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聞達
按消化時間選食物
羅聞達
有時我們吃完一頓飯沒過多久就覺得餓,有時一餐后覺得肚子脹,到了下頓飯也沒食欲。這是因為食物有不同的消化特性,而我們一餐中的搭配出了問題。
主食中主要是淀粉。但看似差不多的淀粉,在人體內(nèi)的消化吸收卻大不相同。研究發(fā)現(xiàn),用精米白面制作的米飯、饅頭、面條、面包等食品消化吸收速度極快,甚至與白糖的吸收速度相差無幾,而其中消化最快的白粥,完全消化僅需90~120分鐘。而粗糧、豆類當中的淀粉消化吸收速度明顯減慢,這是因為其中的膳食纖維有阻礙淀粉消化、吸收的效果。
餐桌建議:紫米、糙米、燕麥等粗糧,以及紅豆、黑豆、黃豆等各種豆類含有較多的慢消化淀粉,應該和精米白面等含“快消化淀粉”的食物共同搭配作主食。這樣可使飽腹感持續(xù)時間長,能有效抑制食欲,控制體重,引起的血糖波動也較小,對糖尿病人尤其有利。
與其他食物相比,肉類的消化偏慢,需要約4~6小時,所以一餐中如果肉吃得比較多的話,很長時間都不會覺得餓。粗略來講,脂肪含量越高的肉消化時間越長,因此,魚蝦類消化時間較短,雞鴨等禽肉居中,豬、牛、羊等紅肉消化較慢。
餐桌建議:脂肪越高的肉越不好消化,因此,脂肪含量較高的五花肉、雞皮等不妨偶爾吃,而低脂肪、高蛋白的魚蝦、牛肉、雞胸肉等可以每天輪換食用。從數(shù)量上來講,新陳代謝旺盛的青少年和體力勞動者可以多吃一些肉,但不要超過200克;35歲以后應減少肉類在飲食中的比重。而老年人代謝緩慢,消化功能減弱,攝入的肉類應更少一些,每天宜在100克以內(nèi)。另外,肉食最好安排在早餐和午餐的菜譜中,晚餐盡量以好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和蔬菜為主,以有助于睡前胃排空,讓消化系統(tǒng)得到休息。
蔬菜的消化時間約為1~2小時,其中瓜類蔬菜(比如冬瓜、黃瓜、西葫蘆)消化最快;其次為西紅柿、茄子等茄果類蔬菜和菌類;葉類、筍類蔬菜和十字花科類蔬菜因為含有大量纖維素,所以消化起來慢一些。而根莖類蔬菜如紅薯、土豆、玉米等由于含有大量慢消化淀粉,消化時間較長,所以可以代替部分主食。數(shù)量上來講,約兩份根莖類蔬菜可以代替一份米面。
餐桌建議:蔬菜對身體有諸多好處,但是很多時候我們卻用了錯誤的烹調(diào)方式,比如炒菜的時候放太多油,在水煮魚的厚厚油湯下墊入芹菜、豆芽、吃麻辣火鍋時涮葉菜……由于蔬菜易于吸油的特性,這些烹調(diào)方法使得原本易于消化、低脂低熱量的蔬菜變成了難消化、高油脂的食物。蔬菜最好的吃法是蒸、煮、涼拌,或者直接生吃。如果喜歡炒菜,注意用較少的油快炒。
最后提醒大家,烹調(diào)方法也會影響食物的消化時間。一般來說,流質(zhì)食物的消化時間短于固態(tài)食物,比如粥、湯、羹類,適宜腸胃不好時選用。蒸、煮、燉的食物比煎、炒、炸的更易于消化,從營養(yǎng)上講也更健康。所以,吃飯時也要注意各種烹調(diào)方法的混搭。