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雨寒 (四川省成都市龍江路小學中糧祥云分校,610041)
“學轉英超”帶來的思考
陳雨寒 (四川省成都市龍江路小學中糧祥云分校,610041)
2017年7月,筆者有幸參加了由中國大學生體育協(xié)會,中國中學生體育協(xié)會,英格蘭足球超級聯(lián)賽共同舉辦的“學轉英超”校園足球教練員培訓班。7天的培訓學習充實而又愉快,筆者不僅接觸到了全新的教學理念,也充分感受了中英雙方文化的差異。
“學轉英超”培訓講師始終強調要營造一個開放、輕松、愉快的教學環(huán)境,并且堅持貫徹“以學員為中心”的思想,發(fā)揮學員的主觀能動性。教練員通過培養(yǎng)學生對足球的興趣,讓更多的學生喜歡上足球。而筆者所理解的“校園足球”其目的在于通過普及足球,增強學生體質,二者的理念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之處。
校園足球已經(jīng)把越來越多的學生帶進了足球場,但是中國的校園與英國的校園有很大不同,導致二者教法也會有所差異。中國一個普通教學班一般有45人左右,一節(jié)常規(guī)課在35~40分鐘,中國體育教師通常會用一些常規(guī)組織方式,如隊列隊形,學生則會完全服從安排。在“學轉英超”的展示課中,并沒有看到過多的隊列組織,在上課時球員不僅找自己喜歡的角度站,還可以自由討論,通過提問和互動,讓球員思考如何去做。這樣的教學方式雖然能夠調動球員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但是如何在我國大班額的教學情況下實施將這種教學理念,還需要在未來的教學訓練中不斷摸索與思考。
學轉英超的“SMILES法則”中有提到過兩點Maximum Participation(最大程度的參與)和Inclusive(包容)。因此在在培訓過程中,學員在每一個不同的練習環(huán)節(jié),都有一定的
角色安排。如,在錦標賽環(huán)節(jié)中,學員被分成了人數(shù)相同的4個小組,每組9個人,有人當教練員,有人當記分員,有人當裁判員,也有合適數(shù)量的替補隊員,每一位參訓的學員都沒有閑下來,包括訓練的展示課也是如此,所有學員都會被安排任務,任何人都可以創(chuàng)造更多接觸球的機會。即使沒有上場,他們依然會享受這些活動,并且從中獲得快樂?!皩W轉英超”強調:不要考慮學生做不到什么,而是要考慮他們能做什么以及如何改變條件讓學生做到。而在中國的傳統(tǒng)訓練教學中,情境教學缺乏包容性,排隊和等待已經(jīng)成為教練員和學生都習慣的模式,這種模式不僅不利于整個團隊球風的發(fā)展,還無法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技戰(zhàn)術觀念,讓不同的個體難以形成一個健康發(fā)展的整體。
“學轉英超”的理念與校園足球的發(fā)展理念雖有相似之處,但“學轉英超”也會像青訓一樣對學生的技術細節(jié)進行詳細的指導。結合我國校園足球實際情況來看,一節(jié)足球課35~40分鐘,想要把一個完整的技術細節(jié)教給學生,是一件難度比較大的事情,學生也會感到壓力較大,這樣不僅教學效果很會受到影響,還會使學生失去信心。與其這樣,不如直接刪去較難的技術環(huán)節(jié),教一些簡單、容易理解的技術,用學生喜歡的方式來安排熱身、練習、游戲,讓學生樂在其中,并引導感興趣的學生課下自主進行提高練習。在我國的傳統(tǒng)足球課中,曾經(jīng)嘗試去將“腳弓傳球”的完整技術動作教給7~8歲的學生,一節(jié)課大半時間都在反復練習、講解與糾錯。整堂課結束后,學生不僅對于的技術掌握程度不高,并且對于足球的喜愛也沒有得到提升。到第二次課再進行鞏固時,學生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厭倦的現(xiàn)象,并且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較多。因此,筆者認為可多設計些難度相對較低的足球體驗課,讓學生先通過體驗足球來培養(yǎng)對足球的興趣,在有興趣的前提下,再進行技術細節(jié)的指導,效果會更好。
“學轉英超”的準備活動幾乎都是動態(tài)拉伸,在一定的空間限制與培訓講師的引導下,讓學員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沒有固定路線,沒有固定方向,甚至可以自己發(fā)揮想象力做一些拉伸動作。這種看似混亂的組織,卻沒有違背熱身的原則,不同的方法,最后卻達到了同樣的目的。如果在訓練中這樣做,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及豐富的想象力,也能起到熱身的效果,顛覆了平時訓練熱身的固化思維。
在培訓結束后,筆者回到學校,在6~8歲學生的足球訓練中也進行了一些嘗試,相比較以前的熱身,學生們明顯更加喜歡如今的熱身方式,但是出現(xiàn)了以下兩個問題:
1.面對突然可以自己決定做什么動作時,學生反而變得不知所措。
2.有些學生會因為限制少,導致完成動作的質量下降。
這兩個問題恰恰印證了之前的訓練多是以“教練員為中心”的訓練模式,過多的指揮與命令固化了學生的思維,導致學生不知所措;突然的放松限制讓部分學生覺得可以偷懶,導致完成動作質量下降。很顯然,將“以教練員為中心”轉變?yōu)椤耙詫W員為中心”的過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還需要在往后的訓練過程中慢慢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