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愛哭又何妨!
李世民是一代明君,但這絲毫不影響他的感性。在史書里,他動不動就哭。
杜如晦去世,李世民悲慟不已,三天都沒辦法正常上朝。后來有天他送了一條黃金帶給房玄齡,送的時候又哭了,說以前我可以送給你和老杜兩個人,如今只有你一個人可以送了。于是又給了房玄齡一條黃金帶,讓他送到杜如晦家里去。
長孫皇后去世后葬在昭陵,李世民因為過度思念,在太極宮里建造層觀,幾乎每天都登上去眺望昭陵。他還經(jīng)常叫來大臣和自己一同悼念,某天不小心叫來了魏征。李世民問他能否看清昭陵,魏征裝傻說沒看見。李世民急了,說怎么可能沒看見。魏征這才正色道:“我以為皇帝陛下看的是獻陵(李淵陵),原來看的是昭陵啊?!币鉃樘嵝鸦实鄄灰活欀鴳涯钇拮?,還要懷念父親。
然后,李世民又哭了,哭著下令把層觀給拆了。后來魏征去世了,李世民五天沒辦法正常上朝。不必說,在被窩里哭呢。出殯時“登苑西樓,望喪而哭”,后來他和臣下們談起魏征,表述自己對魏征的想念,又涕淚橫流。
類似的事件還有,張公謹過世,李世民說著說著就哭了。身邊的官員當(dāng)時提醒他,辰日不能哭。他就把這條規(guī)定給廢除了,照哭不誤。征高麗受挫,他親立祭壇悼念犧牲的將士,哭。再往前,有玄武門之變后的哭,太原起兵時的哭。
哭著哭著,命運就變了;再哭著哭著,就越來越孤單了。當(dāng)親人一個個離去,股肱之臣漸離身側(cè),李世民該有多孤獨,所以才讓畫師繪了“凌煙閣二十四忠臣像”,既然見不到這些人了,那就看著畫像,自己細細地想吧。
還有唐儉。有一次唐儉和李世民下棋,不長眼地狠狠贏了李世民。李世民不高興了,要殺他,還拉了尉遲敬德作證。第二天在朝臣面前,振振有詞地問為啥殺唐儉,問到尉遲敬德那里,結(jié)果尉遲敬德死活不認賬:“???沒有啊,不知道啊。”李世民不怒反樂,重賞了尉遲敬德和唐儉。
那時候皇帝和臣子還可以緊緊地坐在一起,喝酒聊天,議論國事。哪怕當(dāng)面指出錯誤他也不以為意,為什么貞觀時期良臣特別多?還不是因為李世民心特別大。你說我不對?哦,那我錯了,對不起啊。心胸寬廣,事業(yè)心又強,身邊又有一個很強大的團隊,文有文的睿智,武有武的謀略,能不強嗎?
這樣一個感性的帝王,愛哭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