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倩 / 山東協(xié)和學院
淺析漢語新詞翻譯中常見的問題及應對策略
趙 倩 / 山東協(xié)和學院
近年來,隨著我國政治、經(jīng)濟、科技、社會生活諸方面的急劇變化,一批又一批的新詞應運而生。如此一來使得漢語新詞翻譯研究成為學界一個新的熱點。要想讓世界更好的了解中國,新詞的翻譯無疑成了一個獨特的窗口。因此,譯者采取何種策略進行漢語新詞的翻譯,在促進中西文化交流中也起著重要的作用。本文結合一些具體實例,就漢語新詞翻譯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探討,并列舉出幾種常見的翻譯策略以期拋磚引玉。
新詞;實例;錯誤翻譯;翻譯策略
近年來,我們的生活中涌現(xiàn)出了大量的新詞,“中國夢”(Chinese dream),“空巢家庭”(empty-nest family),“標簽女”(tag hag)等均是時下各類媒體中常見的新鮮詞。這些詞語表達新穎,使用廣泛,是中國特色文化的一種內(nèi)在反映。同時它們也深刻反映了社會、經(jīng)濟和政治等方面的發(fā)展,其漢英翻譯也引起了學界的重視。然而,由于新詞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獨特的文化內(nèi)涵,內(nèi)容深奧,涉及面廣,因此,其英譯難度很大,很容易出現(xiàn)不恰當?shù)姆g甚至是誤譯。
從某些書刊中出現(xiàn)的較為典型的部分漢語新詞翻譯的問題歸納來看,常見的新詞錯誤翻譯原因如下:
1.英語和翻譯水平的不足。如:“安居工程”譯作“comfortable housing project”。 “安居工程”強調(diào)的是大家有房住,工薪階層的人也能買的起房。我們可以用英語中現(xiàn)成說法“affordable housing”。
2.母語(漢語)水平低下,知識面窄,對原文理解不透。如有人將“失學兒童”譯作“dropout”,而“dropout”的真正意思是“輟學學生”,漢語中的“失學兒童”除了可以指“輟學”外,還可以指由于各種原因而無法上學的兒童。因此,“失學兒童”較能被接受的譯法為“(primary)school dropouts and children who are unable to go to school”。
3.對跨文化知識不甚了解。學習英語必須對英語國家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社會生活等諸方面均有所了解,否則也不可能把英語學好,更談不上把中文譯好。
下面結合一些實例,對漢語新詞英譯的六種策略進行闡述:
1.音譯(Transliteration)。
即直接采用漢語拼音書寫的形式。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吉祥物“福娃”譯名“Friendlies”自公布以來飽受爭議,很多西方人不太能理解該翻譯,后又正式更改,新的英文譯名Fuwa正式啟用。與先前的譯名相比,直接的音譯更能向世界傳達中國奧運吉祥物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內(nèi)涵。再如“官倒”一詞,它指的是官員利用手中的權力,利用平價和市場價兩個杠桿撈錢的非法行為,可以譯作“Guan Dao”。這樣的例子還諸如功夫譯作“Kungfu”,胡同譯作“Hutong”等。
2.直譯(Literal translation)。
直譯并不是字對字的翻譯而是翻譯時在忠實原文的基礎上,保留原文的形式,按照字面的意思來翻譯。漢語中有些特色新詞可以直接按照字面的意思翻譯,也能取得對等的效果。如:“和諧社會”,該詞直譯為“harmonious society”已經(jīng)成為一種定譯。又如以下幾個例子:鄧小平提出的“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一國兩制”被直譯為“one country, two systems”;“支柱產(chǎn)業(yè)”譯為“pillar industry”?!凹埨匣ⅰ薄皃aper tiger”?!翱粘布彝ァ薄癳mpty-nest family”。這些新詞的翻譯,均采用的是直譯法,不僅準確地譯出了原詞的意義,同時也保留了原詞的形式和意象。
3.意譯(Free translation)。
漢語新詞往往形象生動,富有民族特色,反映中國社會的新事物、新概念,由于文化的差異性,往往會產(chǎn)生詞匯的空缺。即本民族的該詞所負載的文化內(nèi)涵在另一個民族的文化中缺乏“對等語”或“對應語”。如單親家庭“single-parent family”;假幣“bad money”。
4.音譯與意譯結合。
音譯與意譯結合指的是根據(jù)漢語的發(fā)音,采用其意思所表達的英文形式將其拼寫出來。如“給力”一詞,有人將其譯為“geilivable”,現(xiàn)在也慢慢為外國媒體引用,算得上一個成功的英譯。
5.直譯與意譯結合。
漢語新詞中,很多詞匯無法通過單一的直譯就能直接傳達詞匯的內(nèi)在含義,這時就需要采用直譯和意譯相結合的方式來處理。比如“房奴”一詞,根據(jù)其字面的意思應該譯為房子的奴隸,也就是應該譯為“slave to house”。其實這里面內(nèi)在的含義是年輕人貸款買房,生活壓力比較大,成為了房貸的奴隸,所以應該譯為“slave to mortgage”。再如“裸捐”一詞,這里的“裸”的意思和該詞原有的詞義相距甚遠,是指“全部”“完全”捐助的意思,故應該譯為“all-out donation”。又如“海歸”一詞,本意是指從海外留學歸來的學子,有譯者就將其譯為“returned students”,似乎差強人意,可改為“returned talent After studying abroad”。
6.譯釋并舉(Literal translation with explanation)。
漢語新詞誕生于中國特定的歷史、地理、文化、習俗等獨特的環(huán)境里,具有鮮明的民族或地方特色。因此,這些詞的翻譯不僅僅是語言表層指稱意義的轉換,更是各種兩種不同文化的相互溝通和移植。有些新詞直接按照字面的意思翻譯,會讓人不知所云。那么只有在面直譯的同時后面附加解釋性的說明,這是一種這種的翻譯方法,彌補了單純一種翻譯方法的不足。如“剩女”一詞,可譯為“3S lady”(3s refers to the single(單身) ,seventies (生于20世紀70年代)and stuck(被卡住了,嫁不出去了)。
總之,在科技迅猛發(fā)展的今天,漢語新詞將會隨時代的發(fā)展不斷涌現(xiàn)出來。它的出現(xiàn)不僅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民族特色,更蘊含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特點。譯者至于提高自身素質,準確的把握真實含義,采取合適的翻譯策略,才能向世界傳遞中國的文化,從而促進中西文化的交流。
[1]金其斌.英漢語新詞研究與翻譯[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2.
[2]邱大平.再論漢語新詞的翻譯[J].中國翻譯,2014,(06).
[3]祁偉.試論社會流行語和網(wǎng)絡語言[J].語言與翻譯,2002,(03).
[4]周保學.淺析漢語新詞的翻譯策略[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4,(11).
[5]陳瓊.漢語新詞英譯策略[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2).
[6]季紹斌.試論漢語新詞新語翻譯原則及其質量[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05,(03).
[7]尚宏.對外新聞報道中漢語新詞的翻譯[J].語言文字,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