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利容
(邛崍市醫(yī)療中心醫(yī)院,四川 成都 611530)
對重癥膽管炎患者進行循證護理的效果觀察
鄔利容
(邛崍市醫(yī)療中心醫(yī)院,四川 成都 611530)
目的:探討對重癥膽管炎患者進行循證護理的效果。方法:將2015年11月至2016年8月邛崍市醫(yī)療中心醫(yī)院收治的40例重癥膽管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這些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guī)護理,對試驗組患者進行循證護理,然后對比觀察兩組患者感染的控制效果、發(fā)生并發(fā)癥的情況、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發(fā)生疼痛的程度及住院的天數。結果: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試驗組患者的感染控制評分、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評分均較高,其術后6小時及術后2天的NRS評分均較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試驗組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較低,住院的天數較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重癥膽管炎患者進行循證護理能有效控制其感染及疼痛的癥狀,提高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促使其更快地痊愈。
循證護理;重癥膽管炎;護理效果
重癥膽管炎是外科常見的急癥之一,具有起病急、發(fā)展迅速、并發(fā)癥多、致死率高等特點。在對重癥膽管炎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對其進行積極的護理干預可顯著改善其預后。近年來,循證護理在西方國家及東南亞地區(qū)的護理服務工作中得到了迅速的推廣,我國也相繼建立了數個循證護理中心。臨床實踐證實,對重癥膽管炎患者進行循證護理可顯著提高護理服務的質量,降低其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1]。本次研究進一步探討對重癥膽管炎患者進行循證護理的效果。
本研究中的患者均為2015年11月至2016年8月邛崍市醫(yī)療中心醫(yī)院收治的40例重癥膽管炎患者。在這些患者中,有男性23例,女性17例;其年齡在26歲至78歲之間,其中有19例患者接受膽總管切開取石+“T”管引流術,有21例患者接受膽道探查及“T”管引流術。這些患者在術后均放置“T”管及血漿管各1根。這些患者的入選標準是:T>39℃、Apache—Ⅱ評分>7分。將這些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各20例患者。在循證組20例患者中,有男9例,女11例;其平均年齡為(48.35±7.42)歲。在對照組20例患者中,有男14例,女6例,其平均年齡為(53.16±9.43)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對照組進行病情觀察、吸氧護理、營養(yǎng)支持、心理護理等常規(guī)護理。對循證組患者進行循證護理,護理方案如下。
1.2.2.1 提出問題 在對重癥膽管炎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總結遇到的護理問題,經過分析,將“病情觀察、營養(yǎng)支持、心理護理”選定為研究項目。
1.2.2.2 檢索文獻,尋找循證依據 根據重癥膽管炎患者的病情和研究項目確定檢索的關鍵詞,查閱相關的文獻資料(包括進行數據庫檢索、手工檢索及網絡查詢等),獲取最新循證依據,對所獲循證依據的科學性、可行性、適宜性、臨床應用價值、有效性及經濟性進行嚴格的評價,篩選出最佳的循證依據,進而根據這些循證依據制定臨床護理計劃。
1.2.2.3 循證護理實踐 1)病情觀察。⑴循證問題:重癥膽管炎是外科的急腹癥之一。此病患者病情的變化快,進展迅速,若治療不及時其死亡率極高。及時對此病患者的病情作出準確的評估,為挽救其生命爭取更多寶貴的時間是護理人員面臨的重要問題。⑵循證依據:總結以往我科收治的重癥膽管炎患者病情的變化特點和對其進行護理時的不足之處,并查閱相關的文獻,結果發(fā)現,當此病患者出現Charcot三聯(lián)征后其病情進展迅速,很快就會發(fā)生休克。在患者剛出現Charcot三聯(lián)征時就積極監(jiān)測其意識、生命體征及排尿量,積極為其用藥,嚴防感染性休克的發(fā)生,積極做好術前準備,可為其進行手術治療爭取更多的時間,改善其預后?;颊咴谌朐簳r若有意識模糊、血壓下降、少尿或無尿等癥狀及體征,可能已發(fā)生嚴重的中毒性休克。此時,應立即對其進行搶救,并為對其進行手術治療做好準備。⑶護理干預:在患者入院后立即對其進行吸氧治療,在其床旁放置監(jiān)護儀監(jiān)護其生命體征,為其留置胃管及尿管。及早為患者建立兩組或兩組以上的有效靜脈通道(視患者病情而定),用一組靜脈通道為其快速補充血容量,用另一組靜脈通道為其輸入抗感染藥物。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意識、尿量的變化情況。根據患者的心率、血壓及尿量調節(jié)為其補液的速度。定時測量患者的體溫(q4h),對其進行發(fā)熱護理,準確記錄其液體的出入量。協(xié)助患者完善術前的相關檢查,作好術前準備。2)營養(yǎng)支持。⑴循證問題:在術后為重癥膽管炎患者常規(guī)放置“T”管引流膽汁,可導致其每天丟失大量的膽汁,引起食欲不振、攝食過少(低于機體的需求量)、電解質紊亂、乏力、營養(yǎng)狀況差等情況。在如何增強此類患者的食欲,促進其體力的恢復,改善其營養(yǎng)狀況等方面,護理人員缺少臨床經驗。⑵循證支持:通過查詢相關文獻發(fā)現,在為患者放置“T”管引流膽汁時,抬高“T”管15~20cm可增加進入腸道的膽汁量,減少電解質的丟失,促進患者食欲和體力的恢復。⑶護理干預:在術后患者腸道功能未恢復前對其進行胃腸外營養(yǎng)支持。待患者術后排氣、腸道功能恢復后,在其床旁放置一個輸液架,將“T”管引流袋懸掛于輸液架上,使引流袋與引流口的垂直距離在15~20cm之間。將“T”管妥善固定,進行無菌管理,保持其管道通暢,并密切觀察和記錄其中膽汁的顏色、量及性狀。密切觀察患者有無發(fā)熱、腹脹腹痛等癥狀。3)心理護理。⑴循證問題:重癥膽管炎的起病急,來勢迅猛。此病患者及其家屬缺乏關于此病的知識,對患者的預后感到擔心,而且對住院環(huán)境感到陌生,故極易產生焦慮不安、恐懼等不良心理,進而可因依從性差而不愿配合治療和護理。因此,如何改善此病患者的不良心理,調動其接受治療的積極性是護理人員面臨的重要問題。⑵循證支持:查詢相關的文獻發(fā)現,對此病患者進行心理護理,鼓勵其家屬參與到對患者進行治療和護理的過程中,可提高患者及其家屬對治護工作的依從性,使其積極地配合治療和護理,減少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促使患者更快康復。⑶護理干預。在患者入院后對其進行熱情的接待,為其介紹醫(yī)院的環(huán)境、工作人員及同室病友,消除其陌生感。熟練地對患者進行各種護理操作,不慌亂、有條不紊地完成相關的護理工作。為患者介紹相關的疾病知識,向其介紹已經獲得理想療效、正處于康復期的同病患者,讓他們相互認識和交流,以增強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1)在評價感染控制效果時采用以下的評分法:患者的腋溫為35.9℃~37.2℃計4分,其腋溫為37.3~38℃計3分,其腋溫為38.1~39℃計2分,其腋溫為39.1℃~40℃計1分,其腋溫為40℃以上計0分。在術后的第3天測量患者的腋溫。2)觀察患者發(fā)生出血、肺部感染、泌尿系統(tǒng)感染、膽漏、深靜脈血栓等術后并發(fā)癥的情況。3)采用我院自擬的調查問卷對患者進行問卷調查,進而將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分為以下5個級別:非常滿意(調查問卷的評分為5分)、較滿意(調查問卷的評分為4分)、滿意(調查問卷的評分為3分)、不滿意(調查問卷的評分為2分)、很不滿意(調查問卷的評分為1分)。4)采用疼痛數字評分法(NRS)評價患者發(fā)生疼痛的程度:用0~10分表示患者發(fā)生疼痛的程度,0分表示無痛,10分表示發(fā)生劇烈疼痛。在術后6小時和術后2天,患者處于安靜的環(huán)境中、取平臥位時評估其NRS評分。5)計算患者的住院天數。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試驗組患者的感染控制評分、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評分均較高,其術后6小時及術后2天的NRS評分均較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試驗組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較低,住院的天數較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表3。
表1 兩組患者感染控制評分、NRS評分及對護理服務滿意度評分的比較
表2 兩組患者發(fā)生術后并發(fā)癥情況的比較
表3 兩組患者住院天數的比較
重癥膽管炎具有起病急、進展迅速的特點。此病患者若治療不及時可在短期內死亡。國內的文獻報道,此病患者的病死率為25%~36%[2]。對此病患者及時進行手術治療,解除其膽道梗阻是改善其預后的關鍵。在對此病患者進行治療前,密切地觀察其病情可為設計其手術方案提供重要的依據。在對此病患者進行手術治療后,其較易發(fā)生出血、感染、膽汁滲漏等并發(fā)癥。有報道稱,在重癥膽管炎患者住院期間密切觀察其病情,進而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護理干預和健康宣教,能顯著提高其病情的治愈率,降低其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及死亡率[3]。
傳統(tǒng)的護理模式強調護理服務的規(guī)范化,更注重患者群體的整體需求?,F代護理學十分重視對患者實施個性化、人文化的護理服務。循證護理是指,以滿足患者的實際需求為目標,通過進行文獻檢索及總結護理經驗找到最適合其需求、具備臨床證據的護理方案,進而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綜合性的護理[4]。研究發(fā)現,對重癥膽管炎患者進行循證護理可顯著提高其臨床療效及護理服務的質量[5]。
在本次研究中,我們根據重癥膽管炎的特點及此病患者的個體差異性,充分考慮其可能出現的臨床問題,認真分析、查閱最新的護理研究報告并總結護理人員的臨床經驗,制定出最適合循證組患者的循證護理計劃,進而對其進行有效的循證護理。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試驗組患者的感染控制評分、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評分均較高,其術后6小時及術后2天的NRS評分均較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試驗組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較低,住院的天數較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梢?,對重癥膽管炎患者進行循證護理能有效控制其感染及疼痛的癥狀,提高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促使其更快地痊愈。
[1]左銀珍.股骨頭置換術患者的循證護理[J].現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0,26(7):1048-1049.
[2]張啟瑜,錢禮.腹部外科學[M]. 第1版.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635-638.
[3]邢斌瑜,董芳芳,張維.急性重癥膽管炎患者的護理探討[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5,(33):92-94.
[4]李曉玲.循證護理的理論與實踐[M]. 第1版. 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12-15.
[5]焦紅平.循證護理在重癥膽管炎病人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學術版),2008,(9):37-39.
Effect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 Severe Cholangitis
Wu Lirong
(Qionglai Medical Center Hospital Sichuan Chengdu 611530)
Objective To explore effect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 severe cholangitis. Methods Select 40 cases of severe cholangitis from November 2015 to August 2016 in Qionglai Medical Center Hospital for research object. Randomly divided the cases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Treat control group with routine nursing, treat experimental group with evidence-based nursing. Compare control effect of infection, complication incidenc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pain degree and length of stays. Results Compare with control group ,infection control score and satisfaction score of experimental group are higher,NRS score of 6 hours and 2 days after operation are lower (P<0.05). Compare with control group ,rate of complication incidence of experimental group is lower, length of stays is shorter(P<0.05).Conclusion Treat patients of severe cholangitis with evidence-based nursing can control infection and pain effectively, and increase satisfaction to nursing of patients,promote recovery process.
evidence-base nursing; severe cholangitis; effect of nursing
R47
B
2095-7629-(2017)12-013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