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把一個東西比作另一個東西”
當(dāng)我們判斷一個句子是不是比喻句的時候,看一下有沒有這“兩個東西”,它們的名字是“本體”和“喻體”。
想想:怎么找出一句話里的本體和喻體呢?
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本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喻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玉屑似的雪末隨風(fēng)飄揚。
本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喻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孩子簡直成了泥猴。
本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喻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擬人:“把不是人的東西直接當(dāng)成人來寫”
一列美人蕉盛開著,紅色、黃色而帶著黑斑的大朵的花,正張了大口,向著燦爛的春光微笑。
美人蕉不是人,也沒有口,但是直接把它當(dāng)成人去寫,可以寫“張了大口”、“微笑”,這就是擬人。
夸張:“大的東西說得更大,小的東西說得更小,高興得不能再高興了,悲傷到不能再悲傷了……”
富春包的餡兒味道也美極了,香甜可口、咸淡適宜、油而不膩,吃后令人回味無窮。包子的餡兒品種繁多,有青菜、干菜、鮮肉、蟹黃、三丁、豆沙等等,簡直可以包盡天底下所有的美味。就是肉包還分蝦肉、熏肉、菜肉等好幾十樣呢!我最喜歡吃的是蟹黃餡的。用點醋蘸一蘸,比吃新鮮的螃蟹還可口呢。有一次,我一連吃了三個,脹得連腰都彎不下去了。富春包的個兒也不盡相同,大的吃上半個就飽了,小的小巧玲瓏,一口就能吞進(jìn)去,還沒有感覺。
想想:這段習(xí)作中的哪些地方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
排比:“幾個(3個或以上)相同的、相似的短語排列著寫”
金雞長得可真漂亮,鮮紅的冠子,金黃的嘴巴,黑亮的眼睛,五彩的羽毛,還有一束長長的翹尾巴。
排比的修辭方法特征很明顯,就是有好幾個相同的或者相似的短語并排出現(xiàn),同學(xué)們一定不會弄錯的!
練練:下面的句子都用了哪些修辭方法,看看你懂了多少?
1.筆直的公路上,一對對玉蘭花燈柱,像等待檢閱的儀仗隊,整整齊齊地站著。( )
2. 蒲公英媽媽為孩子們準(zhǔn)備了降落傘,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
3. 一串串寶石般的水珠飛騰著,飛騰著,落進(jìn)深潭。( )
4. 隨著山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聲也時時變換調(diào)子。( )
5. 天很藍(lán)很低,就像在頭頂上一樣,說話的聲波能碰到藍(lán)天,伸出手來能碰到藍(lán)天。(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