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翊君
1988年4月,耿飚出席七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后,不再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職務(仍擔任中顧委常委)。他搬出了全國人大辦公室,回到家中,開始了回憶錄的撰寫。耿飚手拿這份提綱開始講述,一生徐徐展開。
1.戎馬生涯
提綱只有干巴巴的主線,如:“長征在一開始是怎么出發(fā)的?哪年哪月經歷了哪些戰(zhàn)斗?”
耿飚不會說具體時間,他的記憶坐標通常是:“當天的月亮又大又圓?!?/p>
那是長征開始那天,是個望日。他回憶,長征的開始很平淡。當時,他是紅1軍團第2師4團團長。通知轉移后,上級發(fā)了很多鞋子和棉衣,但數量還是不足,他便沒有領。
他們問起長征中最殘酷的戰(zhàn)斗,耿飚說是血戰(zhàn)湘江。
當時,尖峰嶺失守,他們處于三面包圍之中。本來在陣地中間的團指揮所,成了前沿。自小練過武的耿飚大喊一聲“拿馬刀來!”率領警衛(wèi)員等撲過去跟敵人近身格斗,干掉了約一個排的人。血從一個又一個人身上“啪”地噴出來,他成了血人,空氣中全是血腥味,讓他不停地“哇哇”干嘔。
孔祥琇至今記得,耿飚回憶到這里,面部表情難以形容,擬聲詞一個接一個。他和蔡華同都聽得渾忘周遭。
耿飚還痛心地回憶,當時“左傾”路線當道,規(guī)定無論是戰(zhàn)士還是指揮員,打仗不能彎腰、伏下,不能借助地形地物躲避子彈,否則就是怕死,輕則撤職,重則殺頭。掌旗兵都是百里挑一選出來的帥小伙,但也是死得最多的。因為無論是沖鋒時,還是站在高處,都不能彎身,不能蹲下,成了活靶子。
每個工作日8點半左右,蔡華同和孔祥琇準時來到耿飚家中。耿飚會根據他們留下的提綱,按照時間順序講起。通常一直講到中午11點半左右,有時甚至更遲。
這樣的節(jié)奏持續(xù)了一年多,幾乎天天如此。只有耿飚要外出參加活動,或身體不好,才會暫時中斷。
1991年,《耿飚回憶錄》由解放軍出版社出版。書出版后,胡喬木等不得贈書,立即到書店買了一本,一口氣讀完。他給耿飚寫信說:“你的回憶錄我花了5天時間讀完了,實在是寫得非常好,讀時幾乎手不釋卷。全書氣勢昂揚熱情洋溢,而且頗多風趣,你能對往事記得如此詳細,我感到很欽佩,特向你表示謝意和敬意。”
2.將軍外交家
蔡華同告訴記者,1949年以后的部分,本也約定由解放軍出版社出版。后來,江蘇人民出版社社長經人介紹來找耿飚,請求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內容交給他們出版,耿飚同意了。
耿飚回憶,他被任命為中國駐瑞典大使,成為中國向西方國家派出的第一位大使。
他和姬鵬飛、黃鎮(zhèn)等一批將軍大使被集中起來學習外交禮儀等。他們舉家住到位于前門大柵欄的新華飯店,體驗“翻個身要花很大力氣”的彈簧床等設施;全體人馬開到北京飯店,彩排吃西餐,學習安排座位、執(zhí)刀弄叉、切肉喝湯抹黃油。
10位大使還在中南海懷仁堂觀摩了東歐國家駐華大使向 毛澤東呈遞國書的儀式。他們被安排在大廳旁邊的幾間小屋里, 隔著紙糊的窗戶作壁上觀,美其名曰“窗下學禮”。細心的周恩來發(fā)現有人在窗戶上捅了個桂圓大小的窟窿,說十個大窟窿容易被人發(fā)現,就會失禮,只準他們拿鉛筆尖兒戳個小孔。有人說洞太小了看不清,周恩來要他們“以小見大”。
1967年初,駐外使領館人員都被召回。耿飚不無幽默地回憶,參加大會陪斗(批判部領導時,大使都要在旁邊陪斗)還是比較輕松的,只要低頭站著就行了;中會挨批就比較難受,“耿飚必須老實交代、低頭認罪”的口號聲像一記記悶棍;最令他厭惡的是小會逼供,或是厲聲訛詐,或是“循循善誘”,總是要他揭發(fā)別人。
后來,耿飚被“解放”,擔任了中國駐阿爾巴尼亞大使。阿方對中國援助毫無節(jié)制的伸手和浪費,引起了他的憂慮。經過反復激烈的思想斗爭,耿飚提筆給國內寫了一封信。李先念后來對耿飚說:你膽子不小,敢說阿爾巴尼亞的“壞話”。周恩來告訴他,毛澤東看了這封信后說:耿飚敢說真話,反映真實情況,是個好大使。
1971年初,耿飚調任中聯部部長。在粉碎“四人幫”的斗爭中,耿飚身負重任。他接受了華國鋒和葉劍英交代的任務,在抓捕“四人幫”當夜,帶人接管了中央廣播事業(yè)局。頭幾天,他就在廣播局的辦公室支起行軍床,睡覺不脫衣、不脫鞋,吃飯、喝水都不離辦公室。他回憶,這種責任和壓力,比他以前指揮的任何一場戰(zhàn)役都大。
3.橫跨黨政軍三界
1977年8月,耿飚當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需要增加一名能寫發(fā)言稿的秘書。蔡華同便從中聯部被調到了耿飚身邊。
1978年初的五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耿飚當選為副總理,工作越來越繁重。一次,蔡華同送去的文件很多,他嘆道:“哎喲,不行了,我看得眼睛都花了,頭都大了。”
1979年初,耿飚在黨、政職務之外,又擔任了中央軍委常委、秘書長,協助軍委主席、副主席處理中央軍委日常工作。
他的辦公地點從人民大會堂搬入軍委所在的三座門。每天夜里,機要秘書高春明和蔡華同一人一天,輪流值班,保險柜的鑰匙由值班人員掌管。辦公室有張床,值班時就睡在辦公室。不久,習近平從清華大學畢業(yè),成為耿飚的秘書。他來之后,就三個人輪班。
習近平給蔡華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八麑θ苏\懇,辦事很負責。我們有時會討論國際、軍事上的問題,他的看法很有眼光。我們不僅談工作,也談文藝,他多才多藝?!辈倘A同告訴記者。 工作之余,耿飚會拉上三位秘書下圍棋。蔡華同記得,耿飚曾教他,下棋不能下一步看一步,而是要下一步看幾步,甚至幾十步,要有長遠的眼光和全局觀。
在裁軍方案的設計上,蔡華同就看到了這樣的全局觀。
“當時一個師有十幾個副師長,所以要把多余的裁下來?!辈倘A同說,“但是僅僅這樣裁,難以完成裁軍百萬的任務。因此耿飚建議,不光裁人,還要裁非戰(zhàn)斗單位?!辈脺p較大的兩個單位,一個鐵道兵團,一個是建設兵團。這兩個單位加起來,就裁減了五六十萬人。
2000年6月23日,耿飚逝世,為他出版?zhèn)饔浿绿嵘狭巳粘獭S绍娢k公廳牽頭,外交部、中聯部等參加,解放軍出版社立項,具體工作由軍事編輯部承擔,陳濟康擔任責任編輯,孔祥琇擔任統(tǒng)稿作者。
2004年4月14日,孔祥琇等去拜訪了當時擔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習近平回憶,在討論裁軍方案的會議上,耿飚講:精簡整編一是出于軍隊自身建設的需要。因為十年動亂給部隊建設造成了許多麻煩問題,其中之一就是機構臃腫,各級領導中,一名正職要配好幾名甚至十幾名副職,機關干部也是人浮于事,還有非戰(zhàn)斗部隊占了很大的軍隊編制和軍費預算。再者,從國際關系來說,中國的裁軍也能促進國際裁軍工作的展開,有利于世界和平。
2009年,在耿飚百年誕辰前夕,《耿飚傳》由解放軍出版社出版。
為了向耿飚百年誕辰獻禮,耿飚長女耿瑩還聯系中華書局編輯朱振華,在解放軍出版社版和江蘇人民出版社版的基礎上,加入圖片,再版了《耿飚回憶錄》。
2017年7月,新版《耿飚回憶錄》出版時,正逢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朱日和閱兵??紫楝L注意到,一張華北大閱兵的舊照在網上流傳。“有的網友還搜出了這位‘安靜地坐在觀禮臺后排的年輕軍官,鏡頭彌足珍貴。”
(摘自《中國新聞周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