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麗 常艷賓 鄭佳新
(黑龍江省中醫(yī)藥科學院·1 5 0 0 3 6)
前列湯治療濕熱下注型慢性前列腺炎的臨床觀察
王麗麗 常艷賓 鄭佳新*
(黑龍江省中醫(yī)藥科學院·1 5 0 0 3 6)
目的:觀察自擬方前列湯對慢性前列腺炎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選擇2 0 1 5年8月到2 0 1 7年2月門診治療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1 1 0例,中醫(yī)辨證屬于濕熱下注型,隨機劃分為對照組(n=5 5)與治療組(n=5 5)。對照組給予銀花泌炎靈片,治療組給予前列湯,2周為一療程,持續(xù)進行兩個療程。觀察臨床療效,并進行比較NI H-C P S I評分的變化情況。結果:①治療組、對照組臨床總有效率分別為9 4.5 4%和8 1.8 2%;組間臨床療效比較,治療組療效明顯高于對照組(P<0.0 5)。②兩組治療前后組內比較,疼痛、排尿、生活質量評分及C P S I總評分差異性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 5);兩組組間治療后比較,疼痛評分及C P S I總評分差異性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 5)。結論:自擬方前列湯治療濕熱下注型慢性前列腺炎效果令人滿意。可明顯緩解患者疼痛、尿頻、尿急等癥狀,改善其前列腺功能,是一個既安全又有效的治療方案。
前列湯 濕熱下注型 慢性前列腺炎
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prostatitis, CP)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統(tǒng)的一種常見病,以中青年男性多見。我國的CP有兩個發(fā)病率的高峰,30~39歲是第1個高峰,發(fā)病率為34.4%,60~69歲是第2個高峰,發(fā)病率為36.4%;[1]慢性前列腺炎會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并造成巨大的經濟負擔。慢性前列腺炎癥狀復雜,容易反復發(fā)作且經久難愈, 所以常常臨床治療效果一般。目前臨床對慢性前列腺炎的發(fā)病機制以及病理生理學改變還不十分清楚,故治療方法不同, 療效各異,而中醫(yī)藥對慢性前列腺炎的辨證診療具有著獨特的優(yōu)勢。2015年08月—2017年02月我們采用自擬方前列湯治療濕熱下注型慢性前列腺炎,并與對照組進行比較,療效較好,現(xiàn)分析報告如下。
1.1.1 一般資料 110例病例均為2015年08月至2017年2月黑龍江省中醫(yī)藥科學院腎一科門診收治的濕熱下注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年齡18~60歲,平均年齡37.1歲,病程3個月~1.5年,平均10.5個月。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每組55例?;颊卟〕?,年齡等基本資料相比較,兩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1.2 診斷標準 慢性前列腺炎的診斷參照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制定的Ⅲ型前列腺炎(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綜合征,CP/CPPS)的診斷標準[2]。
1.1.3 辨證標準 中醫(yī)濕熱下注證的診斷參照《慢性前列腺炎中西醫(yī)結合診療指南(試行版)》[3]及《慢性前列腺炎診斷治療指南(2015年版)》中的標準[4]:主癥:尿頻尿急,灼熱澀痛。次癥:小便黃濁,尿后滴白,陰囊潮濕,心煩氣急,口苦口干。舌脈:舌苔黃膩,脈滑實或弦數(shù)。
1.1.4 納入標準 (1)符合慢性前列腺炎西醫(yī)診斷標準;(2)符合中醫(yī)證候診斷標準;(3)年齡18~60歲;(4)病程≥3個月;(5)患者前1周內未使用抗生素、中藥以及其它治療慢性前列腺炎的藥物。
1.1.5 排除標準 (1)不符合慢性前列腺炎診斷標準者;(2)合并前列腺增生、前列腺腫瘤,存在前列腺手術史者;(3)過敏體質及對多種藥物過敏者;(4)合并心、肝、腎功能嚴重不全者;(5)伴有嚴重精神疾病不能合作者;(6)凡不符合納入標準,未按已規(guī)定方案治療,基礎資料不全等影響療效評判者。
1.1.6 脫落病例標準 (1)受試者依從性差,不能按照醫(yī)囑進行治療者;(2)受試者在試驗過程中出現(xiàn)嚴重不良事件者;(3)受試者在試驗過程中出現(xiàn)嚴重的合并其他疾病者;(4)受試者在隨訪期間因各種原因失訪者;(5)受試者在治療期間接受藥物等其他方法治療者。
1.2.1 對照組 予銀花泌炎靈片(吉林華康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口服,每次4粒,每日4次。療程為兩周,持續(xù)治療兩個療程。
1.2.2 治療組 予自擬方前列湯(藥物組成為肉桂15g,王不留行30g,黃柏15g,砂仁15g,車前子15g,萹蓄15g,瞿麥15g,滑石20g,燈心草20g,淡竹葉20g,半枝蓮30g,魚腥草30g,蒲公英30g,紫花地丁30g,雞內金20g,石葦20g,甘草15g),每日1劑,水煎,早晚二次溫服。服藥2周為一療程,持續(xù)治療兩個療程。
1.3.1 臨床療效 療程結束后,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5]中的慢性前列腺炎治療效果判定標準擬定。
1.3.2 慢性前列腺炎癥狀積分指數(shù)( NIH-CPSI 評分)
治療前后,參照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癥狀積分指數(shù)量表(NIH-CPSI)[6],對受試者的疼痛、排尿、生活質量進行計分評價,并計算總評分。
(1)臨床治愈:臨床癥狀完全消失,中醫(yī)證候比治療前減少90%以上;NIH-CPSI評分較治療前減少≥90% (2)顯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中醫(yī)證候減少60%~89%;60% ≤NIH-CPSI評分比治療前減少<90%;(3)有效:臨床癥狀減輕,中醫(yī)證候減少30%~59%;30% ≤NIH-CPSI評分比治療前減少<60%;(4)無效:臨床癥狀無改善,中醫(yī)證候減少30%以下;NIH-CPSI評分比治療前減少<30%。
試驗數(shù)據(jù)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s 表示,呈正態(tài)分布、方差齊者,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ridi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后,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前后組內比較,兩組疼痛、排尿、生活質量評分及CPSI總評分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治療后比較,疼痛評分及 CPSI 總評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
表 2 兩組NIH-CPSI評分變化情況比較(±s,分)
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 CP)是指前列腺在病原體或某些非感染因素作用下,患者出現(xiàn)以骨盆區(qū)域疼痛或不適、排尿異常等癥狀為特征的一組疾病。[3]慢性前列腺炎是臨床上男性病科、泌尿科的常見和難治性疾病之一,其致病因素不明,發(fā)病機理亦不明確,缺乏臨床表征特異性,再加上現(xiàn)代男性生活壓力變大,作息習慣發(fā)生改變,本病發(fā)病率有逐年上升趨勢。西醫(yī)主要治療方法有抗菌藥物、非甾體抗炎藥、α-受體阻滯劑、前列腺薄膜內注射、物理療法、生物反饋治療及前列腺按摩等,但治療效果常常不如人意,加上病情容易反復,纏綿難愈,給患者身心帶來極大負擔。[7]
本病屬于中醫(yī)學“精濁”、“淋證”、“白濁”等疾病范疇。中醫(yī)學認為本病多因嗜食肥甘厚味,或過度飲酒,濕熱內蘊,下注膀胱;或下陰不潔,穢濁之邪侵入膀胱日久而致。本病病因復雜,多見濕熱、瘀阻、腎虛等。以腎虛為本,濕熱下注為主要病因。其病機多是濕熱之邪蘊結下焦,膀胱氣化不利,病延日久所致。濕熱貫穿疾病始終,故該病治療主要以補腎、清熱利濕為主。
導師鄭佳新教授通過多年臨床經驗積累,以自擬方前列湯治療慢性前列腺炎,取得良好效果。前列湯由滋腎通關丸合八正散加減轉化而來。滋腎通關丸又名通關丸、滋腎丸,出自《蘭室秘藏·小便淋閉門》,謂“治不渴而小便閉, 熱在下焦血分”, 該方由知母、黃柏、肉桂三味藥組成。慢性前列腺炎往往由膀胱氣化不利, 濕熱蘊藉所致,并常常兼有腎虛。故以黃柏清熱除濕;患者虛癥不明顯,濕熱之癥突顯,故改知母為王不留行,增強利尿通淋之功;輔以肉桂反佐助陽, 俾陰得陽化, 膀胱氣化出焉, 則小便自然通利。患者濕熱下注之證突顯,故加車前子、萹蓄、瞿麥、滑石、燈心草、淡竹葉、石葦、雞內金清熱除濕、利尿通淋。同時添加半枝蓮、魚腥草、蒲公英、紫花地丁清熱解毒。砂仁化濕醒脾。
研究結果表明,治療組、對照組臨床總有效率分別為94.54%和 81.82%;治療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同時,在NIH-CPSI評分方面,治療組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本觀察結果提示,自擬方前列湯治療濕熱下注型慢性前列腺炎,可明顯緩解患者疼痛、尿頻、尿急等癥狀,改善其前列腺功能,是一種適宜推廣、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
[1] 夏同禮,孔祥田,宓培,等.我國成人前列腺非特異性炎.中華泌尿外科雜志,1995,16( 12) : 711-712,758.
[2] Litwin MS,McNaughton- Collins M,F(xiàn)owler FJJr,etal.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chronic prostatitissym ptomindex: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new outcome measure.Chronic Prostatitis Collaborative Res earch Netw ork [J].J Urol,1999,162 (2):369- 375.
[3] 張敏建,鄧庶民,郭軍,等. 慢性前列腺炎中西醫(yī)結合診療指南(試行版)[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7,27( 11) : 1052-1056.
[4] 張敏建,賓彬.慢性前列腺炎診斷治療指南( 2015年版)解讀[C]//桂林: 廣西中醫(yī)、中西醫(yī)結合男科學術大會、全國中西醫(yī)結合男科疾病診療新進展學習班論文集,2015: 4-5.
[5] 鄭筱萸主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 2002, 169-170.
[6] 戴繼燦.介紹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癥狀積分指數(shù)(NIH-CPSI) [J].中國男科學雜志,2000,14( 1):62-62.
[7] 夏國守.補腎清利法治療慢性非細菌性前列腺炎的臨床研究[D].南京: 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5.
* 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