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家英??
摘要:英美新批評是西方語言學(xué)批評中的重要分支,是二十世紀現(xiàn)代文學(xué)批評中具有影響力的文藝理論成果,這一文藝理論的出現(xiàn),拓寬了讀者的閱讀視野,深化了文本的思想內(nèi)涵,也加深了作者的創(chuàng)作維度。巴金《激流三部曲》中的《家》,由于其所處歷史時期的特殊性,在閱讀分析文學(xué)作品時,總會不自覺地打上時代的烙印。英美新批評的出現(xiàn),打破了這一局限,告訴我們要沖破作者所設(shè)置的意圖迷霧及其所蓄意強加于讀者之上的感受迷霧,體味文本的深層含義及其語言搭配所構(gòu)的言外之意。
關(guān)鍵詞:新批評;文學(xué)本體論;言外之意;意圖迷霧;感受迷霧
巴金作為現(xiàn)代文學(xué)史上具有影響力的作家,他的作品《激流三部曲》更是文學(xué)史上的扛鼎之作?!都摇分邪徒鹨詽饽夭实囊还P描繪了舊中國深受封建毒害的女子鳴鳳等一系列女性的悲慘命運。尤其是鳴鳳的死,作者精雕細琢,拉開了封建大家庭悲劇的序幕。鳴鳳之死的幕后兇手,到底是誰?許多文藝理論批評家將其矛頭對準了啞口無言的黑暗的舊中國封建的等級制度。相信,假使歷史可以說話,其也會翻身略以薄辭。舊中國的封建等級制度是鳴鳳的悲劇的外在大環(huán)境根源,但究其真正原因,還是人為的悲劇。
一、 象征、暗示軸上審視悲劇濫觴
鳴鳳在整個大家族的地位中是卑微的,她生活在封建社會的最底層,沒有發(fā)言權(quán),更沒有自由。它所在的社會角色注定了她悲劇的結(jié)局。這些是外在的舊中國的封建社會所強加的,但卻并非無法改變。奴役了的身體造成了心靈的慣性,造成了她只能聽天由命、自怨自艾的結(jié)局。與她在社會中地位形成鮮明對比的,鳴鳳的地位在文本中舉足若輕,是作者所濃墨重彩的一筆。文本中從鳴鳳登入讀者視野的一刻便暗示了其悲劇的結(jié)局?!傍Q鳳,是一個是十六歲的少女,腦后垂著一根發(fā)辮,一件藍布棉襖裹著她的苗條的身子。瓜子形臉龐也還豐潤,在她帶笑說話的時候,臉頰現(xiàn)出兩個酒窩。閃動著兩只明亮的眼睛天真地看?!边@樣讓人神往的妙齡女子是巴金在《家》中唯一一次細致的刻畫,筆墨更甚于小姐琴、梅,更別提淑英她們了。這樣一個美妙女子與其不相對稱的社會地位產(chǎn)生明顯的不協(xié)調(diào),她不僅在丫頭中出眾,在小姐中也毫不遜色。這種嚴重傾斜的差距,暗示了她注定不凡的命運。其次,“鳴鳳”這一名字之由來也有其深刻的象征涵義,不同于一般的丫頭的“婉兒、喜兒、倩兒等具有柔軟性、隨意性的名字,“鳴鳳”可謂意義深遠。《說文》中記載“鳳,神鳥也。”鳳是中國人神化的圣物,其圣潔性不言而喻。漢朝李陵詩云“鳳凰鳴高崗,有翼不好飛?!边@大概是鳴鳳一生的寫照。鳴鳳有著封建社會所強加于她的卑賤地位,她身為丫頭,年少喪母,被父賣掉,然而她仍在高家長出來一副俊美的容顏,并在大小姐那里學(xué)會了認字然而她仍然沒有鼓起反抗命運的勇氣,“有翼不好飛”?!度饝?yīng)圖》中記載,“鳳不啄生蟲,不折生草”。這種圣潔的喜好,注定了她最后為保住清白之身而躍入那片清潔寧靜的湖水。她的名字,是其悲劇命運的象征。
二、 反諷軸上悲嘆撲朔迷離的愛造成鳴鳳的悲劇
除了與生俱來的悲劇性根源,覺慧與鳴鳳之間愛情也是使鳴鳳最后悲劇的主要客觀原因。在這個愛情里,有著很多不平衡的因素。從批判封建等級制度的原有批評方法看,是鳴鳳悲劇的主要肇因。然而,從新批評角度分析,最不平衡的因素還是兩人對待愛情態(tài)度的差異。與鳴鳳全心全意的把對方始終放在首位相對,覺慧的態(tài)度撲朔迷離:他的新事業(yè),他對大家庭的憎惡,甚至還有對琴表姐心底的愛。這種愛情雙方嚴重的不平衡付出,形成了悲劇的諷刺效果。他喜歡鳴鳳的原因不過是忍受不了大家庭中死寂的氣氛,意圖想找些有活力的東西聊以自慰而已。他對鳴鳳的愛都是從其自身出發(fā),這一點或許連覺慧本人也未曾察覺。這一自私懦弱的行為與他的反封建、追求自由解放形成鮮明的對比,造成反諷的效果。他們兩人的愛情,最美好的便是梅林折梅,這大概是兩人最平等的一次作為愛戀雙方的一次相遇。覺慧的試探心態(tài),將鳴鳳內(nèi)心完完整整的展現(xiàn),她也完全淪陷在了他所給予的愛情幻想里。然而覺慧的內(nèi)心在掙扎,他并沒有把握的決斷,與其后期對鳴鳳的忽略及其對這份愛情的否定,形成了嚴肅的反諷,而天真的鳴鳳卻相信了?!澳悴粫缘梦铱偸前涯惝?dāng)做救星?!边@樣的諷刺的矛盾想法,可見覺慧的幼稚。而鳴鳳把自己的生命、幸福的賭注壓在這樣一個人身上,無疑是悲劇性的。覺慧對愛情的馬虎與鳴鳳對待愛情的真誠無疑給人以反諷的效果。
三、 更具張力的徒勞求助使其墮入悲劇的深淵
鳴鳳雖然在大小姐的影響下學(xué)會了讀書寫字,但她并沒有像琴、許倩如那樣接受系統(tǒng)知識的洗禮,思想還禁錮在狹小的空間里,因此,她不可能像琴一樣說出“我的事情應(yīng)該由我自己決定,因為我跟你們一樣,我也是人?!彼浴八哪樕峡偸菐е菢拥谋砬椋喉樖艿?、毫不抱怨、毫不訴苦的,像大海一樣,它接受了一切,吞下了一切,可是它連一點吼聲也沒有”。如果她的思想僅僅停留在這一步,她或許會接受所謂的命運的安排心安理得的當(dāng)馮樂山的姨太太。然而“在她的心里,另外有一種東西在作怪。它給她煽起來一種渴望”,這便是她對覺慧熾熱的愛。只此一點,她愿意為他付出一切。鳴鳳至死都沒有逃跑,她投湖前的兩聲“三少爺,覺慧”,有對覺慧無以明示的愛,有對自己命運的無奈。只可惜,就算她“縱湖一跳”,也改變不了什么,有人說她以死向封建惡勢力反抗,其實她只是對自己的逃避。她不知道,她一直無可奈何的宿命,其實是她自己造成的。
滴水入海,無以痕跡。鳴鳳的悲劇是時代造成的,更是她自己不努力,把一切希望寄托他人,徒勞做無用功造成的。舊的批評方法要我們同情她,敬畏她,而新的批評方法的視角卻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鳴鳳,她美麗、純潔,卻也膚淺、懦弱。太沉溺于愛情,失掉了向前望的機會。她的悲劇,是她自己造成的,是她空陷入他們的幫助的迷圈及宿命的怪圈里。鳴鳳的悲劇,是時代的悲劇,也是她自己一個人的悲劇。
參考文獻:
[1]王先霈.胡亞敏.文學(xué)批評導(dǎo)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10-13.
[2]巴金.家[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12.以下內(nèi)容均出自此書,不再做注。
[3]許慎.說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