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雪軍
1 試驗目的
為了探索馬鈴薯催芽與不催芽對產(chǎn)量的影響,引導農(nóng)民積極推廣種薯催芽提供可靠依據(jù),進行本試驗。
試驗地點:克旗新開地鄉(xiāng)高地村楊家曼甸組農(nóng)戶白玉合家做馬鈴薯催芽試驗示范。
試驗面積及品種:催芽試驗面積栽培3.5畝,不催芽栽培面積1畝。品種為荷蘭15(一級原種)。
2 試驗設計
2.1 播前整地:耕深30厘米,整地要達到土地平整,土層細碎,上虛下實,結合整地畝施優(yōu)質農(nóng)家肥2000公斤。
2.2 種子處理:4月5日(播種前15天)將催芽處理的種薯從窖取出,剔除病薯、爛薯,放置在10~15℃室內(nèi)催芽,在播種前3天幼芽長到0.5~1厘米時放在陽光下曬種。
2.3 播種:5月1日播種,將不催芽的種薯從儲窖取出,剔除爛薯、病薯,與催芽后的種薯同時切塊播種,切塊時,切刀用95%的工業(yè)酒精進行消毒,切塊在25~50克左右,采用縱切方式,每塊帶2~3個芽眼,并及時用滑石粉與甲基托布津混合拌種(100公斤滑石粉加1公斤甲基拖布津拌10000公斤種薯),隨種隨拌。播種時畝施馬鈴薯專用肥(N∶P∶K=10∶15∶20)50kg、涂硫尿素10kg,株行距18cm×90cm,畝保苗4000株左右。同時每畝用1公斤辛硫磷顆粒播種時與化肥混合溝施薯塊附近,可有效防治蠐螬并可兼治金針蟲。
2.4 田間管理:
2.4.1 中耕培土;催芽處理的和未催芽處理的試驗區(qū)在5月14日和5月24日出苗在5%左右時,分別進行第一次培土,培土厚度為5~8厘米。6月3日和6月15日,在現(xiàn)蕾初期,分別進行第二次中耕培土,培土厚度為10~15厘米,結合培土畝施馬鈴薯專用肥20公斤,尿素10公斤。
2.4.2 除草:在雜草張到2~4葉期,6月13日和6月23日,畝用8克杜邦寶成化學除草。
2.4.3 防?。河眉姿`、代森錳鋅、克露在現(xiàn)蕾期、盛花期交叉使用防治晚疫病。結合防病在塊莖形成期和塊莖增長期用磷酸二氫鉀葉面追肥兩次。
2.5 產(chǎn)量效益:見表1、表2.
綜上所述,整薯催芽栽培比不催芽栽培畝產(chǎn)量增加188.6kg,增產(chǎn)幅度8.6%。畝增產(chǎn)值200.4元。
(作者單位:025350內(nèi)蒙古赤峰市克什克騰旗農(nóng)牧業(yè)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