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東生
這大概是我拍攝昆蟲微距以來遇到的最巧的事了。
我對準了一只菜粉蝶,拍了一張逆光,主體偏暗,準備換一個角度的時候,我看到不知名的一只小蟲爬上了蝴蝶的觸須,很慢,腿分立在兩根觸須上,像一個人在玩雙杠。
蝴蝶的觸須,一節(jié)一節(jié)的,有花紋,頂端稍粗,像小鼓槌,那是它精美而靈敏的信息接收器,可以感知空氣的流動,溫度的變化,收集異性釋放的信息素等。小蟲的這一舉動,無異于太歲頭上動土,我以為會使蝴蝶大怒,晃動觸須,一下子把小蟲甩到一邊兒,或是以為大難將臨,奮翅而飛。哪想蝴蝶毫無反應(yīng),任由小蟲爬到觸須的頂端,再慢慢爬下,經(jīng)過它的眼睛、前腿,爬到草穗上,然后到其他地方去了。
這是為什么?
想起了剛才看到的一只菜粉蝶,拍攝位置很好,但背景卻有一根芝麻稈,我用腳悄悄地把它踩歪,沒想鞋子一滑,芝麻稈突然彈了起來,碰到了蝴蝶停靠的植物。蝴蝶也沒飛走,而是被驚落到了地上,胡亂爬行。前年深秋大霧,我拍到了一只渾身綴滿露珠的蜘蛛,我離得很近,甚至觸碰到了它棲身的地方。這個平日里身手十分敏捷的昆蟲殺手還是一動不動,我以為它氣數(shù)已盡命歸黃泉,哪知兩個小時后我再回來的時候,它已經(jīng)還陽了,在兩根草桿間認真仔細地結(jié)網(wǎng)。
我還在初冬的早晨看到類似的一只蜻蜓,它綴滿細小露珠的翅膀在晨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我不斷變換著角度拍攝,甚至把它身邊幾個雜亂的葉子輕輕剪掉了,它也一點沒有飛走的意思。我還以為它已經(jīng)完成了涅槃,只是趴在那里保持一個飛翔的姿勢而已。但不久,它便翅膀一抖,靈巧地飛走了。
氣溫合適,就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形。太陽隱沒了,夜色漸漸籠罩了整個世界,寒涼也在悄悄聚集,霧氣慢慢凝結(jié),在植物的葉子上,也在昆蟲的身上形成千百顆珍珠一樣的露滴。端著微距鏡頭的我最喜歡看到這樣的場景了,哪知這珠光寶氣的裝束對昆蟲卻是一場生死考驗。
把這些片段聯(lián)系到一塊兒,我這才大致總結(jié)出,它們都是冷血動物,沒有從外界獲得足夠的熱量,也只能靜靜地等候,等候太陽升起,等候朝陽照到自己的身上,等候麻木的肌肉舒緩過來。兇猛的鱷魚竟然也是這樣,我在“人與自然”的節(jié)目中看到過。
那么,要是天敵在夜晚襲擊它們的話,它們也只能束手就擒了。是不是可以說,它們的每一個寒涼的夜晚都是一次不可預(yù)知的劫難?
是的,對生命而言,都是這樣,既然是生命,就都有脆弱的一面。既然脆弱,就難以預(yù)料生命的明天,甚至下一刻,下一秒。既然未來沒來,那你就永遠不知道未來的樣子。美國有一個系列電影叫《死神來了》,看得我心驚肉跳,甚至疑神疑鬼,似乎周圍的一切物件都可能是死神,靜默之中卻暗藏殺機。
有太多這樣活生生的現(xiàn)實擺在人們的眼前,所以有一個詞叫“無?!?,它是勾人魂魄的厲鬼;有一個詞叫“劫數(shù)”;有一個成語叫“在劫難逃”。
原來,我們的每一次出門,都是單身歷險;任何生命的每一個夜晚,都蒼涼如水。抓住你手中的這一秒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