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梅
女兒有個壞習慣,每次放學回到家不是吃東西就是找東西,從不會及時去做作業(yè),更不用說留著時間去溫習功課,鞏固知識了。我在廚房里做晚飯,忍不住一再留意她在客廳里忙什么,終于,當看到她再次拿了本袖珍漫畫書躺沙發(fā)里看得有滋有味時我發(fā)了怒。要知道在新學期每過一個月,學校就會按例舉行一次測驗,這學期女兒經(jīng)歷了重新分班,還換了新老師,我是真心希望女兒能好好學習,能通過一次次測驗鞏固自己在新老師眼里的好印象。
我很直接地把自己的意愿表達給了女兒,女兒答應得不情不愿,從沙發(fā)里起身,轉身去書房的瞬間,我聽到她咕嚕了一句:“什么好印象,還不是為了你的面子。”一聽這話,我真是氣得不行。怎么就是為了面子呢?作為家長,督促自己的孩子好好學習也錯了嗎?難道是為我學的嗎?難道放任孩子不管,任由她想怎樣就怎樣,才是正確的嗎?
做好了晚飯,等到老公下班回家,忍不住就抱怨起來。原以為老公會說“別生氣了,小孩子說的話何必當真”,誰知老公看著我嘻嘻一笑說:“女兒說得也沒錯啊?!?/p>
怎么會沒錯?見我瞪大了眼睛,老公開始解釋,說:“不信嗎?那我舉幾個例子你聽聽。每次只要女兒一沒考好,你就很生氣,說是聽到早先沒女兒考得好的人超過女兒感覺沒面子。女兒成績一向優(yōu)異,一般情況下,每學期結束都會拿到‘三好學生獎狀,可是有一次她失手只拿到了‘品學兼優(yōu),你又很生氣,直到下學期女兒通過努力,又是‘三好學生了,你看著獎狀時說,這次要再有人問,你就可以很大聲地告訴人家‘女兒是三好學生了。”聽著老公的話,我不由地臉微微發(fā)紅。老公說的是實情,雖然我是真心實意希望女兒能學習成績優(yōu)異,可是,一旦女兒出現(xiàn)偏差,我第一個想到的不是去幫她找原因,而是感覺她的差錯讓我丟了面子。我長而久往的論調,久而久之,讓女兒錯誤地理解為她是為我的面子而學。
老公說,其實作為父母,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努力上進,只是光希望還不夠,貫穿其間的教育方法很重要,要讓孩子真正認識到學習的重要,就要在孩子遇到失敗挫折的時候給予鼓勵和幫助,而不是一味地苛責和感覺丟了面子,如若不是這樣,結果很容易南轅北轍。
老公的話讓我感慨萬千,回首往事,的確,我一直在給孩子灌輸這種錯誤的認知,于是,舍本逐末的教育方法導致的是女兒對我滋生了憤恨和對學習的不屑。學習是自己的事,只有讓孩子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而不是用面子去強制綁架孩子,這應該才是父母愛孩子的最基本準則。認識到了這一點,我想,接下來,我知道我以后該怎么做了。
(摘自《大理日報》2017年9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