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慶業(yè)
(閩南師范大學 商學院, 福建 漳州 363000)
退耕還林工程綜合效益評價指標體系與評價方法研究
肖慶業(yè)
(閩南師范大學 商學院, 福建 漳州 363000)
在堅持系統(tǒng)性和層次性相統(tǒng)一、可操作性和可比性相結合、動態(tài)性和靜態(tài)性相統(tǒng)一等原則的基礎上,構建了退耕還林工程綜合效益評價指標體系。該指標體系可為我國政府制定相關的退耕還林政策提供依據(jù),同時還能實現(xiàn)對各部門及單位在退耕還林工作方面進行評比,從而發(fā)揮激勵和鞭策作用,促進該工程的順利實施。提出了采用組合評價法對退耕還林工程綜合效益進行全面、客觀的評價,該方法較傳統(tǒng)單一評價方法更具客觀性、科學性,為科學評價退耕還林工程效益提供了嶄新的思路。
退耕還林工程;綜合效益;指標體系;組合評價法
建立退耕還林工程綜合效益評價指標體系的目的是為了對退耕還林工程在經(jīng)濟發(fā)展、生態(tài)建設等各方面的作用進行統(tǒng)計、分析、評價時提供客觀參考依據(jù)。借助該指標體系,能真實反映出退耕還林工程的具體方面及關鍵環(huán)節(jié),有助于更好地了解退耕還林活動及其結果的具體發(fā)展狀態(tài)。此外,該指標體系還能實現(xiàn)對各部門及單位在退耕還林工作方面進行評比,從而發(fā)揮激勵和鞭策作用,促進該項工程的貫徹實施。因此,無論是從理論上還是從現(xiàn)實發(fā)展的需要分析,研究退耕還林工程綜合效益評價指標體系均具有重要的意義。
通過該指標體系,主要實現(xiàn)如下幾個目標:
1) 明晰反映各地區(qū)退耕還林工程全貌
該指標體系要能夠實現(xiàn)對全國各地區(qū)退耕還林狀態(tài)的反映,并且判斷其今后的走勢。此外,還需要對退耕還林總體狀況作全面的考評,實現(xiàn)對加大退耕還林工作的激勵。
2) 有利于生態(tài)、經(jīng)濟、社會協(xié)調發(fā)展,實現(xiàn)三者有機結合
根據(jù)該指標體系,可以分析退耕還林工程實施后,各地區(qū)生態(tài)、經(jīng)濟、社會三者的結合情況,為促進生態(tài)、經(jīng)濟及社會的協(xié)調發(fā)展,促進三者的有機結合發(fā)揮積極作用。
3) 有利于為宏觀決策提供依據(jù)
通過該指標體系,可以對退耕還林各項指標進行量化,為決策者從宏觀上把握退耕還林的實施狀況提供依據(jù)。借助該指標體系,決策部門能夠更好地統(tǒng)籌兼顧退耕還林工程。
該指標體系的設計應充分重視以下幾個方面:
1) 在設計思想上,首先要認識到綜合效益是一個系統(tǒng)性概念,僅僅依靠單個指標是不可能對退耕還林的效益狀態(tài)和水平進行全面的反映,因此必須要結合效益的系統(tǒng)性、綜合性特征,構建一個結構完整、層次分明的指標體系[1-2]。
2) 在設計原則上,要堅持以下原則:
① 系統(tǒng)性與層次性相統(tǒng)一原則
退耕還林工程是一項涉及面廣,政策性、技術性較強的綜合系統(tǒng)工程,又可分成生態(tài)、經(jīng)濟、社會等若干個子系統(tǒng)。退耕還林工程還涉及農(nóng)業(yè)、林業(yè)、畜牧業(yè)、漁業(yè)等眾多部門,其實施直接影響到農(nóng)民、地方政府以及國家的利益,因此需要構建一個系統(tǒng)性、層次性相統(tǒng)一的指標體系,確保各個子系統(tǒng)之間既相互獨立又相互配合。指標體系結構要清晰明確、層次分明[3]。
② 可操作性和可比性相結合原則
在設計指標體系過程中,應當要考慮指標體系的可操作性,要確保指標的獲取是可行的。此外,各指標的計算方法應當具備統(tǒng)一性,且評價的結果要有可比性,要能實現(xiàn)動態(tài)比較分析,從而對不同時段的退耕還林工作情況做出準確的反映[4]。
③ 動態(tài)性與靜態(tài)性相統(tǒng)一原則
指標體系一方面要具備穩(wěn)定性特點,避免過于隨意的變動,另一方面,由于現(xiàn)實情況是在不斷變化的,退耕還林工程也會面臨很多新的問題,因此指標體系還必須根據(jù)實際情況的變化做出適當?shù)恼{整,從而更好地反映出退耕還林工程的發(fā)展進程和趨勢,為決策部門提供更好的參考,這就要求指標體系必須要做到靜態(tài)性和動態(tài)性相互統(tǒng)一[5]。
本文按照先分解描述總目標,構建指標體系總體框架,然后對評價指標進行理論預選,再由專家進行經(jīng)驗判斷篩選指標,最終建立指標體系的思路來構建退耕還林工程綜合效益評價指標體系(圖1)[6-7]。
圖1 指標體系建立過程
3.1 構建總體框架
結合指標體系構建過程中應堅持的基本原則及在對退耕還林政策措施全面理解和準確把握的基礎上,本文構建了由目標層、系統(tǒng)層、狀態(tài)層、指標層4個縱向層次以及生態(tài)、經(jīng)濟、社會效益3個橫向子系統(tǒng)組成的總體框架結構(圖2)。
3.1.1 目標層
目標層處在最頂端,主要反映退耕還林工程的總效益,表明工程實施的總體水平和效果。
3.1.2 系統(tǒng)層
系統(tǒng)層將退耕還林工程總效益分解成生態(tài)、經(jīng)濟、社會效益3個子系統(tǒng),反映退耕還林工程在這3個方面所取得的效果。
圖2 退耕還林工程綜合效益評價指標體系框架結構
3.1.3 狀態(tài)層
狀態(tài)層主要用于對退耕還林工程某一特定方面,如土地利用結構方面的影響,由一些單項指標組合形成。
3.1.4 指標層
指標層處在最底層,主要用于退耕還林工程的實施對某一具體效益因子如人均耕地面積進行反映。
3.2 評價指標的理論預選
3.2.1 實地調查分析法選取指標
該方法主要是通過對典型案例點進行實地調查,總結出退耕還林對生態(tài)、經(jīng)濟以及社會等各方面造成的影響,進而選擇評價指標。課題組選取了南方10個退耕還林典型縣,通過實地走訪獲得了大量第一手資料,整理出40項具體指標。
3.2.2 理論分析法選取指標
采用該方法選取指標主要是對退耕還林工程效益評價的涵義、主要內容等方面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選擇適合工程建設目標的指標。借助于該方法,整理出34項指標。
3.2.3 頻度統(tǒng)計分析法選取指標
該方法主要是搜集關于退耕還林工程效益評價指標方面的國內外文獻資料,并從中選出使用頻度高且具有針對性的指標作為評價指標。借助于該方法,整理出34項指標。
匯總上述3個方法所獲得的指標,得到“理論預選指標集”,共計60個指標。
3.3 評價指標的專家篩選
該方法主要是邀請同行專家對預選指標打分,再結合統(tǒng)計分析,選出符合條件的評價指標。在理論預選指標的基礎上借助于專家評分法來進一步對指標進行篩選,從而確保指標的科學、合理。
專家篩選指標的具體步驟如下:
1) 對理論預選指標集作歸類處理
將理論預選指標按照生態(tài)、經(jīng)濟、社會效益3類進行具體的歸類,從而將指標集分為3組。
2) 邀請專家對各組指標進行評分
本研究邀請了來自北京林業(yè)大學、南京林業(yè)大學、福建師范大學、江西省林業(yè)廳、福建省林業(yè)廳等從事教學科研、行政管理的18位行業(yè)專家對指標的重要性進行評價。專家依據(jù)指標重要程度進行打分,按“非常不重要、不重要、一般、重要、非常重要”分數(shù)分別為1、2、3、4、5進行評分。通過直接送達、郵寄送達等方式向上述專家發(fā)出問卷,且發(fā)出的18份問卷全部回復,獲得了 18份評價數(shù)據(jù)。
3) 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
借助于SPSS統(tǒng)計分析軟件對18份問卷進行統(tǒng)計,計算以下3項指標:
① 專家意見協(xié)調度(即Kendall一致性系數(shù)W):
(1)
其中:n、m分別表示專家數(shù)及指標數(shù);第j個指標的秩和用Rj表示。各專家一致程度越高,W的值就會越接近1;相反,一致程度越低,W的值就會越接近0。
② 專家意見集中度(即算術平均值Mj)
(2)
其中Xij表示第i個專家對第j個指標的打分。Mj越大,說明該項指標越重要。
③ 專家意見離散度(即變異系數(shù)Vj)
(3)
4) 確定具體指標
主要根據(jù)以下3個條件確定各項具體指標:
① 專家意見協(xié)調度(W)通過Kendall一致性檢驗,即p<0.05;
② 專家意見集中度(Mj)大于3.5分;
③ 專家意見離散度(Vj)小于0.25。
經(jīng)計算,生態(tài)效益、經(jīng)濟效益及社會效益3組指標均通過Kendall一致性檢驗,專家意見集中度(Mj)大于3.5分且專家意見離散度(Vj)小于0.25的共有28項指標,這28項指標構成 “專家篩選指標集”。
3.4 確定最終指標體系
根據(jù)指標體系構建的基本原則,結合退耕還林工程“生態(tài)效益優(yōu)先,兼顧經(jīng)濟、社會效益的原則”及由理論預選和專家篩選出的指標集,最終確定由10項生態(tài)效益指標、6項經(jīng)濟效益指標和4項社會效益指標共計20項指標構成退耕還林工程綜合效益評價指標體系(表1)。
該指標體系目標層即退耕還林工程綜合效益。系統(tǒng)層包括生態(tài)效益、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等三大效益。狀態(tài)層根據(jù)各指標之間的相互關系歸類而成,由保護水資源效益、固土保肥效益等11項組成。指標層由涵養(yǎng)水源量、減少土壤侵蝕量等20項指標組成。
當前對各地區(qū)退耕還林工程效益進行評價時多是以一種方法為主,最后得出多種不同的排序結果。這一方式盡管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退耕還林工程的效益,但存在2個主要問題:
1) 僅采用一種評價方法難以獲得大眾認可。因為不同方法適應的對象不一樣,如果僅僅采用單一方法進行評價,很難保證評價結果的準確性。
2) 選擇具體評價方法時不夠客觀。在實際選擇評價方法時,由于不同的人選擇的評價方法一般是不同的,這就必然導致最終的評價結果不一致,從而降低了評價結果的可靠性。
表1 退耕還林工程綜合效益評價指標體系
為此,人們將多種評價方法結合起來進行評價以彌補單一評價方法的局限性,這就是組合評價技術[8-9]。借助于組合評價技術得到的效益評價結果,能更客觀、全面地反映出退耕還林工程的效益情況,評價結果更為精準。
4.1 組合評價方法的選取
當前關于組合評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3方面:權重組合、方法組合及評價結果組合[10-11]。評價結果的組合可分為2種:序值組合和評價值組合。目前比較常用的序值組合評價法主要有“平均值法” “Borda法”和“Copeland法”[12-13]。其中“平均值法”不僅計算簡單,而且易于操作,因此獲得了比較廣的應用[14]。本研究在對退耕還林工程綜合效益進行評價的過程中,選擇了基于平均值法的評價排序組合方法。
4.2 平均值組合評價法步驟
4.3基于平均值法的組合評價基本思路及步驟
該方法的基本思路如下:首先,利用各單一評價方法,對研究對象分別進行單獨評價分析,得到各自的評價排序結果;然后,計算Kendall一致性系數(shù),根據(jù)該系數(shù)判斷各單一評價方法的排序結果之間是否具有一致性,如果通過了該檢驗,則按照上述平均值法進行組合評價;最后,計算Spearman 等級相關系數(shù),根據(jù)該系數(shù)判斷平均值組合評價方法與各單一評價方法之間是否密切相關,從而確定最終的評價排序結果[15-16]。
該方法的具體步驟如下(圖3):
步驟1 根據(jù)退耕還林工程綜合效益評價指標體系,搜集處理相應數(shù)據(jù)。
步驟2 確定各單一評價方法。
步驟3 利用各單一評價方法,對研究對象分別進行單獨評價分析,得到各自的評價排序結果。
步驟4 計算 Kendall 系數(shù),對各單一評價排序結果進行事前一致性檢驗,如果檢驗結果具有一致性,說明適宜組合,可直接進入步驟 6;否則進入步驟 5,需要重新選擇單一評價方法。
Kendall一致性系數(shù)檢驗法原理如下:
假設H0:各單一評價方法的評價結果不具有一致性;H1:各單一評價方法的評價結果具有一致性。
若n≤7,檢驗統(tǒng)計量為
(4)
步驟5 由于各評價結果不存在一致性,此時需要對各方法進行兩兩Spearman 等級相關系數(shù)檢驗,并將具備一致性的歸納為一組。在此基礎上,對數(shù)據(jù)資料、各評價排序結果等作進一步的分析,并從中選擇較為客觀、實際的方法,返回到步驟 3。
步驟6 由于具有一致性,因此可以直接借助于平均值法進行組合評價,最終得到組合評價值,通過比較后按照由大到小的順序進行排序。
步驟7 利用 Spearman 等級相關系數(shù)進行事后檢驗,即檢驗平均值法組合評價排序結果與各單一評價排序結果的密切程度,如果通過事后檢驗,可進入步驟8,否則要重新選擇組合評價方法,并返回步驟 6。
Spearman 等級相關系數(shù)檢驗法原理如下:
設H0:平均值組合評價方法與各單一評價方法無關;H1:平均值組合評價方法與各單一評價方法密切相關。
步驟8 根據(jù)平均值組合評價的結果,結合評價對象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得到合理的評價結果。
圖3 組合評價模型流程
本文按照“分解描述總目標—構建總體框架—理論預選評價指標—專家篩選評價指標—最終建立指標體系”的思路,構建了退耕還林工程綜合效益評價指標體系,該指標體系具有全面性、科學性等特點。還提出采用組合評價法對退耕還林工程綜合效益進行全面、客觀的評價,該方法較傳統(tǒng)單一評價方法更具客觀性、科學性,為科學評價退耕還林工程效益提供了嶄新的思路。
[1] 支玲,楊明,王煥良,等.退耕還林工程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研究——以西部為例[J].林業(yè)經(jīng)濟,2009(5):51-57.
[2] 王樂.陜北地區(qū)坡耕地退耕還林的可拓評價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7.
[3] 石建華,喻理飛,孫保平.陜北地區(qū)退耕還林生態(tài)健康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林業(yè)資源管理,2015(3):151-155.
[4] 尹少華,朱玉雯,尹峰.退耕還林工程綜合效益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林業(yè)經(jīng)濟,2008(5):29-36.
[5] 汪飛.尉犁縣退耕還林綜合效益評價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大學,2009.
[6] 陳小紅.洪雅縣退耕還林效益動態(tài)研究與綜合評價[D].成都: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2008.
[7] 鄭翠苓.西藏南木林縣退耕還林工程效益分析[D].楊凌: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11.
[8] 崔遜,莊燕洵,王洪生.基于組合評價法的江蘇省雷電災害風險區(qū)劃[J].自然災害學報,2015,24(6):187-194.
[9] 李美娟,徐林明,陳國宏.基于-致性的動態(tài)組合評價方法研究[J].中國管理科學,2016,24(10):149-155.
[10] 徐林明,林志炳,李美娟.基于模糊Borda法的動態(tài)組合評價方法及其應用研究[J].中國管理科學,2017,25(2):165-173.
[11] 胡惟璇,凌丹,杜妍.基于組合評價的 VTS 綜合評估應用研究[J].科研管理,2016,37(4):533-545.
[12] 孫華麗,周冰雁,薛耀鋒.基于“弓弦箭”模型的公共安全風險測度組合評價[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3,23(7):133-138.
[13] 王鋒,傅利芳,劉若宇,等.城市低碳發(fā)展水平的組合評價研究——以江蘇13城市為例[J].生態(tài)經(jīng)濟,2016,32(3):46-51.
[14] 孫志華,謝田法.平均值組合評價方法的優(yōu)良性研究[J].數(shù)學的實踐與認識,2008,20(6):31-39.
[15] 張士杰,饒亞會.基于組合評價的經(jīng)濟發(fā)展質量測度與時序分析——來自中國 1978—2013 年數(shù)據(jù)的實證研究[J].財貿研究,2016(3):10-17.
[16] 王宗軍,戴文婕,葉靖.基于-致性組合評價的省域低碳經(jīng)濟發(fā)展實證研究[J].統(tǒng)計與決策,2015(19):111-114.
(責任編輯劉 舸)
ResearchontheComprehensiveBenefitEvaluationIndexSystemandEvaluationMethodoftheConversionofCroplandtoForestProgram
XIAO Qingye
(School of Business, Minnan Normal University, Zhangzhou 363000, China)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mutual unity between systematicness and hierarchy, mutual combination of operability and comparability, mutual unity between dynamics and statics, the comprehensive benefit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Conversion of Cropland to Forest Program is established. The index system can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government to formulate the relevant policy of the Conversion of Cropland to Forest Program,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also realize the rating of all departments and units, so as to play a stimulating and spurring role, to promote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gram.The combination evaluation method is put forward to conduct the comprehensive and objective evaluation to the comprehensive benefit of the Conversion of Cropland to Forest Program. The method is more objective and scientific than the traditional single evaluation method, and it provides a new idea for scientifically evaluating the benefit of the Conversion of Cropland to Forest Program.
Conversion of Cropland to Forest Program; comprehensive benefit; index system; combination evaluation method
2017-08-10
2016年度福建省社會科學規(guī)劃一般項目(FJ2016B134);2015年度閩南師范大學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資助項目(SX14002)
肖慶業(yè)(1975—),男,江西泰和人,博士,副教授,主要從事農(nóng)林經(jīng)濟管理和應用統(tǒng)計研究,E-mail:798198396@qq.com。
肖慶業(yè).退耕還林工程綜合效益評價指標體系與評價方法研究[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2017(11):139-145.
formatXIAO Qingye.Research on the Comprehensive Benefit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Evaluation Method of the Conversion of Cropland to Forest Program[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2017(11):139-145.
10.3969/j.issn.1674-8425(z).2017.11.021
O21;F326.20
A
1674-8425(2017)11-013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