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爛果原因多 分清癥狀早防治
灰霉病、菌核病和綿疫病是導致茄子爛果的三大病害。每到冬季,棚內(nèi)低溫高濕的環(huán)境極易引起這三種病害的大發(fā)生。有時候多種病害混合侵染,給防治帶來了困難。
灰霉病主要危害茄子的幼果,也可危害葉片和莖稈。果實受害一般先是侵染殘留的花瓣、花萼,然后向果實和果柄發(fā)展,從而使果皮變成灰白色軟腐,發(fā)病后期在病斑處長出灰白色霉層,后果實失水僵化。綿疫病則容易使果實形成水漬狀腐爛,并伴有白霉,果實落地。菌核病與綿疫病相似,都有白色的菌絲,但是兩者的區(qū)別在于菌核病的菌絲濃密,后期擰結(jié)成核,而綿疫病的菌絲較為稀疏,菌核病往往是導致果柄受害,進而造成落果。
這三種病害都是由于低溫高濕引起的。防治這三種病害,要創(chuàng)造不適宜病害發(fā)生的環(huán)境條件,即提高棚溫,降低濕度。深冬期間,為保證白天棚溫,菜農(nóng)可適當延遲通風時間,待棚內(nèi)溫度升到30℃左右時,方可通風降濕,14時以后如棚溫下降,要及時關(guān)閉放風口,待棚溫降至20℃左右時,放下草簾保溫,保證夜間溫度在12℃以上。另外,通過鋪設地膜、行間鋪秸稈等措施也可有效降低棚溫。為了降低濕度,增加植株間的通風透光性,還應注意摘葉打杈,摘除爛果,一般植株最底下的茄子要留下2片葉即可滿足膨果所需。對于灰霉病和菌核病,很重要的一點是要及時摘除茄子幼果上的殘花及柱頭,可有效防住爛果。
對灰霉病和菌核病的防治,菜農(nóng)應采取“蘸、噴、熏”三結(jié)合的措施。由于灰霉病菌首先侵染殘花,所以,菜農(nóng)在蘸花時可加入防治灰霉病的藥物,如撲海因、咯菌氰等,此法蘸花防灰霉效果好。噴,即在一批花即將開放時噴用撲海因或施佳樂等藥劑,同時注意噴藥要全面,墻體、立柱等地方也要噴藥。熏,即針對病菌孢子主要通過氣流傳播的特點,可采取煙霧熏蒸,如菌核凈、百菌清煙劑等,每667平方米用藥200克,熏棚6~8小時。綿疫病發(fā)病初期可噴灑普力克800倍液或甲霜靈錳鋅800倍液等,發(fā)病嚴重時可噴灑烯酰嗎啉錳鋅600倍液混合銀法利600倍液或氰霜唑1000倍液進行防治。
(冉祥春 山東省夏津縣蔬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