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蜻蜓是童年愛玩的游戲。捉蜻蜓的最好時間是清早,因為那時霧氣重,空氣濕度大,莊稼或野草上露水也較多,蜻蜓很容易沾上露水打濕翅膀,影響它飛行的速度。因此在清早,蜻蜓們總是三三兩兩站立在莊稼或野草尖上,如參禪打坐的老僧一般一動不動。我總愛選擇在這樣的時候去追逐目標(biāo),一旦發(fā)現(xiàn)了自己中意的蜻蜓,只消悄悄走到它身后便可手到擒來。每當(dāng)看著這可愛的精靈,在自己的手里使勁扇動翅膀窸窸窣窣地?fù)潋v,那一刻的心情別提有多高興。它們出于自我保護(hù)的目的,有時也很規(guī)矩地待在你手里。你便可利用這個機會觀察它身體的各個部位各個細(xì)節(jié)。我最愛看的還是蜻蜓的復(fù)眼,圓溜溜的像水晶像瑪瑙,那時就總是擔(dān)心它們閉不上眼睛怎么睡覺。當(dāng)然我捉蜻蜓還有一個功利的目的,就是請它們幫我捉蚊子。據(jù)大人們講,蜻蜓是捉蚊子的高手,我便捉了它們回去放進(jìn)蚊帳里,然后饒有興趣地看它們在狹小的空間里飛來飛去,將蚊帳里的蚊子追得無處逃生。更讓我好奇的是,關(guān)了燈后它們依然能夠不停地窸窣飛行,但這時是否還看得見蚊子就不得而知了。
(節(jié)選自朱仲祥《飛在童年的蜻蜓》,題目為編者加)
寫法點撥
選段寫了捉蜻蜓的最佳時間、捉蜻蜓的過程、觀察到的蜻蜓的樣子和捉蜻蜓的目的。特別是捉蜻蜓的目的,居然是為了捉蚊子,特有趣。作者將停在莊稼或野草尖上的蜻蜓比作參禪打坐的老僧一動不動,很形象。作者還將蜻蜓圓溜溜的眼睛比作水晶、瑪瑙,將蜻蜓眼睛的純凈刻畫了出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