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麥文化
何炅曾說過這樣一段話:“要想得到,你必須要付出,要付出,你還要學會堅持,如果你真的覺得很難,那你就放棄,但是你放棄了就不要抱怨,我覺得人生就是這樣,世界真的是平衡的。每個人都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決定自己生活的樣子?!?/p>
道理誰都懂,但大多數(shù)人依然過不好這一生。要說將理論化為實踐的,倒是有一位。他17歲時,家道中落,祖輩相繼去世,家里連下葬的錢都拿不出來,于是借高利貸辦完喪事……家里原先珍貴的字畫、寶瓶都進了當鋪。北上求學的路上,父親翻過柵欄買了幾個橘子給他,讓他熱淚不止。后來,他三年修完四年學分,然后游學歐洲,筆下名作迭出,終于成為一代散文大師。這個17歲的少年就是朱自清。
“他整天埋頭苦讀,不大和同學交往。他是一個不大喜歡說話的人,我們同課桌坐過一個學期,因為當時的座位是一學期一換,我們大概沒有談過兩三句話。然而,我對于他卻印象清楚而且感覺很親切……他比我只大一歲,但在同學間他卻已經(jīng)顯得很老成,我完全是個孩子的樣子?!睆谋贝笳軐W系畢業(yè)的楊晦這樣描述他當年的同桌朱自清。
其實成功的原因本來就是簡單的,朱自清的成功更是簡單到只有四個字:非常努力。畢業(yè)之后他掙錢糊口,做了老師,娶妻生子,還沒結(jié)束拼的勁頭。據(jù)他太太陳竹隱回憶:“他的作息時間安排得很嚴格。早晨起床做早操,漱口時把書放在洗臉架上看,然后就到圖書館去。中午回家吃飯,飯后看報。圖書館一開門便又去了。吃罷晚飯,還要去圖書館,直到閉館才回家。進家門便又擺上東西寫作,一直到11點才休息。除了生病,我從未見他11點前睡過。我常勸他中午休息一會兒,他也不聽。他一輩子吃飯都是大口大口地吃得很快,生怕耽誤時間……他真是抓緊分分秒秒地讀呀、寫呀!連每天我們說話的時間都很少?!?/p>
接著,學術(shù)功底扎實的他有了去歐洲游學的機會。到了歐洲,他才不是打牌劃船、吟詩作賦,或者去康橋上站一站呢,他對自己每天的活動是這樣安排的:早上念英文生字、讀報,下午上課,晚上寫信或訪問朋友。他還制訂了每階段的讀書計劃,涉及面極廣,包括《圣經(jīng)》、歐洲文學歷史、神話故事、各種類型的現(xiàn)代作家作品,以及莎士比亞、哈代、高爾斯華綏、康拉德、勞倫斯、蕭伯納、沃德、查理德等作家的作品,還要研究音樂和藝術(shù)。
這樣,在游學期間,他憑著視覺記憶,集中精力撰寫旅游的觀感,僅一個月就寫了《威尼斯》《佛羅倫司》《羅馬》《滂卑故城》4篇游記,后來又寫了《瑞士》《荷蘭》等6篇游記,均發(fā)表在《中學生》雜志上。1934年9月,《歐游雜記》由開明書店出版,共收其游記11篇,葉圣陶為其題簽。
到這里,學術(shù)功底深厚的窮小子朱自清成了暢銷書作家。他憑著“非常努力”的窮小子個性,一路嚴謹治學,終于當上了清華大學中文系的主任。他的《經(jīng)典常談》《詩言志辨》都是中國文學入門及鑒賞必讀。
只有努力才能去決定自己生活的樣子,也只有非常努力才能顯得自己毫不費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