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麗珍
摘要:藝術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豐富人的精神世界。而音樂教育作為藝術教育的組成部分之一,是人類精神世界的傾訴者和溝通者。音樂作為一門藝術,它的創(chuàng)作內容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F如今,教育市場上各類音樂教育培訓如雨后春筍般涌現,而如何引導家長正確對待這些教育培訓,改變現階段音樂教育藝術培訓中的不足,是藝術工作者亟需思考并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音樂;藝術培訓;策略
在生活中,我們除了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傳遞自己的情緒,還可以借用音樂這種獨特的方式來抒發(fā)感情。音樂也逐漸豐富著人們的生活。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消費能力的增強,大多數家長選擇對孩子進行藝術教育培訓,但是現在市場上的藝術教育培訓充斥著濃濃的商業(yè)化信息,這就使得一些藝術培訓機構追逐商業(yè)利益,與音樂教育的目的背道而馳。因此,怎樣改變目前這種現狀,是廣大音樂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當前音樂藝術教育培訓中存在的問題
(一)家長過于功利的思想
在藝術教育培訓機構外,筆者就孩子學習音樂的目的與家長進行交談。大多數家長表示是為了讓孩子參加升級考試、參加比賽、為升學考試加分等,只有少部分家長表示,通過音樂學習,可以提高孩子的藝術修養(yǎng),培養(yǎng)孩子積極開朗的性格。不少家長承認讓孩子參加藝術培訓是出于攀比心理,覺得如果自家孩子不學一門藝術的話會落后于別的孩子,從而低人一等。不少培訓機構會抓住家長這種心理,在家長前來咨詢時大肆渲染不學藝術課程的危害,為了迎合家長需求,向家長許諾通過一期課程的學習孩子就會達到多少級的專業(yè)水準,完全忽略了教學規(guī)律和學生的學習能力[1]。在談話中,不少學生表示自己喜歡其他樂器,但是父母覺得應該跟隨大眾潮流去學習。
(二)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參差不齊
在問到家長對教學老師的教學專業(yè)水平了解多少、教師有沒有執(zhí)教資格時,不少家長表示自己不太清楚。大多數培訓老師都沒有明確、系統的教學計劃,上課內容就是單純的技法練習,對于歌曲的創(chuàng)作者和創(chuàng)作背景基本不講授,不少教師表示,沒有必要講解,只要熟練的彈出曲子就行。教師注重技法的講授,忽略了對學生鑒賞力的培養(yǎng)。更甚至于教師本人對所教的歌曲的背景也不了解。筆者通過訪談還了解到,不少從教的教師根本沒有從教資格證,部分教師還是在校大學生,沒有教學經驗,這樣就會導致學員的學習質量無法得到保障。同時,教學方法傳統呆板、枯燥,缺乏創(chuàng)新,學生上課狀態(tài)不佳。
(三)藝術培訓市場監(jiān)管不嚴
目前,我國對于課程計劃以外的教學沒有明確的規(guī)定,更沒有出臺相應的管理機制。不少教育培訓機構辦學設施不齊、辦學條件簡陋,大多是無照經營的小作坊式教學點。這些培訓機構的收費標準都是自己制定,一節(jié)課的費用少則幾十,多則上百,行業(yè)之間沒有統一規(guī)定。不少教育機構定制“霸王條款”,比如不退費、收取額外的教室清潔費等,家長只能被動接受,一旦出現雙方糾紛,家長往往投訴無門。教育機構大多奉行利益至上的原則,在招生過程中虛假宣傳。同時,教師的合法勞動收益也得不到保障,導致教師消極怠工,無法保障學員的學習質量,更不用說學員學習成果的檢驗了。
二、解決策略
(一)提高教師思想修養(yǎng)
教師的修養(yǎng)是教師從業(yè)、教學的前提,它不單單是指教師的專業(yè)知識、專業(yè)能力,也指教師的品德修養(yǎng)。教師在具備完善的專業(yè)知識體系和水平能力的同時,也要提高自己的思想修養(yǎng)。教師在授課之余,應多瀏覽一些相關書籍、影像資料,增加知識儲備[2]。在新課改的理念下,更新教育觀念,改變教學方法,寓教于樂。比如歌曲《黃河大合唱》,教師在課前先簡單介紹創(chuàng)作背景,讓學生聆聽影像資料,感受黃河的磅礴氣勢,然后再進行技巧的講解,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對學生也是一種心靈的洗滌,可以說是對德育教育的輔助。音樂教育的核心是挖掘音樂背后的教育意義,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
(二)完善相關政策法規(guī)
政府部門應該就藝術培養(yǎng)做出明確的規(guī)定,明確教學計劃、培養(yǎng)目標,并且出臺相應的監(jiān)督、管理機制,就辦學條件、辦學地點、辦學設施、辦學人員素質等做出具體指示[3]。同時,要對現有的辦學機構再次審核,進行登記審批、促使經營者規(guī)范經營,更要嚴厲打擊行業(yè)“毒瘤”,堅決取締違法辦學點,維護學員利益。對從教人員進行資格認定,對不合格的教師進行培訓、考核,促進行業(yè)的規(guī)范化和標準化。此外,還可以制定幫扶機制,對有困難的辦學機構進行資金上的支持,幫助其正常辦學。政府還可以成立行業(yè)聯合會,行會之間相互監(jiān)督、相互扶持、共同發(fā)展。
(三)尊重藝術,激發(fā)學生情感
《音樂課程標準》大綱中提到:“音樂教學的綜合指音樂教學不同領域之間的綜合;音樂與舞蹈、戲劇、影視、美術等姊妹藝術的綜合;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的綜合”[4]。在音樂教學活動中,主要以音樂為主,其他學科為輔。比如歌曲《黃河大合唱》的小提琴教學中,學生在熟練演奏曲目后,可以讓學生唱這首歌曲,朗誦一些與黃河有關的或者愛國的詩詞。這種多重組合的教學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音樂藝術培訓雖然帶有經濟性質,但它的本質是一門藝術,它在引起情感共鳴的同時,也發(fā)揮了思想教育的作用。
三、結語
總之,我們要正視音樂藝術培訓存在的問題,家長在對于孩子的藝術培養(yǎng)中要端正態(tài)度,切不可急功近利,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懂得因材施教。教育培訓行業(yè)要嚴格遵守各種規(guī)范,行業(yè)之間良性競爭,共同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肖艷華,盧珊珊,吳貞.新形勢下音樂藝術教育的路徑抉擇[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5(12):220-228.
[2]陳智慧.音樂藝術教育改革發(fā)展之探析[J].大舞臺,2015(09):134-142.
[3]崔營營.藝術教育的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湖南城市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01):128-135.
[4]周振宇.提高高校音樂藝術教育質量的途徑探索[J].音樂時空,2015(19):103-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