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
語文這門學科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同時,語文這門學科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高度統(tǒng)一。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該根據(jù)兒童的認知特點在教學中進行潛移默化的德育教育。這樣,才能既注重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又要注重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從而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v觀小學語文教材,其中蘊含著各種德育方面的元素。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去挖掘利用,并使之為德育教育服務。
一、挖掘教材中德育素材,加強德育滲透
德育教育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任務之一。教材中編者選取了文質(zhì)兼美的文章,有的文章與詩歌描寫了祖國的大好河山,表現(xiàn)了作者了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有的課文內(nèi)容展示了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等等這些課文,無不以各種方式體現(xiàn)了崇高的心靈,在濃濃的人文氣息中透露出作者崇高的道德品質(zhì)。這樣的作品深深地影響著學生,讓學生感受著真善美的思想熏陶。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充分挖掘課本中的德育元素來開展德育教育。首先,教師要找準這樣的德育切入點,在備課過程中挖掘德育素材來加強德育教育。其次,在教學過程中努力做到寓教于情。同時,在情感教育中還要寓教于理。這樣,就會讓語文教學達到育人的目的。例如:在教學《三亞落日》時,在反復誦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讓學生體會三亞落日的意境美,從而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濃厚情感。在教學《石灰吟》這首詩歌時,就給學生介紹詩人于謙的生平事跡,從而讓學生理解詩人為什么能夠?qū)懗鲞@樣的千古名句。原來詩人不同流合污,敢于與當時的邪惡勢力做斗爭,表現(xiàn)出一個愛國者的堅貞不屈的品質(zhì)。
二、閱讀教學中滲透德育,凸顯德育元素
英國詩人雪萊說:“詩包含一切科學,一切科學也必然我源到它,它同時使一切其他思想體系的老根和花朵”。我們知道,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通過閱讀文質(zhì)兼美的文本內(nèi)容,可以有效地促進兒童良好品德的養(yǎng)成。語言學家認為,兒童對語言具有天生的敏感的特點,并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得更加豐富。實踐證明,良好品德行為的養(yǎng)成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品德教育,必須通過指導學生閱讀來完成。處于朦朧狀態(tài)的小學生,教師的正確引導可以讓道德水準根深蒂固的深扎在他們的腦海中。所以,閱讀教學中必須把德育教育與同類的課文聯(lián)系在一起,來促進兒童道德品質(zhì)的提高。例如:在教學《林?!窌r,為了滲透德育教育,就復習前面學過的《美麗的小興安嶺》、《一個小村莊的故事》等課文。這樣,這些滲透了珍惜環(huán)境與保護環(huán)境方面的教育。這樣的教育,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還從中認識到人與山的關(guān)系。在潛移默化中認識到人與自然的密切聯(lián)系,從而更加熱愛自然、保護自然。
三、詞句理解中融進德育,感受德育無痕
道德需要道德的儒化。小學語文課本中編者為我們編排了很多文質(zhì)兼美的文章,這些課文內(nèi)容有明確的道德教育主題,是對兒童進行品德教育的最佳素材。雖然文章在字里行間中沒有采取直接的道德教育的表達方式,然而,文章的字里行間中卻由文入情。我們要抓住文中的字、詞、句,并結(jié)合聽說讀寫訓練來開展德育教育。同時,借助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在語言文字的理解與運用中融進德育教育。這樣,就會讓德育教育無聲無息地融進在語文課堂。例如:在教學《最后的姿勢》時,就抓住文章中的“拉、撐、護”三個傳神的動詞來突出“撐”這個動作,這樣就加深了學生對“這是怎樣的撐啊”這句話的理解。原來“撐在桌上,弓著身子”這樣的動作是說明譚老師是用血肉之軀擋住了紛紛砸下的一切。有這樣的動作,說明譚老師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了,只有這樣才能保護課桌下的學生。接著,閱讀下面一段內(nèi)容并反復讀這個動作。使譚老師這個人物形象在學生的腦海中樹立起一個高大的形象。反復斟酌這些字詞句,讓我們在深深感動的同時,產(chǎn)生了對譚老師那崇高敬業(yè)精神的高度敬佩。
四、理解感悟中體現(xiàn)德育,體驗德育重要
教育家葉圣陶說:“兒童繪本能使兒童的思維想象得到擴展,并且涵養(yǎng)著兒童品質(zhì)”。語文教學培養(yǎng)了學生的理解與感悟能力,在理解與感悟的基礎(chǔ)上滲透德育教育,能凈化學生的心靈。語文課本中,很多課文都配備了插圖,這樣的插圖往往就是一副繪畫作品。通過理解這樣的作品,能使學生的審美能力得到提升。同時,在提升工程中引起情感的共鳴。豐富的情感體驗,為開展德育提供了幫助。例如:在教學《絕句》時,就引導學生認真地觀看課本中的春景圖。這幅圖再現(xiàn)了春天的美景,激發(fā)了學生熱愛的大自然美好情感。在學習之余,要求學生動手畫一幅春天的圖景。在第二天檢查時,發(fā)現(xiàn)學生畫出了各種各樣表現(xiàn)春天的美景作品。如有的學生畫出了家鄉(xiāng)秀美的山川與河流;有的學生畫出了自己所在的校園中春天美麗的景色。等等,從他們的作品中可看出對春天的喜愛之情,同時也表達熱愛自己家鄉(xiāng)的淳樸情感。家鄉(xiāng)實踐證明,德育教育的途徑不僅在于語文教學中。只要我們認真的發(fā)掘,學生的每個理解活動都能體現(xiàn)出德育教育內(nèi)容。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重視對學生進行德育的滲透。漢語是一種古老的語言,其人文性與思想性是不言而喻的。只要我們語文教師能夠堅持不懈的開展德育滲透,就會充分的發(fā)揮語文教學中的德育功能,就一定能夠讓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