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小鋒 (山東省濱州市博興縣店子鎮(zhèn)辛朱學區(qū)中心小學,256508)
對水平二《腳內側踢球》一課的思考與建議
崔小鋒 (山東省濱州市博興縣店子鎮(zhèn)辛朱學區(qū)中心小學,256508)
2017年5月15-16日,筆者有幸通過網(wǎng)絡觀摩了“江蘇省中小學體育名師課堂(足球)”教學公開課,在6節(jié)公開課中,徐寧執(zhí)教的四年級《腳內側踢球》一課場地器材的創(chuàng)新與高效利用,讓筆者對水平二足球教學有了新的理解,但課堂教學中的一些細節(jié)還有待改進,在此提出自己的一些認識和思考。
教師在上課之前已經(jīng)將“足球小金剛”和球門擺在了練習場地,能夠節(jié)約擺放器材的時間,開始部分自由射門時,“足球小金剛”并沒有使用。擺放在場地中的鐵質球門并不牢固,學生們只關注射門,球門倒了并沒有哪個學生能幫忙扶起來,教師卻忙個不停(圖1為4′22″學生自由練習射門時,教師扶起倒掉的球門。注意:教師的后面就是“足球小金剛”),不僅影響練習效率,還存在安全隱患。
圖1
建議:
1.課前讓小組長熟悉器材的變形和使用方法,以提高器材的使用效率。
2.先將“足球小金剛”放到不妨礙自由射門的地方,等需要的環(huán)節(jié)再讓小組長將器材拿回場地,避免活動時磕絆到學生。
本節(jié)課組織的活動游戲較多,符合水平二學生的年齡特征,學生的積極性較高,但是需要將每個活動的規(guī)則都與學生講清楚,從而使得活動更有序高效。
活動1:三分鐘自由射門,除了自己的球門,學生們要射其他10個球門。但是教師沒說分別射幾次球門,導致有的球門只射過一次之后就被“冷落”了,學生們集中在某個區(qū)域(圖2),活動效率也大大降低。
圖2
活動2:通過圖片文字自主學習腳內側踢球。在學生自主學習之前,教師沒有交代清楚具體學習目標,導致小組學習氣氛有些沉悶,學習效率偏低。
活動3:借助“足球小金剛”練習腳內側踢球。筆者認為此處活動教師組織有序、處理妥當,尤其是有一個學生沒有搭檔時教師能夠隨機應變,他先做那位學生的搭檔,再讓三個學生一組練習,為指導其他學生騰出了時間,值得學習。
活動4:借助球門的變形,鞏固練習腳內側踢球。此部分活動教師設計新穎,學生練習效果良好,但是練習時學生間的輪換沒交代清楚,所以幾乎沒有哪個小組能自由輪換位置,后來教師說到逆時針輪換時,學生才慢慢輪換起來。
游戲1:射門,運球。教師講的看似比較明白,但讓學生示范時第二個男生沒有球(圖3),導致示范不完整,其他學生似懂非懂,所以游戲時需要教師指導如何做的學生比較多。另外,在三人做游戲時,教師讓三人在球門的一邊射門(圖4),另一邊沒有接應的學生,容易使球滾得很遠,降低了練習效率。
圖3
圖4
游戲2:三分鐘自由射門。教師要求用腳內側射門,看看誰射門的個數(shù)多,學生們往往將重點放在射門個數(shù)上,射門的質量會受到一定影響。
游戲3:仰臥傳球接力,還球。教師講完規(guī)則小組示范時不規(guī)范,導致游戲中的還球環(huán)節(jié)進展不順利(圖5)。
圖5
建議:無論是活動還是游戲都應先講清規(guī)則,讓學生示范完整之后再讓其他學生去做,提高活動效率,發(fā)揮學生在活動和游戲中的主觀能動性,避免教師過多地再次介入。
課堂教學中,要充分關注和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例如,授課教師在示范腳內側射門問到學生們“知道老師是用什么動作射門的嗎”時,沒給學生回答的機會,自己“搶答”了是腳內側射門(圖6)。
圖6
又如,教師利用“足球小金剛”糾正擊球瞬間的腳型問題,向學生們問道“當出現(xiàn)這種情況怎么辦,通過什么方法來改變”時,教師自己說出了解決辦法,學生們只是被動接受(圖7)。
圖7
同時,學生在活動和游戲中出現(xiàn)問題時教師也全部幫忙解決。比如:兩次三分鐘的自由射門活動中都出現(xiàn)了球門倒了的情況,都是教師親自將球門扶起。
建議:教師應將更多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去發(fā)現(xiàn)問題,在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前提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給學生更多思考與回答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解決問題。
活動3借助“足球小金剛”練習腳內側踢球時,學生們一直在教師的指導下練習,缺少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與指導。同樣,活動4借助球門的變形,鞏固練習腳內側踢球時,小組長的作用并沒發(fā)揮多少,學生之間沒有相互提醒,缺少小組配合。
建議:課的評價應貫穿始終,并不是只在課的最后進行學生自評、學生之間互評,教師再總結性評價。如活動3中,完全可以讓學生們互相提醒與評價,鞏固學習效果;活動4可以由組員自評踢得如何,互評其他學生的優(yōu)缺點,小組長根據(jù)評價安排輪換順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