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焱 遼寧省凌源市中醫(yī)院眼科 (遼寧 凌源 122500)
超聲乳化、人工晶體植入聯(lián)合小梁切除術治療32例白內障合并青光眼的臨床療效分析
李焱 遼寧省凌源市中醫(yī)院眼科 (遼寧 凌源 122500)
目的:探析超聲乳化、人工晶體植入聯(lián)合小梁切除術治療白內障合并青光眼的臨床療效,為臨床醫(yī)師選擇合理手術方案提供參考。方法:選取白內障合并青光眼患者共64例并均分為對照組與治療組,對照組白內障合并青光眼患者進行常規(guī)摘除術、人工晶體植入聯(lián)合小梁切除術,治療組則施行超聲乳化、人工晶體植入聯(lián)合小梁切除術。結果:手術后一周兩組患者的視力比較,對照組低于治療組,P<0.05;手術后三個月兩組患者的散光度比較,對照組高于治療組,P<0.05。結論:應用超聲乳化、人工晶體植入聯(lián)合小梁切除術治療白內障合并青光眼的臨床療效好,而且患者術后散光度不受影響,值得推廣應用。
超聲乳化 人工晶體植入 小梁切除術 白內障合并青光眼 臨床療效
白內障合并青光眼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疾病,其中,白內障與青光眼均屬于誘發(fā)患者眼盲的獨立因素。本次研究為探討分析超聲乳化、人工晶體植入聯(lián)合小梁切除術治療白內障合并青光眼的臨床療效,特選取64例均已通過相關的臨床檢查確診為白內障合并青光眼患者參與本次研究工作,并且取得較滿意的研究結果。現(xiàn)將本次研究詳細報道如下。
本次研究對象選取自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間收治本院的白內障合并青光眼患者共64例,通過盲選平均分方法將64例白內障合并青光眼患者平均分為對照組與治療組。對照組中男16例,女16例,年齡45~75歲,平均(65.50±0.55)歲;治療組中男16例,女16例,年齡44~76歲,平均(66.40±0.30)歲;從表1可知,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對比分析,P>0.05,提示有可比性。
表1. 對照組與治療組的一般資料比較
對照組白內障合并青光眼患者進行常規(guī)摘除術、人工晶體植入聯(lián)合小梁切除術,治療組白內障合并青光眼患者則施行超聲乳化、人工晶體植入聯(lián)合小梁切除術。具體為:手術者給予白內障合并青光眼患者進行常規(guī)性散瞳后,麻醉師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給予球后麻醉;麻醉成功后,手術者給予患者施行結膜瓣、鞏膜瓣角膜切口;給予患者施行超聲乳化徹底切除白內障;接診手術者給予患者植入適合的人工晶體;確定人工晶體植入滿意后,進行縮瞳并且施行小梁切除術。兩組患者接受不同的手術后,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常規(guī)抗感染以及抗炎癥治療,具體包括:給予滴眼液滴眼(選擇妥布霉素地塞米松類滴眼液),聯(lián)合抗生素藥物口服抗感染治療。手術后第一日、第三日、第七日給予所有白內障合并青光眼患者測量眼壓,手術后持續(xù)隨訪六個月,并且囑咐白內障合并青光眼患者術后第一個月、術后第三個月、術后第六個月進行復查,并且結合白內障合并青光眼患者的術后愈合情況進行針對性的按摩眼球、調整縫線以及拆除縫線。
兩組白內障合并青光眼患者接受不同的手術后,跟蹤隨訪患者六個月,并且仔細觀察兩組患者的:①術前視力情況與散光度情況;②術后一周視力情況;③術后三個月散光度情況;④術后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通過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9.0處理分析數(shù)據(jù),P<0.05為差異明顯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接受手術前,對照組白內障合并青光眼患者與治療組白內障合并青光眼患者的視力情況及散光度情況比較,均為P>0.05,無顯著差異;兩組白內障合并青光眼患者接受不同的治療方法并持續(xù)觀察一周結果顯示,治療組白內障合并青光眼患者術后一周視力情況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白內障合并青光眼患者,P<0.05,有顯著差異;持續(xù)觀察三個月結果顯示,治療組白內障合并青光眼患者術后三個月散光度情況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白內障合并青光眼患者,P<0.05,見表2。
表2. 對照組與治療組(手術前及手術后)視力情況及散光度情況比較
接受手術前,對照組白內障合并青光眼患者的眼壓情況為(26.60±3.10)mmHg,治療組白內障合并青光眼患者的眼壓情況為(26.50±3.6)mmHg,兩組眼壓情況比較,P>0.05;兩組白內障合并青光眼患者接受不同的治療方法后,對照組白內障合并青光眼患者的眼壓情況為(11.95±2.10)mmHg,治療組白內障合并青光眼患者的眼壓情況為(12.50±1.50)mmHg,兩組白內障合并青光眼患者手術前及手術后眼壓情況比較,P>0.05;而手術后兩組白內障合并青光眼患者的眼壓情況比較,P>0.05。
兩組白內障合并青光眼患者接受不同的手術治療后,術后第一日均有出現(xiàn)角膜內皮不同程度的水腫表現(xiàn),持續(xù)觀察一周后,角膜內皮不同程度的水腫表現(xiàn)均消失。其次,對照組白內障合并青光眼患者有出現(xiàn)4例術后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治療組出現(xiàn)2例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均給予對癥處理并且術后兩周內恢復。兩組患者的術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P>0.05,無顯著差異。
白內障合并青光眼[1]是臨床常見的眼科疾病,確診為該疾病的患者需要及時給予對癥治療,以提高臨床療效,避免疾病進一步的發(fā)展惡化。
以往對于白內障合并青光眼多采用常規(guī)摘除術、人工晶體植入聯(lián)合小梁切除術[2],但是該手術方法創(chuàng)傷面積大,而且手術時間長,容易損傷患者的眼球組織,因此術后效果不理想。本次研究中,給予治療組施行超聲乳化、人工晶體植入聯(lián)合小梁切除術[3]取得滿意效果。超聲乳化[4]操作過程中創(chuàng)傷面積小,而且手術時間短,有效降低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以及提高患者的臨床療效。
綜上所述,白內障合并青光眼患者應用超聲乳化、人工晶體植入聯(lián)合小梁切除術的臨床治療療效好,且術后散光度不受影響,值得推廣應用。
[1] 趙燕,常英霞,王國強,等.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聯(lián)合小梁切除術對急性閉角型青光眼合并老年性白內障的療效及安全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20):5118-5119.
[2] 張宏光,沙愛娟,葉丹,等.前節(jié)光學相干斷層掃描儀觀察原發(fā)性急性閉角型青光眼超聲乳化聯(lián)合房角分離術后前房形態(tài)的變化[J].山西醫(yī)藥雜志,2016,45(17):2029-2031.
[3] 胡豐平,張燕,董立紅,等.不同手術方式治療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患者的療效比較[J].安徽醫(yī)學,2016,37(2):175-177.
[4] 黃維藝,吳仁毅,許亞章,等.采用瞳孔成形術治療青光眼急性發(fā)作后瞳孔散大合并白內障的臨床研究[J].中外醫(yī)療,2016,35(34):58-60.
1006-6586(2017)22-0104-02
R779.6
A
2017-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