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地專家攜手臨縣石家甲村現場會診棗裂果"/>
吃農家飯 拉農家事 扶貧困戶
——山西省地專家攜手臨縣石家甲村現場會診棗裂果
蜿蜒曲折的山路,熟透了的紅棗,農家窯洞、農家飯……典型的黃土高坡景象。10月29日,山西省科技助力精準扶貧領導組辦公室、山西省專家學者協(xié)會組織專家學者在山西省呂梁市臨縣曲峪鎮(zhèn)石家甲村就紅棗裂果進行現場觀摩指導及技術交流。山西省科技助力精準扶貧領導組辦公室副主任栗爭榮、山西省專家學者協(xié)會副秘書長石建國、李鳳岐,山西省白色農業(yè)工程學會秘書長李照全、山西省農業(yè)科技信息中心扶貧部主任馮榮華、臨縣科協(xié)主席張永平、臨縣紅棗產業(yè)局技術顧問張德志,就防治紅棗裂果進行了現場考察指導;山西省科協(xié)駐方山縣麻地會鄉(xiāng)焦家峪村第一書記李鵬、駐臨縣扶貧專員王晶、省級駐村第一書記鄒世勛、王城鄉(xiāng)、馬秋香及幾位本土農民專家、臨縣紅棗種植大戶100余人參加了觀摩交流活動。
與會領導專家交流討論
領導專家與棗農交流
紅棗掛滿枝頭
技術送到鄉(xiāng)村
棗農在收紅棗
紅棗是臨縣的主導產業(yè),全縣現有棗林5.36萬公頃,農民人均一畝半,紅棗的收成對全縣農民脫貧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對紅棗影響最大的是裂果問題,如果收獲前雨水多,甚至會顆果無收。對此,山西省白色農業(yè)工程學會以會長周遠寧、秘書長李照全為首的專家團隊,在棗樹上采用以微生物菌劑為主、微量元素肥料為輔的管理方法,經過三年來的試驗、示范,達到了紅棗裂果率低于20%、每667平方米增產10%以上的可喜效果。
專家現場講解如何防治棗裂果
記者在觀摩現場看到,棗葉落盡,光禿禿的棗樹上面掛滿紅圪艷艷的木棗,由于前期雨水較多,加上今年棗價低迷,棗農打棗的積極性不高,致使棗樹下面棗葉和紅棗鋪滿一地,腳踩上去感覺軟軟的,叭叭直響,心里頭是陣陣惋惜。實地參觀了山西省白色農業(yè)工程學會在臨縣石家甲村白色農業(yè)產業(yè)紅棗示范基地后,大家在該村紅棗基地經營者賀利軍家,就防治紅棗裂果議題進行了交流討論。
臨縣紅棗產業(yè)局技術顧問張德志對該縣紅棗產業(yè)發(fā)展狀況進行了介紹,他說,臨縣紅棗種植面積大,歷史上臨縣木棗在當地為抗裂果品種,為什么現在卻不抗裂果了?具體說就是一高兩低,即:長期使用化肥,棗的裂果率高了,棗質量產量下降了,幾十年盲目使用純氮肥木棗抗裂性降低了,從顏色上看木棗的顏色由深紅褪變?yōu)榈t;以前棗果可以拉出絲來,現在拉不出來了,木棗的質量比起五六十年代下降了。因此,減少氮肥,增施農家肥、生物有機肥可以少裂果,還可以防治綠盲蝽、棗誘病等病蟲害。
山西省白色農業(yè)工程學會秘書長李照全介紹說,白色農業(yè)使用微生物菌劑輔以微量元素肥料,從改良土壤、棗樹噴灑菌劑入手,連續(xù)三年在石家甲村建立紅棗防裂果試驗基地3.35公頃,紅棗提質增效效果顯著。
此次防裂果活動當地棗農極為關注,臨縣磧口鎮(zhèn)白家山村由鄉(xiāng)土專家嚴林森帶隊,6位棗農參加了觀摩會。69歲的白三寶和68歲的高長貴向記者說,他們兩家分別種植2公頃棗樹,因為今年10月中旬以來雨水多,裂果很嚴重。他們專門趕過來就是來學習紅棗防裂果技術的。
詳細查看果形
專家團隊經過現場實地抽查,一致認為 “白色農業(yè)產業(yè)臨縣紅棗基地”三年來進行的試驗有效果,但應有一個準確可行的技術參數,為大面積推廣提供依據。建議明年擴大試驗示范,列入2018年科技扶貧項目,有關單位和部門相互協(xié)作,在全省開展多點示范,以期增加一條防紅棗裂果的有效途徑。
另外,專家團隊還認為,解決紅棗裂果的技術措施雖然是綜合性的,但對于臨縣大面積成齡樹,目前最好的辦法是增施有機肥。由于當地目前農村勞動力少,加之棗賤傷農,多數人已對紅棗失去信心,甚至放棄管理和收獲。因而,施有機生物肥、菌劑等是一條簡便可行的措施。但從長遠講,必須采用抗裂品種、增施農家肥、綜合管理等才能防治裂果,豐產優(yōu)質。
(武竹青)
一線采風
2005年底,孝義市兌鎮(zhèn)鎮(zhèn)新民村在“兩委班子”換屆選舉中出現奇葩事,某人和戶口早已不在村里,本人也毫不知情,卻被村民高票選舉為村委會主任。因情況特殊,市民政局不敢拍板,書面報告到省民政廳,省民政廳破格特批“隨民意”三個字。這位被村民們看好的就是風華正茂事業(yè)有成的中年男子、共產黨員穆允青。
穆允青是土生土長的新民村人,上世紀80年代參加工作到了縣城,90年代又“下?!苯浬?,率眾組建了一支建筑工程隊,經過十幾年的打拼,已經是有一定實力的民營企業(yè)家。而村里的情況是,集體無資源、無企業(yè)、無收入,村民吃水難、行路難、賺錢難。他深知,回去當村干部,意味著自己不但要出力,而且要“出血”,要當“貼面廚子”,但想到父老鄉(xiāng)親們一雙雙企盼的眼神和那份真摯的信任,他只說出一個字:“干”!他準備了一本厚厚的筆記本,在扉頁上端端正正地寫上了毛主席他老人家的兩句話:“我們學習馬列主義是為了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一切空話都是無用的,必須給人們看得見的福利”。
春去秋來,一晃12年過去了,12年里,穆允青連續(xù)四屆連選連任新民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他和支委、村委一班人帶領村民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辦了一件又一件大事、好事、實事……
家有三件事,先從緊處來。當初上任后,穆允青自籌資金,首先解決人們的吃水問題。先是自建了一座50立方米水塔和四處供水點,接著從鄰村接管引水,互利互惠,后來覺得受制于人,總不是上策,決心自己找水源打井。打了一口深井,因水源不足,再打第二口,但打到98米深,遇到堅硬的巖石,鉆井隊的鉆頭折斷,人家扔下不干跑了。穆允青跑遍全省十幾個縣終于尋求到有實力的鉆井隊,又接著開工,終于在200米深處打出了充足的水源,并經有關部門檢測,屬于合格飲用水。為了把好事辦好,實事辦成,干脆將自來水管鋪設到了各家各戶。想起過去新民村“旱垣水缺,唾沫洗腳”的一句俗語,想起天不亮就動身架起扁擔去排隊挑水,等上半天,還不一定能接上水。而如今,只要扳開水籠頭,清甜的水就潺潺地流進了自家的水缸里,村民們笑了……
這些年里,穆允青精心構建出 “五縱三橫”的街道格局,并自籌資金,將村中大街小巷全部硬化,并連接到縣鄉(xiāng)公路,道路兩側還建了統(tǒng)一的灰色擋墻,儼然一道風景線。與此同時,修繕了村委會綜合辦公樓、村民活動中心、農村金融綜合服務站等公共配套設施,新辦了“便民飯店”,方便村民紅白喜事用餐,同時將市級重點保護文物關帝廟修繕一新。目前,又鋪開了村民休閑花園工程。全村硬化、綠化、美化、亮化并舉,村容村貌大為改觀。夜幕下,百盞路燈齊亮,這個千余人的山村猶如一座小城。想起過去常常塌陷的泥巴路,車輛出不去,也進不來,到夜晚則是滿村黑咚咚,只有狗叫聲,而今則是街硬、路通、燈亮、村美、人和,村民們笑了……
2009年,穆允青和村民們組建了核桃樹種植專業(yè)合作社,核桃樹種植面積達到100公頃。與此同時,又組建了柿子樹種植聯合體,發(fā)展柿子40.2公頃,計4 700株,年產柿子5萬千克。爾后,他們招商引資,與山西無憂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微電商進行合作,成立了南垣柿子產業(yè)合作社,由商家提供資金和技術,由村里提供場地和勞力,以柿子種植戶為社員,以南垣特產牛心柿子為原料,開發(fā)了柿子醬、柿子醋、柿子酒、柿子茶等系列產品,并在互聯網平臺進行銷售,年產值達100萬。
(趙處亮 李竹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