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365天披星戴月、寒來暑往,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只有平淡樸實的堅守;沒有華麗炫目的舞臺,只有方寸之間的駕駛室。有一個人,在這個崗位上默默堅守了20年。
她,就是市民心目中的“微笑姐”張智華。
那一眼,萍水相逢的囑托
提到泰州公交2路線清一色的巾幗,乘客們第一個想起的就是班長張智華。因為愛笑,開車穩(wěn)當,服務熱情,她擁有不少粉絲。一踏上蘇M08363公交車臺階,耳邊就傳來親切的問候?!奥稽c,請您多提寶貴意見,下次再見?!辈粩嘀貜瓦@些話語時,張智華總微笑著。她說,每天與成千上萬的人打交道,如果自己板著臉,大家心情也就不好了。
20年來,她總結出特色服務“八個一”:一言一語暖乘客心坎,一心一意為乘客著想,一舉一動對乘客負責,一點一滴解乘客所難。
遇到老人、孕婦招手,她輕踩剎車,車門恰到好處停在乘客面前。乘客上車后,她打開送話器,提示給老人讓座,并從后視鏡里一直關注,直到老人們坐好,才起步。在西倉橋上車、常去超市買東西的陳阿姨說,只要沒著急的事,老人們出門前甚至會算好時間,以便到了車站就能坐上張智華開的車。
服務中,張智華從不說催促的話,總是提醒大家“不要慌、慢慢下”。2016年冬天的一個早上,西倉橋上一輛貨車出現(xiàn)故障造成大堵車,堵了近一個小時。張智華及時向乘客解釋原因,告知大家耐心等候疏通。車緩慢“挪”到中百一店站臺時,又一批乘客一擁而上,把車門堵得死死的,引來抱怨聲一片。張智華趕緊起身,大聲勸導,盡全力維護車廂里的秩序。
2路車沿線途經(jīng)許多學校,乘車的學生很多,遠遠看見公交車,他們往往蜂擁而上,十分危險。因而每年開學之際,張智華總會配合學校,組織學生排隊乘車,消除隱患。她的熱心周到贏得了學生家長的信任。
幾年前,家住東方名門的一對母女每天早上都在站臺等車。媽媽工作忙,把女兒送上車就離開。每一次,媽媽叮囑孩子注意安全的同時,都會對張智華笑一笑。從這微笑中,張智華讀懂了一位母親的心意和期望,并承受了這位萍水相逢母親的囑托。三年中,她在二中站臺停車前,都要跟這個孩子說一句“下車注意避讓車輛”。直到孩子走近校門,她才放心離開。
那一招,讓人欽佩讓人暖心
1998年,20歲的張智華剛上路那會兒,公交車都是二手中巴,發(fā)動機就在座位旁邊,夏天,腿腳烤出熱疹;冬天,車里四處竄風,一趟下來,臉都凍紫了。不少女司機吃不了這份苦,另謀職業(yè)。但張智華認為干一行就要愛一行,跟在師傅后面,認真學習技術。
2路公交車是2009年正式開通的,共14輛車。張智華順理成章當選為班長,也成了公司里女司機的領頭羊。女司機開車和維修技術能讓男司機心服口服的不多,張智華卻是其中一位。
監(jiān)控沒畫面,報站器不靈,一般都是電路問題……開車久了,車輛出現(xiàn)小毛病,張智華一般能很快找到癥結。為避免多踩油門,她對幾個交通繁忙路口的情況了如指掌,能根據(jù)信號燈的讀秒數(shù)控制好車速。
2015年10月7日,正值長假返程高峰,大雨中,一輛公交車突然熄火,司機怎么都發(fā)動不了。張智華剛好經(jīng)過,她打開車蓋,在總電源開關處搗鼓了幾下,車迅速發(fā)動起來。一旁的男司機看了嘖嘖稱奇。
每跑完一趟車,張智華總要圍著車轉一轉,看是否漏油、漏水,輪胎胎壓是否正常,輪轂是否有異味,車輛運轉是否有異響,輪轂等部位溫度是否正常,乘客座椅或扶手螺絲是否松動等。長期精心調理下,她開過的車幾乎沒拋過錨,就像她朝氣蓬勃的樣貌,每個零件都運轉流暢,保持著強勁動力。
城市發(fā)展日新月異,一次有乘客問路,張智華未能及時回答。之后,她利用節(jié)假日,跑遍全市的長途車站,把站名、方向、可乘的公交車一一記在卡片上,反復熟悉。再遇乘客問路,她都能“一口清”。
張智華的車,簡直是行駛的溫馨小屋。駕駛座旁掛著收納袋,漂亮的蕾絲布袋里裝著地圖、雨傘、故事書、針線、藥品等,斜對面還插著當天的《泰州晚報》。
出車前,張智華總會提前半小時到場,將車廂里的各個角落擦拭一遍,檢查救急藥還夠不夠等。下班回場后,她還堅持再將車廂擦拭一遍,別人10分鐘打掃完的事,她總要花20分鐘。
那一笑,送上飽含誠摯的陪伴
張智華還熱衷公益事業(yè)。她將部分獎金捐入公司幫扶基金,向困難家庭伸出援手。她丈夫在私企工作,家中還有四個老人、兩個孩子要供養(yǎng),但張智華說:“錢嘛,省一省就來了。幫助別人,那種幸福感沒法用金錢衡量?!?/p>
在泰州福利院,提到張智華無人不知?!昂芏嗌鐣耸繒砜赐聝?,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張智華?!备@汗ぷ魅藛T說,張智華來之前,總會先詢問有沒有孩子有特別要求,希望幫孩子圓心愿。有個6歲男孩昌昌想要新衣服、遙控汽車。兒童節(jié)那天,張智華把禮物全帶來了。昌昌很高興,不停喊著:“媽媽,陪我玩!”張智華陪孩子玩了很久,之后又去看望了腦癱和唐氏患兒。臨走,一個孩子一直不肯松開她的手。張智華熱淚盈眶,覺得這些孩子需要的不僅是物質,更需要陪伴。自那之后,她每年兒童節(jié)前后都會來這里,幫著照顧患兒,跟孩子們玩在一處、吃在一處。
徒弟陳蘭在張智華帶動下,長期在市殘疾兒童康復培訓中心擔任志愿者,義務給孩子們上康復訓練課。這里大多數(shù)孩子聽力有問題,對陌生人非常抵觸。張智華她們剛來時,孩子們經(jīng)常不聽指揮,張智華從來都是面帶微笑,細心地觀察老師怎么做,再耐心地跟著引導。漸漸地,孩子們喜歡上了這兩個特別的“老師”。
全國交通運輸系統(tǒng)勞動模范、江蘇省城市公交行業(yè)十佳服務標兵、江蘇省三八紅旗手、泰州市五一勞動獎章、泰州市十佳巾幗建功標兵……獲得這些榮譽的同時,張智華想的更多的是帶領班組共同進步。
張智華無私地傳授多年經(jīng)驗,經(jīng)常組織班組集中學習交流,熟練相關景點、地名、路名。公司以她為樣本,拍攝了教育片《泰州公交司機一日操作規(guī)范》,一個鏡頭一個要點地展示。在張智華帶領下,2路線2013年被評為“江蘇省城市公交行業(yè)十佳服務品牌”,同時被授予全國五一巾幗標兵崗、全國工人先鋒號。
多年來,用一次次平穩(wěn)的停車、一句句溫馨的提示、一個個舒心的微笑,張智華傳遞著人與人之間最誠摯的情感。
(江蘇省婦聯(lián)宣傳部 供稿)
(編輯 趙瑩 zhaoyingno.1@163.com)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