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長路
俗言俚語話養(yǎng)生——
【俗語釋義】
吃飯前先喝湯對健康有益處,就有可能不請醫(yī)生或少請醫(yī)生開藥方了,極言先湯后飯的好處。也有作“吃飯先喝湯,強似開藥方”的。
【養(yǎng)生啟示】
喝湯,是中國人重要的飲食習慣。是先飯后湯還是先湯后飯,南方人和北方人的做法就大不相同了。南方人認為,先湯后飯可以預防機體肥胖的發(fā)生;北方人認為,先飯后湯有利于飲食物的消化吸收。其實,兩種認識都是有道理的,這正是中醫(yī)“辨證施吃”,因人、因地、因時而異思想的體現(xiàn)。先湯后飯對預防機體肥胖的發(fā)生的確是有益的,因為飯前一碗湯下去,饑餓感減輕了,食欲減弱了,胃中的部分空間被占領了,客觀上起到限食的作用。但這不是預防肥胖的唯一措施,因為引起肥胖的機制比較復雜,遺傳、飲食、精神等都可能成為人發(fā)胖的原因。就飲食而言,預防肥胖的發(fā)生還必須在食物的選擇上做文章,如限制主食量(主要是碳水化合物類)、合理選擇副食(少甜、少鹽、多菜)等,給自己制定出一套科學的食譜。此外,飲食物的咸淡也與肥胖的發(fā)生有直接關系,“咸香淡無味”,鹽可以刺激人的胃口,成為發(fā)胖的直接原因。南方人口味偏淡,飲食物中放鹽較少,所以胖子的比例也較低,北方人的情況則剛好相反。需要注意的是,控制飲食雖可以起到預防肥胖的作用,但不能過于限食,因攝入不足造成的營養(yǎng)缺乏和由此引發(fā)的疾病及機體損傷是無法彌補的,對健康造成的危害更嚴重。
先飯后湯的吃法,也有它的適宜人群,如素體虛弱、消化功能不良者,身體羸瘦、營養(yǎng)缺乏者和一些慢性病患者以及體質(zhì)較差的老人等,飯后一碗湯對輔助消化吸收和補充營養(yǎng)是有一定幫助的。
一句話,究竟是先湯后飯還是先飯后湯要根據(jù)自己身體的實際狀況決定,不是一成不變的,不能一概而論。
【相關鏈接】
“以湯為補”,是中醫(yī)在長期實踐和研究中總結(jié)出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肉湯、菜湯、清湯、濃湯等湯里都含有多種對人體健康有益的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加之湯味美可口,能刺激胃液的分泌,增加食欲,幫助消化,利于吸收,所以湯在生活中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有一種說法叫“湯比肉營養(yǎng)高”,有人因此機械地采取“只喝湯不吃肉”的做法,這是不全面和不可取的。就肉湯的營養(yǎng)而論,湯中的蛋白質(zhì)只有6%,而肉上卻有93%。喝湯、吃肉各有所長,還是湯、肉一起吃的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