頗為嚴重,不僅制度本身的嚴謹性、官方性難以服眾,而且管理制度的持續(xù)性與持久性都不能保障;第三,由于學生管理工作的規(guī)章制度存在許多"漏洞",制度本身不嚴密以及人為因素的干擾,學生管理工作的規(guī)章制度缺乏其本身的權威性。
三、創(chuàng)新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對策
如前所述,高校為適應自身建設要求以及社會發(fā)展的背景,創(chuàng)新學生管理工作是必要的,但目前舊模式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存在些許問題,針對這些問題,現提出幾點對策建議如下:
(一)確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注重激發(fā)學生的自管能力。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要"與時俱進","解放思想"將管理的觀念變得時尚,要從學生發(fā)展的需要出發(fā),確立"以人為本,以服務為宗旨,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生管理工作理念,充分重視學生的自主權,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地進行科學管理。學生管理工作是一個"協(xié)調、控制、配合"的工程,需要高校教師與管理工作者聯(lián)合有關部門多管齊下,擰成一股繩。所以,廣大高校教職工作者都要樹立管理工作新理念,自覺履行責任,逐漸形成局部帶整體,整體拉動局部的影響力,營造良好的管理學習氛圍和工作格局;其次,在管理過程中要把學生的個性與管理目標相結合,不僅要充分信任學生并尊重學生的權力,而且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管理的教育觀,管理過程中要以引導為手段,讓學生主動參與實踐中,有意識地激發(fā)學生對自主管理的欲望。
(二)正視管理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加快信息體系建設步伐。高校在建立信息化管理過程中,需要懂得技術、懂的管理的領航性人物,需要全體教工的參與與配合,融合管理與技術等多方面系統(tǒng)工程,不但要轉變對信息化管理的觀念,進行大力宣傳和動員,積極引導和推進,而且要強化信息化管理的意識,自覺參與到建設中去。其次,為了解決信息化建設投入人力、物力、財力大的問題,可以實施"分階段建設,逐漸完善管理體系"的方式解決,信息化管理系統(tǒng)可分期組建,依據管理部門的主次或管理難度的難易進行優(yōu)先建設,逐步邁進局域信息化管理到區(qū)域信息化管理。
(三)完善管理制度轉變學生工作管理的觀念。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觀念的現代轉變不能僅停留在思想觀念層面,要著重針對制度層面進行深化改革。通過制度建設來深層次固化現代的學生管理觀念。目前,高校在制定學生管理制度時要針對以下問題進行創(chuàng)新:第一,制度建設要反映大學的文化特色,不僅制度建設要重視傳統(tǒng)文化價值對學生影響,而且要積極塑造現代文化對發(fā)展對學生的作用。要著力克服學生管理中的死板與固化,追求知識管理與行政管理的平衡發(fā)展。第二是管理制度的建設既要合法,又要合理。合法管理,即高等學校學生管理制度的制定要以國家的《憲法》、《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以及其他相關法律為依據。而合理管理,即高校學生管理制度的制定一定要符合高等教育的規(guī)律,符合高等教育的管理規(guī)律,迎合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和人的全面發(fā)展的規(guī)律。第三是制度的建立既要公平又不缺乏競爭的機制。學生管理制度要服務于學生而且要體現其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激發(fā)全體學生的參與意識。
【參考文獻】
[1]鄭勇.論高校學生管理觀念的現代轉變[J].江蘇高教,2004(01)
[2]丁兆明,王恩江.論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的高校學生工作[J].當代教育論壇(校長教育研究),2008(08)
[3]陳旭東.問題與對策:高校學生公寓管理[J].江蘇高教,2004(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