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紅
季候的邊緣總不由踟躕。早晨,一場不期而遇的落雪,倏忽,從溫暖的秋陽跌落至冬的冰點。
中午,屋脊上覆上了一層層清涼的潔白,像極了黑白的琴鍵。從窗欞里鉆進(jìn)的風(fēng),裹足了冬的氣息,深深呼吸里,忽然明白涼意是如何濃稠至攪不動拉不開。
對于我,說過冬,還不如說“混冬”確切。我一直以為,冬天是用來“混”的,早上美美地在熱被窩里睡個懶覺,等到太陽斜斜地跑到床跟前,然后不緊不慢地起來,中午飯后,拖把椅子置于廊前的太陽下,讀讀書,曬曬太陽,傍晚便又早早地焐熱被窩去。寒冷的一天便這樣漫不經(jīng)心地“混”過去了,這是我理想中的冬天蝸居生活。
這樣“混冬”的情結(jié),大概源于幼時的舊習(xí)。秋宜收兮冬宜養(yǎng),白虎俯首青龍藏。依古訓(xùn),冬天便是適宜靜養(yǎng)的。上學(xué)那會,放了寒假,每天早晨喜歡在暖暖的陽光里睡懶覺,母親總是端了熱騰騰的早飯到床頭來,邊喚我們吃早飯邊調(diào)侃我們:“鄉(xiāng)下人不要臉,先吃早飯后洗臉?!苯愕軒讉€臉也不洗,牙也不刷,蓬頭垢面地一人一碗稀飯外加一個荷包蛋,吃完了,母親仍舊囑咐我們縮到被窩里再焐焐。這一焐便是日上三竿。整個冬天的早晨,往往都是這樣在床上“混”過去。
中午起來后,母親早已做好了午飯?!盎臁敝^的冬天,飲食也是“混”的。冬補是古老的養(yǎng)生之道,“冬天進(jìn)補,上山打虎”。每到這時候,母親便就著有限的菜肴,變著花樣做給我們吃。家里養(yǎng)的,田里長的,雖是粗茶淡飯,一個冬天下來,也能把我們姐弟幾個養(yǎng)得水嫩嫩、肥嘟嘟的。
那會兒家里沒有電視機,冬天里最大的樂趣就是午后端了小板凳或者就著門檻,捧了一堆小人書在陽光里讀著,傻樂著。于是,下午半天的時光,便在一張張妙趣橫生的連環(huán)畫里飛逝。整個冬天的午后時光,往往是在一張小板凳、幾本連環(huán)畫里“混”過去了。
天色剛晚,母親便在裊裊炊煙里喚我們就著微亮的日光吃晚飯。晚飯后的時光,姐弟幾個就圍在火爐旁邊,邊剝蠶豆邊聽奶奶憶苦思甜,一遍遍講她老掉牙的故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