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祖輝 李向娟
堅守老宅20多年,演繹別樣人生
鄭祖輝 李向娟
鄭華在修補門樓上破損的灰雕牌匾
編前語: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擁有古宅情結的一般是上了年紀的人。而在福建省福安市坂中鄉(xiāng)松潭村, 用心堅守著一座百年古宅的鄭華, 卻是一位“70 后”。
近日,在福安市郊區(qū)松潭村的一座老厝內(nèi),30多位文物愛好者在觀賞幾朵正當開放的曇花之余,腳踩著久違的“三合土”地面,面對老厝保存完好的窗花、精美的回廊木浮雕、結構嚴謹?shù)亩饭暗葒K嘖稱贊。
“來的朋友都說我這老厝能保存現(xiàn)狀很難得。”現(xiàn)年42歲的老厝主人鄭華說。
鄭華,福安坂中鄉(xiāng)松潭村人,在自家老厝內(nèi)設立“正源堂”,從事書畫裝裱、書法匾額和楹聯(lián)制作。這項工作源于他的經(jīng)歷,更離不開他20多年來對于百年老厝的用心堅守。
好動手搗鼓些小玩意兒的鄭華,小時候總愛往村中一些木雕工匠家里跑。看到工匠將普通的木料、平凡的石頭等原材料,加工變?yōu)橐患嵱妹烙^的家具或是寓意深刻的工藝品,兒時的鄭華深受吸引。“從那時起,就隱約產(chǎn)生了喜愛傳統(tǒng)工藝的情結?!?/p>
他十七八歲時,開始臨摹自家老宅的精美窗花學習雕刻,還獲得隔壁村老木雕匠的認可,并招之為幫手。從此,他開始接觸宗祠內(nèi)飾雕刻,也喜歡上宗祠姓氏文化,為現(xiàn)今所從事的事業(yè)奠定了基礎。
21年前,鄭華的家人在為祖母操辦80壽辰時,全家人忙里忙外將整個老宅子整理一新,唯獨沒搭理前門樓上破損的灰雕牌匾。年少的鄭華怎么看都覺得不和諧,就有了自行動手修補的念頭。
于是,鄭華在得不到家人支持的情況下,自行搭起了簡易腳手架,找來水灰、顏料、工具,折騰了一星期,讓整個灰雕牌匾重放光彩。他一鼓作氣,將廳堂房頂上已變成灰黑色的浮雕底色重新填白。
回憶當初,鄭華笑道:“當時家人都勸說,這舊東西弄它做什么,以后都是要建水泥房子的??晌耶敃r心想著,這舊房子拆了就沒辦法修復了。”
20世紀90年代,各地掀起了文物淘寶熱潮,一撥撥商人多次到松潭村鄭華老宅,提出要購買保全完好的窗花、太師椅、幾桌等物件。不勝其煩的鄭華,干脆將家中所有古舊木制家具全部重新上漆,從此才斷了這些商人的念頭。
此后,鄭華開始有針對性地關注和收集與閩東一帶傳統(tǒng)建筑有關的資料、史料。
隨著年齡的增長,他逐漸意識到,這些古建筑是研究地方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的重要實物資料,一旦損毀將無法挽回。在鄭華的理解中,傳統(tǒng)建筑物是我國悠久古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中蘊含著儒家的仁、義、禮、智、信等思想,應當認真保護傳承。
2007年,鄭華出于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參與了福安鄭氏族譜的編纂,還協(xié)助福安街尾鄭氏宗祠操辦了晉主相關事宜。其間得以接觸到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會鄭氏委員會會長,并于2008年12月成為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會鄭氏委員會會員。
一個人的興趣愛好離不開生活環(huán)境的影響。此后幾年,鄭華接觸到的大多是些收藏界、書畫界人士,話題和興趣投緣,鄭華也逐漸喜歡上了傳統(tǒng)書畫藝術,還曾特意到北京學習書畫裝裱技術,為此后的生活開辟了另外一條道路。
“從事書畫裝裱的這幾年間,顧客朋友看到我這保留有比較完整的老厝,都說很難得。通過口口相傳,慕名前來參觀的朋友也越來越多。”在鄭華看來,堅守維護老厝這么多年,能得到大家的認可是最大成就,由此還交到很多朋友。
2014年11月,福安街尾鄭氏宗祠董事會在各界支持下,在該宗祠所屬的澄心處設立紅色文化名人“鄭楚云事跡陳列館”。鄭華全程參與。在近四個月里,他放下用來養(yǎng)家的手藝活兒,全身心地編制圖片、文字展品,聯(lián)系各種事宜,對宗族傳統(tǒng)文化有了進一步認識。鄭華的作品與工作態(tài)度獲得了好評,得以借調(diào)到閩東革命紀念館,制作閩東蘇區(qū)成立80周年紀念活動的展品。
2016年5月16日,相關部門決定在鄭楚云故鄉(xiāng)坂中松潭村創(chuàng)辦“鄭楚云研究室”,并在鄭華堅守多年的老厝掛牌成立。
鄭華在清掃年少時臨摹窗花的木雕作品
同年12月25日,紀念黃烽將軍誕辰百年專題展在閩東紀念館展出。其間,黃烽將軍和陳挺將軍的子女特地走訪了當年中共福安中心縣委曾開過秘密會議的松潭村,了解鄭楚云研究室的開展情況。
“如果沒有之前20多年的固執(zhí),這座老厝可能不會保全到現(xiàn)在模樣,如果不是因為對古建筑、傳統(tǒng)文化、革命歷史的喜愛,這幾年間就不可能會發(fā)生這一系列的事情,很多有價值的東西可能就被埋沒了?!编嵢A回憶起松潭村及老厝這幾年的變化感慨萬分。
在福安,類似的清朝中晚期古宅較為普遍。按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統(tǒng)計,福安現(xiàn)有明代至清晚期古建筑物近300座。不過受地方保護能力限制,大多沒法列為文保單位。即使列入的,古宅內(nèi)現(xiàn)住戶也普遍存在“等靠要”情況,常有因未及時維護古宅出現(xiàn)不同程度破損的情況。而年輕的鄭華作為文史愛好者,20多年來用心堅守維護百年老厝,值得宣揚。
如今,部分追求居住環(huán)境返璞歸真的城市人,常以租用或眾籌方式,出資維修中意的古宅,在約定年限內(nèi)享有使用權,充當文藝創(chuàng)作基地或進行商業(yè)運作,以此盤活保全年久失修的古宅,這應該是發(fā)動民間力量關注古建筑物保護的有效辦法之一。
(稿件來源:《福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