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大學 山東 濟南 250000)
由《漢書·儒林傳》看《尚書》的傳襲情況
周佳琳
(濟南大學山東濟南250000)
作為“六藝”之一的《尚書》,在古代文化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卻經(jīng)歷了秦焚書的厄運。漢代以后,朝廷派人搜羅群書,獨濟南伏生有《尚書》殘卷二十九篇,此后又出現(xiàn)了孔子宅壁中所藏的《古文尚書》,還有后來張霸所獻的《尚書》。至此以后,雖然《尚書》的傳襲綿延不絕,但情況卻變得異常復雜。到了東晉,居然出現(xiàn)了梅賾所獻的偽《古文尚書》。因而,理清《尚書》在漢代的傳襲情況顯得十分必要。班固的《漢書·儒林傳》敘述了儒學發(fā)展的歷史以及《五經(jīng)》傳授的儒林人物。本文將結合《漢書·儒林傳》中傳襲《尚書》儒林人物和《漢書·藝文志·六藝略》中有關《尚書》的著作,來梳理《尚書》的傳襲情況。
《尚書》;《漢書·儒林傳》;傳襲
《尚書》是上古的文獻匯編,包括典、謨、訓、誥、誓、命六種體裁。有《今文尚書》、《古文尚書》之分。如今通行的《十三經(jīng)注疏》本、《四部從刊》本,是以偽《古文尚書》二十五篇,雜以《今文尚書》三十三篇,共五十八篇,各附以偽孔安國的《尚書傳》。
《尚書》相傳為孔子編定。孔子晚年集中精力整理古代典籍,將上古時期的堯舜一直到春秋時期的秦穆公時期的各種重要文獻資料匯集在一起,經(jīng)過認真編選,挑選出100篇,這就是百篇《尚書》的由來?!皵ⅰ稌穭t斷《堯典》”。其后是孔門后學對《尚書》學的繼承?!爸倌峒葰{,七十子之徒散游諸侯,大者為卿相師傅,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隱而不見。”對《尚書》的傳襲主要在漢代進行。
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頒布《焚書令》,禁止民間收藏圖書,凡是民間收藏的《詩》、《書》及諸子百家的著作,全都要送交官府,集中燒毀?!扒厥蓟始嫣煜?,燔《詩》、《書》,殺術士,六學從此缺矣。”秦代的焚書給《尚書》的流傳帶來毀滅性打擊,原有的《尚書》抄本幾乎全部被焚毀。
漢代重新重視儒學,“公孫弘為學官,悼道之郁滯,乃請曰 :‘丞相、御史言 :制曰‘蓋聞導民以禮,風之以樂?;橐稣?,居室之大倫也。今禮廢樂崩,朕甚愍焉,故詳延天下方聞之士,咸登諸朝。其令禮官勸學,講義洽聞,舉遺興禮,以為天下先。太常議,與博士弟子,崇鄉(xiāng)里之化,以厲賢材焉?!耪哒涛辞?,不備其禮,請因舊官而興焉。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復其身?!边@是漢代對復興儒學所做得努力?!渡袝芬苍谑芤嬷小!皾h興,言《易》自淄川田生;言《書》自濟南伏生?!睗h代政府派人到民間訪求《尚書》,結果找到了秦博士伏生?!稘h書·儒林傳》記載,“伏生,濟南人也,故為秦博士。孝文時,求能治《尚書》者,天下亡有,聞伏生治之,欲召。時伏生年九十余,老不能行,于是詔太常,使掌故朝錯往受之。秦時禁《書》,伏生壁藏之,其后大兵起,流亡。漢定,伏生求其《書》,亡數(shù)十篇,獨得二十九篇,即以教于齊、魯之間?!焙髞碛煞谑凇⒂脻h代通行文字隸書寫的《尚書》,共28篇,人們稱之為今文《尚書》。也就是《漢書·藝文志·六藝略》中記載的“《經(jīng)》二十九卷”。這是漢代流行的版本。伏生還有《尚書大傳》,是其遺說。即《六藝略》中的“《傳》四十一篇?!?/p>
伏生在濟南教授張生及毆陽生《尚書》?!皻W陽生字和伯,千乘人也。事伏生,授倪寬。寬又受業(yè)孔安國,至御史大夫,自有傳?!薄皩捠跉W陽生子,世世相傳,至曾孫高子陽,為博士。”歐陽生的學說見于《六藝略》中的“《歐陽章句》三十一卷、《歐陽說義》二篇”“夏侯勝,其先夏侯都尉,從濟南張生受《尚書》以傳族子始昌。始昌傳勝,勝傳從兄子建,建又事歐陽高。由是《尚書》有大小夏侯之學。”大夏侯勝,小夏侯建,他們的學說見于《六藝略》中所載的“《大小夏侯章句》各二十九卷和《大小夏侯解故》二十九篇”中。
歐陽高傳《尚書》于林尊。林尊又授《書》于平陵平當、梁陳翁生。平當傳授于九江硃普公文、上黨鮑宣;翁生傳授于瑯邪殷崇、楚國龔勝?!度辶謧鳌份d“林尊字長賓,濟南人也。事歐陽高,為博士,論石渠。后至少府、太子太傅,授平陵平當、梁陳翁生。當至丞相,自有傳。翁生信都太傅,家世傳業(yè)。由是歐陽有平、陳之學。翁生授瑯邪殷崇、楚國龔勝。崇為博士,勝右扶風,自有傳。而平當授九江硃普公文、上黨鮑宣。普為博士,宣司隸校尉,自有傳。徒眾尤盛,知名者也?!?/p>
大夏侯勝傳《書》于孔霸和齊人周堪,孔霸傳授于太子,周堪傳授于牟卿及長安許商長伯。許商有《五行傳記》一篇?!度辶謧鳌份d :“周堪字少卿,齊人也。與孔霸俱事大夏侯勝。霸為博士??白g官令,論于石渠,經(jīng)為最高,后為太子少傅,而孔霸以太中大夫授太子?!笆谀睬浼伴L安許商長伯。牟卿為博士。霸以帝師賜爵號褒成君,傳子光,亦事牟卿,至丞相,自有傳。由是大夏侯有孔、許之學。商善為算,著《五行論歷》。”
小夏侯建傳《書》于平陵張山,張山又授同縣李尋、鄭寬中、張無故之子張儒、秦恭、假倉之子假驕。鄭寬中以博士身份授太子。于是小夏侯有鄭、張、秦、假、李氏之學。鄭寬中授東郡趙玄,張無故授唐尊,秦恭授馮賓。
除了《今文尚書》外,還有《古文尚書》。相傳魯恭王拆孔子故宅一段墻壁,發(fā)現(xiàn)另一部《尚書》,是用先秦六國時字體書寫的,所以稱《古文尚書》,它比《今文尚書》多16篇,孔安國讀后獻于皇家。因未列于學官,《古文尚書》未能流布?!稘h書·藝文志》載 :“《古文尚書》者,出孔子壁中,武帝末,魯共王壞孔子宅,欲以廣其宮,而得《古文尚書》及《禮記》、《論語》、《孝經(jīng)》凡數(shù)十篇,皆古字也。共王往入其宅,聞鼓琴瑟鐘磐之音,于是懼,乃止不壞??装矅?,孔子后也,悉得其書,以考二十九篇,得多十六篇。安國獻之。遭巫蠱事,未列于學官。劉向以中古文校歐陽、大小夏侯三家經(jīng)文。“劉向《五行傳記》十一卷。”“劉向《稽疑》一篇?!笨装矅鵀橹G大夫,授都尉朝,司馬遷也曾向孔安國學習《古文尚書》。都尉朝授膠東庸生。庸生授清河胡常少子,常授虢徐敖。敖授王璜、平陵涂惲子真。子真授河南桑欽君長。
漢代還有一種《尚書》,所謂《百兩篇》本,由張霸所獻,他析二十九篇以為數(shù)十,又將《左氏傳》、《書敘》的內(nèi)容為作首尾,湊成了一百零二篇?!捌驍?shù)簡,文意淺陋。成帝時求其古文者,霸以能為《百兩》征,以中書校之,非是。霸辭受父,父有弟子尉氏樊并。時,太中大夫平當、侍御史周敞勸上存之。后樊并謀反,乃黜其書?!庇捎诋愇奶?,再加上政治因素,張霸的百兩篇《尚書》未能流傳下來。
以上大致梳理了漢代《尚書》的傳襲情況,理清了《尚書》的傳授脈絡,才能辨別后代《尚書》的真?zhèn)?,才能不被古人所蒙蔽?/p>
[1] (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97:3589-3621.
[2] (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漢書藝文志.北京:商務印書館,195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