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守吉,劉倩倩
(遼寧省蓋州市中心醫(yī)院,遼寧 蓋州 115200)
--臨床研究--
研究分析微型種植釘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臨床應用效果
徐守吉,劉倩倩
(遼寧省蓋州市中心醫(yī)院,遼寧 蓋州 115200)
目的研究分析微型種植釘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選取口腔正畸患者72例,將其按照隨機方式分為觀察組和參考組,各36例,觀察組患者采用微型種植釘支抗予以治療,參考組患者采用非植釘支抗予以治療,8個月后,對兩組患者的磨牙位移、上中切牙傾角差及上中切牙凸距差等進行比較分析。結(jié)果兩組患者8個月治療后,其微型種植體未發(fā)生不適癥狀表現(xiàn),前牙覆蓋狀況正常,患者面部形態(tài)的恢復狀況良好。觀察組患者上中切牙凸距差及上中切牙傾角差與參考組相比,其增大幅度明顯性大于后者(P<0.05);觀察組磨牙位移與參考組相比,其降低幅度顯著性小于后者(P<0.05),觀察組術后感染發(fā)生率與參考組相比,幅度明顯低于后者(P<0.05)。結(jié)論針對口腔正畸患者,采用微型種植釘支抗對其予以治療,具有非常好的臨床治療效果,所具有固定程度佳,在臨床當中具有很好的推廣價值。
微型種植釘支抗;口腔正畸;磨牙位移;上中切牙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臨床效果
口腔畸形對患者的面部美觀造成嚴重影響,患者對此常出現(xiàn)自卑心理。隨著近些年來人們對外在審美觀點的轉(zhuǎn)變,有關口腔正畸的臨床研究成為了社會熱點話題。對于口腔正畸控制的關鍵是支抗,支抗所存在的穩(wěn)定牢固狀況,不僅會對治療效果造成影響,且對整個治療過程的成敗產(chǎn)生直接性的影響[1]。針對口腔畸形患者,臨床當中對其治療運用舌弓固定及唇擋等方法居多,然而其具體治療效果不佳,隨著醫(yī)學水平的提升,微型種植釘支抗在口腔正畸病癥中得到廣泛應用[2],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
1.1 臨床資料 選取在本院收治的口腔正畸患者72例,其中男38例,女34例,年齡15~31歲,平均年齡(21.7±5.9)歲。所選取患者均無全身系統(tǒng)性疾病,如牙齦炎及進展期牙口腔黏膜病周炎等。將其按照隨機方式分為觀察組和參考組,各36例,兩組患者年齡等臨床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觀察組:患者手術方法均采用直絲弓矯治技術,手術前應確?;颊哐拦?,處于整平及排齊狀態(tài),并預備關閉拔牙間隙,主弓絲選擇,以0.018×0.024英寸不銹鋼方絲最為合宜然后實施牽引鉤放置操作,將其放置在兩側(cè)側(cè)切牙的中遠位置。術前對患者根尖片及斷層片予以拍攝,對其予以詳細觀察,對植入角度予以明確同時對植入具體部位及深度予以明確[3]。在植入前,先行濃度為0.03%洗必泰溶液,對口腔實施清潔操作,利用利多卡因,對患者實施局部麻醉操作,針對植入微型種植體的牙齒及相鄰牙齒,采用直黃銅細絲線對其予以區(qū)分操作,并對植入部位予以確定。通常情況下,臨床當中常用的植入位置,以牙齒結(jié)合部位或牙根周圍3~4 mm方向處居多,在植入角度控制時,應盡量使其與骨面處于垂直狀態(tài),當實施植入操作時,對患者壓槽部位,實施切口操作,防止手術中出現(xiàn)將軟組織卷入壓槽的后果[4]。術后運用抗生素,對患者實施抗感染治療操作,當手術徹底完成后,應對患者予以每月1次復查操作,并在術后8個月后,將微型種植體予以取出。參考組:患者采用口外弓進行治療,對支抗予以加強,對患者口內(nèi)治療,采用橫腭桿對其予以配合操作,其與治療方法與觀察組相同。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臨床研究資料均采用SPSS 19.0予以統(tǒng)計學處理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例數(shù)(n)表示,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磨牙位移、上中切牙傾角差及上中切牙凸距差比較分析 兩組患者8個月治療后,其微型種植體未發(fā)生不適癥狀表現(xiàn),前牙覆蓋狀況正常,患者面部形態(tài)的恢復狀況良好;觀察組患者上中切牙凸距差及上中切牙傾角差與參考組相比,其增大幅度明顯性大于后者(P<0.05);觀察組磨牙位移與參考組相比,其降低幅度顯著性小于后者(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磨牙位移、上中切牙傾角差及上中切牙凸距差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磨牙位移、上中切牙傾角差及上中切牙凸距差比較(±s)
參考組(n=36)2.10±1.0911.53±4.125.78±0.46項目上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傾角差磨牙位移觀察組(n=36)4.01±1.6226.17±5.213.78±0.31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各項指標測量結(jié)果顯示,與參考組相比,觀察組患者治療后頭影測量結(jié)果具有顯著性的優(yōu)勢,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具有很大差異,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頭影測量結(jié)果分析(±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頭影測量結(jié)果分析(±s)
測量項目OJ OB U1/L1 L1/MP UI/SN SNA ANB SNB Z/Angle觀察組(n=36)參考組(n=36)治療前5.9±1.52.9±0.7103.8±3.4104.2±5.7118.5±6.581.8±3.26.0±0.975.4±1.651.4±2.5治療后3.3±0.31.7±0.3125.6±3.691.7±5.999.4±5.374.2±2.63.3±0.579.8±2.467.8±2.5治療前5.8±1.32.8±0.8104.2±3.1103.6±5.8117.5±6.281.5±3.16.1±0.875.7±1.951.6±2.3治療后4.4±0.82.0±0.6118.6±3.898.9±5.6107.8±6.176.6±2.64.5±0.777.5±1.863.8±2.5
2.3 兩組患者術后感染發(fā)生率分析 觀察組術后出現(xiàn)口內(nèi)感染為1例,其發(fā)生比例占總數(shù)的2.8%;參考組患者術后發(fā)生口內(nèi)感染的人數(shù)為5例,所其發(fā)生率為13.9%,兩組術后感染患者,經(jīng)對其實施對癥治療后,其臨床癥狀均完全消失,兩組數(shù)據(jù)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牙頜畸形是由于先天性的遺傳因素或者后天的環(huán)境因素造成的牙齒、頜骨、顱面的畸形。牙頜畸形不但影響美觀,更重要的是影響孩子局部發(fā)育和身體健康,并帶來不同程度的心理損傷,應當及早的治療和矯正。正畸治療是通過對牙頜施加一定的力量使之正常的生長,從而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微型種植體是一種新的牙齒矯正裝置,為正畸治療提供足夠的支抗,擴大正畸治療的范圍,從而從根本上改變牙頜畸形。口腔畸形對患者的面部美觀造成嚴重影響,患者對此常出現(xiàn)自卑心理。對患者的社會交流造成一定影響,此外還會對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影響,特別是還處于正常發(fā)育階段的青少年,對于上述病癥采用正畸治療,是對其予以治療的最為有效的治療方法[5]。正畸治療過程是將機械力作用與個體的生理相結(jié)合,從而形成的一個較為復雜的治療過程,鎖著近些年來相關微型種植技術的不斷更新,在具體的植入部位上,基本上任何部位均可實現(xiàn),與此同時,采用正畸治療早操作上也非常方便[6],治愈后還容易取出,因此,在臨床應用上具有很好的推廣價值。
微型種植體支抗技術作為當前口腔正畸學與相應的種植學相結(jié)合的背景下所形成的一種全新技術形式,為實現(xiàn)支抗穩(wěn)定,提供了穩(wěn)健的保障,尤其是那些兒童。微型種植體支抗技術與傳統(tǒng)的技術相比,在可靠性方面更強,性能方面也十分穩(wěn)定,能夠?qū)ρ例X移動中所產(chǎn)生的反作用力,具有很好的承受能力,并形成高效穩(wěn)定為其基本特征的支抗系統(tǒng);對于微創(chuàng)種植體來講,其在體積上較小,并且容易實際操作,在植入方面比較靈活;在手術過程中,對患者所帶來的痛苦也較小,患者對此種手術也比較容易接受;此種手術還能夠較好的縮短治療時間,并且在具體治療效果上也十分顯著,對于患者的近況恢復,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能夠幫助患者治療后,盡快投入到自身工作和學習當中;由于微型種植體支抗技術具有治療見效快的特點,能夠?qū)颊叩男判木哂泻芎玫脑鰪娮饔?。患者在此狀況下,能夠更好的配合醫(yī)護人員的工作。微型種植體在具體運用當中,能夠?qū)崿F(xiàn)與其周圍組織的良好融合,對其穩(wěn)定性的長久發(fā)揮具有很好的保障效果。
本次研究可知,兩組患者8個月治療后,其微型種植體未發(fā)生不適癥狀表現(xiàn),前牙覆蓋狀況正常,患者面部形態(tài)的恢復狀況良好;觀察組患者上中切牙凸距差及上中切牙傾角差與參考組相比,其增大幅度明顯性大于后者(P<0.05);觀察組磨牙位移與參考組相比,其降低幅度顯著性小于后者(P<0.05)。觀察組術后感染發(fā)生率與參考組相比,幅度明顯低于后者(P<0.05)。從中可看出,采用微型種植體支抗技術比傳統(tǒng)治療方法,在治療效果上更為突出。
綜上所述,針對口腔正畸患者,采用微型種植釘支抗對其予以治療,具有非常好的臨床治療效果,所具有固定程度佳,在臨床當中具有很好的推廣價值。
[1] 岳建榮.微型種植釘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臨床應用分析[J].中外醫(yī)療,2009(28):92-92.
[2] 裴壯敏.微型種植體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療中的應用價值[J].當代醫(yī)學,2013,19(14):3-4.
[3] 陶春常.微型種植體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臨床應用分析[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4:3480-3481.
[4] 李聯(lián)欽.微型種植體支抗在口腔正畸臨床中的應用[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學術版),2014(45):45.
[5] 錢浩.微型種植體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療中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3):244-245.
[6] 曹曉鵬.口腔正畸中微型種植體支抗的臨床應用效果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5,21(29):36-37.
10.3969/j.issn.1009-4393.2017.3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